主页 > ESG > 正文

“美丽城市共建指数”发布:环境治理令城市“颜值”普遍大幅提升

  近日,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发布首期“美丽城市共建指数”报告,分析了全国100个重点城市在环境改善、气候行动、生态提升和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取得的进展。报告指出,十年环境治理令我国城市“颜值”普遍大幅提升。

  美丽城市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助力美丽城市建设工作,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技术指导和能源基金会支持下,IPE构建了美丽城市共建指数指标体系,并开发上线美丽城市共建平台。

  在首期开展的100城市评价中,宁波、深圳、北京名列前茅,广州、成都、威海、福州、昆明、宜昌、厦门进入前十。第一梯队里,来自沿海地区的宁波、广州、威海综合表现优秀,福州、厦门环境质量领先,北京、深圳等高质量发展表现突出;来自西南的成都、昆明通过“以电代煤”和非化石能源开发领跑气候行动,中部城市宜昌在生态提升方面走在前列。

  本次评价有三个主要发现。第一个发现是历经十年治理,我国城市“颜值”显著提升。十年间,大气污染治理使得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下降57%,提升了城市能见度;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全国地表水优良断面比例在2024年首次提升至90%以上;森林覆盖率持续上升,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长近30%,令更多城市仿佛置身绿海。

  城市环境改善体现在数字上,也反映在市民眼中。中国环境记协和IPE联合开展的“指尖上的环保”公益活动,收集了蔚蓝地图网友7年来上传的338万张带有环保水印的城市影像,越来越多市民感受到蓝天白云、清水绿岸、“推窗见绿”带来的美好体验,一批领先城市已开始迈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的生态宜居目标。

  第二个发现是,一批领先城市的气候行动正在提速。本次评价融入中国环科院和IPE持续三年开展的中国城市“双碳”指数研究,对城市最佳实践进行梳理。其中,深圳清洁能源100%消纳,处于南方电网最优水平;海口、上海以政策目标为导向,新能源车基础设施建设领跑全国等。

  第三个发现是,一批城市通过做强技术研发能力,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北京2023年技术研发投入达2947.1亿元,强度在全球城市排名中位列第3;同年深圳研发投入达2236亿元,总量、强度居全国城市“双第二”。科技创新促进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一批城市蓬勃发展。无锡、南通、南京、广州、成都等城市探索利用前沿信息技术,使得城市管理更加智慧高效。

  报告提出四个方面的建议:加速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订升级,以此引导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和高质量发展;将碳排放双控目标分解到城市,完善城市“双碳”工作的约束激励机制;培育城市绿色转型创新能力,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智能化运行;构建公众参与信息化平台,赋能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加入美丽城市建设。

  报告还建议,城市要完善绿色科技发展机制,加强科技创新投入,努力在重要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北京、深圳、上海等先发城市应发挥引领作用,带动全国城市科技水平整体提升,参与并引领全球绿色转型进程。

  (据《科技日报》)

网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