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公益资讯 > 正文

深圳推广“第三卫生间”

不同公厕的第三卫生间标识尚未统一

某“第三卫生间”内景

  妈妈带男童进女厕”的话题时不时在网上惹争议,有人认为可以理解,也有人表示看到有异性会觉得被冒犯。那么,妈妈带男娃该上哪种厕所?当然是“第三卫生间”。

  近年来,注重人文关怀的“第三卫生间”出现在深圳城市公厕中,专门为带儿童的父母、需要有人看护的老人、残疾人等特殊对象设置,免去母亲带男童进女卫生间、儿子无法照顾老母亲如厕等尴尬。

  这些“第三卫生间”建设情况如何呢?使用率怎样?推广第三卫生间需要解决哪些难题?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走访。

  深圳公厕

  “第三卫生间”配置率34%

  外出时,你是否碰过这样尴尬:母亲带男童如厕、父亲带女童如厕、女儿协助老父亲、儿子协助老母亲。带着异性子女/老人,不管是进男厕,还是女厕,都存在诸多不便;而让无法自理的小朋友或老人家独自去厕所,又有安全隐忧。究竟该如何是好?

  “第三卫生间”的出现,带来破题希望。“第三卫生间”,顾名思义,是指独立于男女厕所以外的,既不是男厕,又不是女厕,而是一个“中立”的空间,可解决特殊对象(不同性别的家庭成员共同外出,其中一人的行动无法自理)如厕不便的问题。

  近日,记者在深圳走访了龙胜地铁站、观澜湖地铁站、深圳北站地铁站内的洗手间,在洗手间入口处就可见有“第三卫生间”的清晰标识,使用者很容易就能找到。卫生间内部,设施很齐全、空间宽敞,设有成人马桶(设有扶手和呼救铃)、高低洗手台、儿童坐便器、折叠式婴儿护理台、折叠式儿童座椅等设施,兼容了无障碍、母婴功能和亲子功能。

  走访期间,记者还见到保洁人员对“第三卫生间”进行清理。据了解,自2018年10月起,港铁(深圳)对4号线一二期12个站的卫生间进行了改造升级工程。其中,“第三卫生间”也得到了较大的完善。

  在梅林公园、市民中心广场、桥头公园的公共厕所里,也随时可见“第三卫生间”。特别是这两年新建的新型公厕,“第三卫生间”设备很齐全、很人性化。商场的“第三卫生间”也很普遍,如万象天地、万象汇、天虹等。部分医院也有,如北大医院。

  2021年11月底,记者从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获悉,自2018年深圳市开展厕所革命以来,提高“第三卫生间”配置数量一直是推进“厕所革命”工作的重点。

  据该局统计,目前深圳4600余座公厕中已有1553座配建“第三卫生间”,配置率达34%。新改建的“第三卫生间”配置了成人坐便器、儿童坐便器、儿童小便器、成人洗手盆、儿童洗手盆、多功能台、儿童安全座椅、安全扶手、紧急呼叫按钮等,不仅功能齐全,还温馨舒适人性化,为满足市民协助异性长辈(如儿子协助老母亲)、带异性子女的家长(如妈妈带着儿子)以及腿脚不便或轮椅使用者的特殊需求,提供方便、安全、人性化的如厕空间。

  使用者称

  对亲子家庭“太友好了”

  记者在深圳坂田天虹四楼看到一位年轻母亲带着一位2岁左右的女儿轻车熟路地走进“第三卫生间”。这位年轻的妈妈告诉记者,当母亲后,特别是最近一年,经常自己带娃逛商场,自己变成了商场“第三卫生间”的常客,“简直太友好了”。她表示,一开始不知道“第三卫生间”,都是抱着女儿进女厕,排长队、味道大、空间小,不方便也不舒服。

  后来知道“第三卫生间”后,这位妈妈每次去商场,“第三卫生间”都成了首选,“体验太好了,空间大,人少,干净。把门一关,娃放在一边,终于能好好上个厕所了”。

  作为一位“女儿奴”的市民霍先生,对“第三卫生间”也很有好感。女儿在上小学前,霍先生不太敢独自带着女儿外出,“其中一个担忧就是上厕所”。霍先生说,自己有过几次“无奈之举”——带女儿进男厕。近几年,“第三卫生间”普遍了之后,他带女儿出门的频率也多了起来,“至少上厕所比以前方便了”。

  市民戴大爷也很喜欢“第三卫生间”。他孙女今年不到2岁,他很喜欢带孙女遛公园。目前,孙女都是穿着尿不湿出门。他说,即便以后孙女不用穿尿不湿了,也并不担心,因为附近公园有“第三卫生间”。

  不少“第三卫生间”仍以

  “无障碍卫生间”形式出现

  记者走访发现,有不少旧的公共卫生间限制于场地等原因,“第三卫生间“仍以无障碍卫生间出现,门口标识也是无障碍标识。里面的配备也没那么齐全,只有无障碍马桶,或者在无障碍卫生间的基础上兼容了母婴功能,无配置儿童坐便器或者儿童洗手盆的情况也很常见。

  记者在宝安区海富社区公园走访发现,这里的一处公共卫生间设置有无障碍卫生间,内设有成人马桶,还有一些母婴设施如儿童座椅和婴儿护理台,看起来非常方便独自带婴幼儿出门的妈妈使用。不过,没有小孩马桶,不太方便能自主如厕的幼童。

  不过,随着近两年深圳新改建了一批新型公厕后,这个情况得到很大的改善,新型公厕的“第三卫生间”不管是标识,还是配备,都很统一、齐全。

  但由于不少“第三卫生间”仍以无障碍卫生间的形式出现,不少市民以为“第三卫生间”是供行动不方便者专用,因此不太好意思使用。

  市民刘女士便持有此误解。她是一位4岁儿子的妈妈,过去4年,她从未带儿子使用过“第三卫生间”,即使看到“第三卫生间”空着,也不太好意思进去,每次都是带着上女厕,“好在大家都比较友好,目前还没被反对过”。

  在幼教机构当老师的孙女士也有此观点,“看到门口标识是一个轮椅,会以为是残疾人专用。”孙女士指出,因为自己是一位妈妈又是幼师的原因,她平时外出会关注卫生间的儿童因素,如果看到是写着“第三卫生间”或者是亲子图标,会很自然带孩子去使用,或者鼓励父母去使用;如果只有一个轮椅标志,则不太好意思使用。

  对于“第三卫生间”的儿童马桶设置,市民刘女士还指出,设置儿童使用的便池、蹲厕会更卫生、健康,“我相信哪一个家长都不愿意孩子坐上公共马桶,尤其是女孩子”。她还指出,即使公共马桶会配备一次性马桶圈垫也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不环保”。

  与刘女士一样担心“第三卫生间”卫生问题的吴女士也有同感,“‘第三卫生间’兼容母婴功能也会存在卫生问题,母婴室里需要哺乳,设置马桶可能会有细菌”。

  “第三卫生间”有需求

  也是城市品位的缩影

  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徐宇珊认为,“第三卫生间”是城市文明的象征,体现城市公共服务的人文关怀。“第三卫生间”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每个人都有可能用到“第三卫生间”,比如女儿带着年迈的父亲,年轻的新手爸爸带着年幼的女儿,父母带着大大小小的三个娃……

  在深圳市社科院做的一项面向儿童的社会调查中,很多受访者提到,母婴室满足了小宝宝的需求,但大一点的宝宝也很需要“家庭厕所”(第三卫生间)。广东省人大代表谢志岿就曾于2020年表示,“第三卫生间”很有必要,不然很多父亲带着无法自行如厕女儿逛商场时都会遇到尴尬。

  早在2016年国家旅游局就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第三卫生间(家庭卫生间)建设的通知》,徐宇珊认为,推动“第三卫生间”建设,是深圳“厕所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圳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和完善“三孩”政策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第三卫生间“是深圳高质量发展的体现,也是城市品位的缩影。

  广东省人大代表、深圳宝安湾生活垃圾分类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琼也指出,深圳自“厕所革命”以来,将公厕变成一个释放多重涵义、滋养多重文化、体验时尚生活方式的地方,不仅提升市民福祉,也给社会文明带来重大影响。其中标志性的革新就在于所有公共场所公厕均配备了“第三卫生间”,让特殊群体感受深圳细致而入微的人文关怀。

  但她在平时调研走访过程中也留意到,部分民众对“第三卫生间“的认知依然局限于“为残疾人服务”,或者不知道如何使用。她建议,深圳公厕的主管单位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第三卫生间”的认知度,可以通过制作鲜明的公厕标记来克服或提高使用度;同时,在“第三卫生间”管理中,还要做到精细化、规范化,务必确保“第三卫生间”全部开放、规范运行。

  已出台公厕标识指引

  统一规范标识样式

  对于市民对“第三卫生间”的误解,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第三卫生间”指独立于男女厕所以外的,用于协助老、幼、家庭成员及行动不便者使用。

  该工作人员还表示,为了引导更多市民了解和使用“第三卫生间”,深圳已专门出台了公厕标识指引,统一和规范全市“第三卫生间”的标识样式、大小、设置位置等,让全市“第三卫生间”标识清晰、明显,方便市民快速识别和使用,“这方面工作正在逐步完善”。

  该工作人员还指出,为保障“第三卫生间”环境卫生质量,一方面,要求各公厕管理单位加强“第三卫生间”保洁管理,加强对保洁工作人员的公厕清洁作业培训,提高“第三卫生间”精细化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将“第三卫生间”建设管理情况作为每月全市公共厕所环境指数测评的重点指标,对全市10个区、74个街道、16个行业进行测评、排名,并向社会公布,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保障公厕“第三卫生间”不仅要有,还要干净、整洁、好用。

  (据《南方都市报》)

网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