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热点 > 正文

社会力量助力乡村振兴·社会组织篇 | 搭平台、聚资源,着力提升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2022/11/29 15:15公益时报 皮磊

  编者按:乡村振兴战略是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实现乡村振兴,需要各方共同参与。近年来,以企业及社会组织等为代表的社会力量协同发力,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升级、拓宽增收致富渠道以及乡村人才培养等方面积极探索,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

  日前,国家乡村振兴局开展了社会力量参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征集工作,遴选出首批36个具有创新性、代表性和推广性的典型案例,涵盖了东西部协作、中央单位定点帮扶、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工作。

  为更好地分享入选案例的经验做法,《公益时报》记者近期采访了其中部分企业和社会组织,深入了解其开展乡村振兴工作的聚焦点、落脚点,在开展具体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以及下一步工作规划。本期分享的是社会组织帮扶案例。(上期回顾:《社会力量助力乡村振兴•企业篇|多管齐下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

  充分发挥行业及专业优势

  今年4月8日,由国家乡村振兴局指导,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联合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原中国扶贫基金会)发起的“活水计划—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基层社会组织赋能行动”正式启动。该项目面向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首批遴选80个基层社会组织,支持基层社会组织发展和能力建设,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

2022年4月8日,“活水计划—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基层社会组织赋能行动”启动

  据了解,该项目通过资金、技术、资源等多方位支持,系统解决基层社会组织存在的资金有限、人才匮乏、筹资能力不强、专业能力不足、管理能力不足等问题。同时,项目将通过三年时间,为乡村振兴重点县培育起一批扎根本地的规范化、专业化发展的社会组织,衔接社会慈善资源,打造一批具有实际帮扶成效的乡村振兴示范项目,搭建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的互联网平台。

  “活水计划”项目负责人表示,为更好地推动项目实施,双方联合组建了专门的团队,搭建了分级、分层、分类的“活水计划”能力建设支持体系,面向基层社会组织持续组织开展包括项目设计、项目管理、筹款动员、财务规范化、机构治理等方面的能力建设培训和一对一支持工作,“项目有力地推动了合作伙伴专职人员及专业队伍的形成、工作实施体系的完善,同时也为增强基层社会组织凝聚社会帮扶资源的内生动力、创新活力、实施项目能力和社会帮扶力量的公信力、影响力拓展了工作空间,奠定了坚实基础。”

  截至目前,“活水计划”已覆盖内蒙古、广西、重庆等12省104县。项目发起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引入项目设计和项目管理经验,同104个项目实施地共同努力,聚焦“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社会事业”,设计出包括产业扶持、教育支持、特殊人群关爱以及搬迁安置社区服务等符合当地实际需求的系列公益项目。

图片
9月4日,贵州玉屏开展2022年活水计划99公益日活动。图片来源:玉屏县融媒体中心

  此外,依托技术和平台优势,双方携手搭建了一个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实施国家乡村振兴的互联网平台,通过集中打造“活水计划公益日联合行动”公益品牌、开展“活水计划乡村振兴专场公益日”等活动,链接和汇聚了更广泛的社会帮扶资源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项目捐款累计超1.2亿元,获得超180多万人次爱心支持。

  中国证券业协会的帮扶案例也更加突显了社会组织(行业协会)的动员能力和专业优势。

  公开报道显示,为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作用,创新金融帮扶新模式,中国证券业协会于2018年联合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原中国扶贫基金会)及山西省隰县政府,发起设立特困帮扶基金。中国证券业协会负责资金筹措和监督,基金会负责资金管理,隰县政府负责相关工作的协调实施。

  据悉,特困帮扶基金首批资金规模为2100万元,通过专业公司进行运作,因户施策确定帮扶标准,保障特困群众生活需求。自设立以来,该基金已累计产生收益315万元,帮助特困群众1153户、3173人次,不仅解决了部分特困群众的实际困难,还为兜底保障资金提供了补充。

  在充分发挥行业优势的同时,中国证券业协会还联合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开展“善行者”公益徒步活动筹集善款,扩大资金规模和来源,为特困群众稳定脱贫提供持续保障。2021年,该协会组织开展证券行业促进乡村振兴公益行动启动仪式,63家证券公司签署《证券行业促进乡村振兴公益行动发起人协议》,首期承诺公益投入3.5亿元。

  精准帮扶助力乡村可持续发展

  由于我国地域差异显著,各地农业基础和产业结构也大为不同,如何保证帮扶项目的精准高效,同时能够帮助当地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广大社会组织在助力乡村振兴事业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吉林舒兰,善品公社共建农户喜迎丰收

  在多年农村扶贫经验基础上,经过长达一年的摸索后,2015年年初,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原中国扶贫基金会)针对欠发达地区小农户生产规模小、效率低、溢价难等问题,发起实施“善品公社”产业帮扶项目,即“以合作社为组织基础,以善品公社为统一品牌”的电商扶贫模式。

  据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官网数据,截至2021年12月,“善品公社”已在四川、云南、山西等19省109县138个项目点落地,在14省建设了35个仓储中心,帮扶产品涵盖生鲜、坚果、饮品和粮油四大类95品,受益农户43753户,通过整合营销形成网络传播量25亿次,参与支持的消费者超过200万人次。

  该基金会产业发展项目部副主任冯忠德告诉记者,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基金会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因素:一是着重在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遴选项目点,以实现精准帮扶目标;二是在产业发展层面,注重遴选县域主导农特产业,在组织培育、品牌提升和人才培育等方面开展帮扶;三是在帮扶实效层面,注重遴选发展意愿强、带动能力强的合作社或村集体。

  据他介绍,在项目设计和实施期间,“善品公社”主要围绕“合作社培育、品牌建设、品质提升”四方面推进,整合各方资源,系统提升项目地自身发展动力。

  其中,在合作社培育方面,基金会联合雅安市人民政府、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联合国粮农组织等机构,发起成立蒙顶山合作社发展培训学院,建立“四位一体”的合作社人才培养模式。

山西隰县,善品公社共建农户怀抱隰县好梨玉露香梨

  在品牌打造层面,“善品公社”整合了包括主流电商平台、新媒体、明星名人等资源,以整合营销为载体开展立体营销推广;在销售渠道拓展方面,项目通过天猫、淘宝、京东、抖音、快手等平台开展消费帮扶行动,帮助项目地扩大市场销售额,提升县区特色农产品在全国尤其是互联网市场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品质提升层面,“善品公社”以县域为单元,由当地政府、社会组织、合作社协同发力,为产地引进先进的设备设施,探索建设“产地联合仓”的产业集聚发展模式。“善品公社”也得到了众多企业及社会力量的支持,共同支持合作社在生产、加工及销售环节的能力建设和基础设施提升。

  友成企业家乡村发展基金会(原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以下简称“友成基金会”)在助力乡村女性发展方面的实践,也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社会组织在助力乡村发展事业中的优势。

友成基金会“香橙妈妈”项目培训班,带娃上课的情景尤为引人关注

  记者了解到,为推动乡村女性全面发展,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友成基金会“香橙妈妈”项目自2015年开始开展乡村女性就创业赋能活动。该项目通过“线上线下创业技能培训+女性创业孵化指导+创业运营资源对接”模式,带领乡村妈妈完成一年的创业学习,从电商技能、产品打造及营销推广等多个领域为乡村女性赋能。

  友成基金会乡村产业及人才发展中心主任郑瑶告诉记者,截至目前,“香橙妈妈”项目覆盖了包括甘肃、贵州、四川等在内的17个省份的117个县市,项目直接受益人达17705人,间接受益人达90000人,其中65%的学员通过电商领域的就业创业改善了经济收入,人均收入增加800元以上。

  提升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于广大社会组织而言,在整合外界力量对欠发达地区进行帮扶的基础上,进一步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激发受助地内生发展动力和创新能力,对当地的长远发展来说更为重要和紧迫。这也对各基金会的项目设计和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活水计划”99公益日活动

  “活水计划”项目负责人表示,项目执行首年覆盖了8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占全部项目数量的50%。在申报过程中,10省、区、市累计推荐129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县参与申报。“项目规模大,工作内容多,要求复杂,涉及的相关方也多。作为一个全国性的社会组织帮扶项目,这本身就是挑战。”

  该负责人谈道,“一些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县基础薄弱,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帮助项目县厘清工作思路,进一步重视推进基层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工作。同时,这些地区基层社会组织发展水平较弱,赋能他们成长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需要对县域社会组织的成长抱有信心。这就需要我们在资源提供和能力培育上持续支持,推动机构不等不靠不要,积极主动作为,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

  郑瑶表示,在筛选地域和帮扶对象方面,基金会前期会开展一系列实地调研,了解当地的产业情况和女性创业情况。由于项目的开展离不开当地政府的配合,因此基金会也特别在意当地政府的项目意愿和支持力度,如能否提供免费场地或解决部分学员的食宿问题。

截至目前,“香橙妈妈”项目覆盖了17省117个县市,直接受益人数达17705人

  “项目开展过程中我们确实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郑瑶告诉记者,“第一个困难就是很多乡村女性的学习能力很弱,一方面表现在她们的基础文化水平不高,另一方面就是她们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吸收能力都比较弱。第二个困难和阻力来自她们的家庭,由于观念原因,一些乡村女性的家庭并不支持她们学直播或者拍视频。”

  面对这些困难,基金会和项目组也花了很多心思。如,通过“创业导师+班导师+班主任”模式,结合乡村女性实际情况开发课程并形成模板;在项目中加入女性心理课程、亲子课程等内容,让她们掌握一些与家人的沟通技能。同时,项目也争取与各地妇联合作,获取妇联的协助和支持。

  在“活水计划”启动仪式上,国家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洪天云谈到,要以培育“造血功能”为主要帮扶方式,进一步优化项目顶层设计,帮助重点县在突破地域局限、创新发展模式、培育专业组织、引进帮扶力量等方面精准帮扶;确保帮扶资源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让“活水”在当地充分涌动,让“赋能”变为自我发展的“本能”。

  这段话,不仅可以看作是对项目的期望和要求,也为以基金会为代表的社会组织今后深入参与乡村振兴事业明确了目标和方向。(李庆、张明敏、高文兴参与采访报道)

 

点击阅读 “社会力量助力乡村振兴”专题 更多文章  

· 社会力量助力乡村振兴•企业篇 | 多管齐下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

网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