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人物观点 > 正文

案例 |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社会工作助力社区文化养老新实践

2022/11/22 20:31公益时报 孙建娥 罗敬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这对我国现代化养老事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口高达2.6亿人,占总人口的18.7%;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91亿人,占总人口的13.5%。从理论上说,养老事业须以当前老龄化社会的现状及需求为出发点,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但是受制于各种因素,当前文化养老服务事业从认知到服务层面还主要停留在满足老年诉求的文化活动上,存在的服务层次窄、内容单一等问题严重束缚了文化养老现代化服务发展。

  长沙是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形式丰富,是我国社区文化养老发展起步较早的城市之一。自2018年湖南省民政厅推开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建设工作以来,望城区民政局积极推进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的阵地和人才队伍建设,将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社区文化养老服务作为为老服务中的一个重点和亮点工作进行抓实落细,为社区文化养老事业创新发展开辟了有效途径。

  以需求为导向

  发挥专业优势和作用

  社区是老年人实现文化养老的重要场所。根据实地调研整体情况,长沙市望城区内各社区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差异性较大。社区在文化养老服务供给方面呈现以下三种状态:

  其一,在日常文娱服务方面,“棋牌活动”和“唱跳活动”是许多社区均具备的两项文化养老服务,已在多年实践中形成了常态化文娱服务。

  其二,在大型活动组织情况方面,基本上各社区均会在大型节假日组织社区文艺汇演或组织大型活动,例如中秋节、端午节、春节、元宵节等;“外出参观”大多与党建活动交织,许多离退休党员组织过外出参观红色景点等活动;“旅游踏青”则因为经济条件或组织人员心力不足等原因,供给情况较少。

  其三,在老年教育开展项目中,长沙市内许多社区由“快乐老人大学”入驻,开设了社区嵌入式老年大学。同时,由社区引导成立兴趣小组,自主进行对某一类文化活动的交流。随着时代发展、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社区在老年大学开设电子信息课程,属于老年教育中的一大未来发展方向。由此也可见老年大学所提供的课程内容日益多样化,覆盖老年人的各类文化教育需求。

社工组织老人开展剪纸活动

  望城区“十四五”养老事业发展规划的目标是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在市民政局的推动下,乡镇(街道)社工站和社区(村)社会工作室成为嵌入乡村和社区开展养老服务的重要阵地。社工站重新梳理辖区内老年人的文化服务需求,以需求为导向,培养基层服务专业人才,设计文化养老项目提供精准服务,在社区文化养老的供需匹配中社工的引导与支持发挥了强有力的作用。

  在社工介入社区文化养老模式发展过程中,社工发挥着资源整合者的作用。社工作为介入社区文化养老事业的核心力量,在服务中发挥着主体性作用,需要对社工机构内部及社区内的文化资源、养老资源、财政资源、人力资源等内容进行整合,这是影响社区文化养老模式优势发挥的关键。社工在促进社区文化养老中发挥的作用以及社工发挥的资源整合作用主要表现为整合人力资源,且大多为组建老年文化兴趣小组及志愿队伍。

  在政府采购方式下,社工在发挥直接服务提供者角色作用的同时,还发挥着重要的教育培训者和服务技术指导者的作用,比如引导社区内的低龄老年人成为文化活动志愿者,在社区文化养老模式建设中探索出“社工+志愿者”的养老服务联动机制。在发动老年人参与文化养老志愿服务的同时,进行以文化活动、艺术活动、课程培训、课程讲座为形式的策划。同时,大多数社工还发挥着桥梁搭建者的作用,比如链接多主体协同参与社区文化养老服务,协同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社会组织、志愿者协会开发相应的文化资源并注入社区,促进信息资源、场地资源、设备资源的整合利用效率。

  以社区为依托

  积极拓展服务内容

  文化养老是一项以文化为主心骨,涉及多领域、多层次、多主体、多方位的系统工程。驻站社工介入社区文化养老事业,需要相应的参与平台阵地、参与实践路径和作用空间等要素提供支撑。在省民政厅委派的乡镇社工站联点专家以及望城区社工总站社工等多方专业力量的参与下,当地从实践中探索和提炼出了社会工作嵌入社区文化养老服务模式的基本框架。

  夯实以社区为主体的运行平台。在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文化养老模式中,往往由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党组织进行主导,采用购买服务或其他方式引入社会组织或社会机构,由第三方组织通过直接嵌入或建立定向服务关系在社区内自主开展各类文化养老服务,完成文化养老服务工作计划,并作为社区常驻机构来保障社区实现日常化文化养老服务。简言之,即由社区两委主导,社会工作组织负责开展文化养老服务。社会组织和社会机构通过组建服务团队,利用社区或者组织机构自身拥有的硬件设施、文化资源,向老年人提供多样化、专业化的文化养老服务。在此种情况下,第三方组织与社区共同致力于促使社区文化养老服务走向以需求为导向的正常化、持续化运行的轨迹。

社工给老人举行生日会

  积极扩展服务内容体系。文化养老服务涵盖领域广,主要包括老年教育、老年文化、老年体育、老年产业等。社工介入社区文化养老服务,要以社区内多种文化载体为依托,如各类教育活动、文化活动、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等,致力于满足老年人精神层面的需求,使老年群体能享受愉悦又快乐的晚年生活。其服务内容体系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文化服务及文化活动。这类内容更为通俗易理解,其具体内容覆盖较广,主要可划分为日常文娱服务、大型活动组织、老年教育,每一类别下由各社区的实际条件来提供较低至较高层次的不同服务。二是文化产品及文化设施。这类产品及设施是无需专人组织、老年人可根据自身时间安排自由支取的产品及设施,是文化养老可见的、物化的、实体性的体现方式和最终成果。文化设施及文化产品的科学合理运用,有利于丰富老年人的文化养老参与程度,切实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最终实现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

  构建双向服务参与人员。社区文化养老服务模式所囊括的参与人员不仅包括服务供给人员,同样包括服务供给对象。一方面,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文化养老服务的供给主体主要包括社区两委及社工。社区居委会、社区党组织作为社区各项事务的统筹管理者,对文化养老服务具有全局性的领导作用,负责社区内文化养老服务的统筹工作,社区工作人员则负责对接社工开展具体工作。社工则根据其嵌入社区的形式决定其所发挥的作用,或者以入驻形式带给社区新鲜血液,或者以交流合作方式为社区工作人员带来先进服务理念和技术,或通过政府购买等其他方式引入。社工在“五社联动”工作机制下积极整合各类资源和力量,为社区老人带来各种文化服务活动。

  另一方面,在社工的专业思维中,老年人也具有自身的优势和文化资源。在各种传统节日和重要活动中,社工会注意动员老年人兴趣小组和优秀文艺骨干,为社区居民送上老年人自身参与、策划和组织的多种文化文艺活动。比如社工会组织社区中的老年人文艺骨干和兴趣小组开展琴、棋、书、画、舞蹈等方面的节目演出和才艺表演,既展现了老年人自身的风采,也丰富了包括社工、社区干部和全体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此外,对于社区的高龄老人、失能老年人等群体,由于其自身生理或者心理情况不便,无法参与文化养老活动,社工会联合老年志愿者和文化服务小组采取“送节目上门”的方式提供服务。

  优化服务精准递送渠道。目前,社区文化养老的服务递送渠道以线下为主,线上为辅。“线下”方面,大部分线下递送方式较为固定,已初步形成模式化。利用社区活动中心、社区广场、社区教室等场地资源开展文化活动,利用社区宣传栏、宣传单、宣传海报等展示平台进行宣传,组织老年人外出进行文化活动,依托老年大学发展老年教育等。“线上”方面,许多社区开辟了网络线上平台,通过微信小程序、手机APP、社区群聊等方式,进行文化养老服务资讯的发布。同时,通过社区文化养老服务资源信息平台,将老年人需求信息、服务递送数据、设施分布信息汇聚共享,在养老服务供给方和老年人之间搭建起匹配通道,实时对接与互动反馈,保持供需双方的信息交互通畅,实现文化养老服务的多样化、智能化、专业性管理,保障老年人拥有更高质量的文化养老服务体验。

  织实社区养老社会支持网络。作为当前整个社会的共同使命,社工介入社区文化养老模式中的社会支持网络构建需要政府、社会组织、社区、企业等多种主体通力合作,各尽其责。社工介入社区文化养老服务模式,在以社区为平台的基础上,以社工为主心骨,搭建以文化教育单位为依托、以市场主体为联合的社区文化养老支持主体网络。

  从参与主体这一层面来看,该模式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于其社会支持主体具有多元性,编织了联系紧密的社会支持网络。社区依据自身情况及主体特征让各类社会支持主体以不同的方式嵌入社区,如关系型嵌入或功能性嵌入,以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及特点,共同推进文化养老模式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在这一模式中,社工作为主体核心力量,不纳入社会支持网络的框架中。因此,社会支持网络主要包括文化教育单位与其他市场化主体。文化单位与社区形成稳定联系,也可通过文化单位对社区志愿者队伍的培训来提升社区组织开展文化活动的能力。

  强化“五社联动”机制

  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人均预期寿命不断提高,老年群体的晚年生活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的特征,文化养老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模式,是对传统养老模式的创新和发展,成为老年人日常生活的重要补充。望城区推进社会工作在社区文化养老服务发展的经验,为实现社区文化养老服务的有效运行和持久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路径。

社工协同社区举行老人音乐演奏会

  积极引入专业社工力量进驻社区,推动文化养老高质量发展。社会工作能为社区文化养老活动的开展提供助力,作为专业性从事社会服务工作的技术人员,从目前长沙市社区文化养老的开展情况来看,社工组织的优势主要通过两种形式发挥:一是将先进的服务理念带入社区,先进品质与专业理论双管齐下。二是社工组织运用专业的工作方法,通过运用个案工作、社会团体工作和社区工作这三大社区工作方法,更有利于营造和谐友好的社区氛围。

  例如,长沙市望城区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由社工机构提供文化养老服务,通过专业社工进驻养老院、督导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赋能老年协会和走进老人家庭的“四进”模式,提供规范化、精细化和亲民化的专业支持与服务,逐渐成长为文化养老服务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促进社工赋能社区文化养老服务组织,提升文化养老聚合力。借助社工组织的专业性不仅能使社区文化养老服务扩展增值,同时在社工的专业指导下,基层老年文化组织自我管理、自主开展活动的能力得到孵化和锻炼,提炼出具有普适性的经验,有助于其以后脱离社区居委会、社区基层党支部的多头领导,真正成为基层中拥有独立开展文化活动能力的文化养老服务类组织。

  强化五社联动养老服务机制,推进文化养老产业与服务融合。作为文化大省、教育大省,湖南省的文化和教育资源都十分丰富,文化氛围浓厚,这为养老和文化相结合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近几年来,长沙市民政局联合长沙市快乐老人大学特别推出“快乐老人社区扶老志愿队孵化”服务项目,通过利用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的联动,培育了一批知名度较高的文化养老服务品牌,并加入了全国社区文化养老产业联盟。

  在市政府的牵头引领下,通过五社联动,一方面借助社工的专业力量实现真正的老有所乐,另一方面扩散文化养老传播力及影响力。在这个过程中,社工作为专业力量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桥梁作用。

  在线上平台方面,当地的文化企业搭建了全媒体老年资讯平台,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为主平台,与长沙市各社区达成深度合作,从而提升社区对文化养老的重视程度,打造为社区老年人传播知识和服务资讯的立体平台,举全社会之力营造文化养老的积极氛围。(本文作者:孙建娥,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民政厅乡镇社会工作站联点指导专家;罗敬宁,湖南科技职业学院)

网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