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人物观点 > 正文

2020中国公益年会︱叶正猛:运用辩证思维策划实施扶贫公益项目——从明代善书《了凡四训》说起

  2020年12月23日,2020中国公益年会在京举行。为了全面展示2020年公益事业的发展图景,探讨第三次分配下的公益慈善事业发展之路,年会邀请来自企业、基金会、行业组织、高校等不同机构的公益践行者、观察者,分享和探讨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公众等不同主体在公益事业中的行为和价值。

  浙江新湖慈善基金会秘书长叶正猛以“运用辩证思维策划实施扶贫公益项目——从明代善书《了凡四训》说起”为题发表了主旨演讲。以下是他的演讲内容:

  做好慈善公益,一定要不断学习探究慈善公益的艺术、方法。上月,我在中国基金会论坛(温州)平行论坛上,分享我读美国学者慈善公益论著《从梦想到影响:一流慈善的艺术》所受启示。今天,要谈论一本中国本土的慈善论著——明代袁了凡《了凡四训》,从中引发“运用辩证思维策划实施慈善公益项目”的思考。

  袁了凡(1533-1606),初名表,后改名黄,明朝重要思想家,是迄今所知中国第一位具名的善书作者。中国古代慈善史有一个很奇特的“景观”,就是劝善之书也叫善书卷帙浩繁。从现有的各种线索推断,将它估定为几千种当不为过。从现代从事慈善公益的实务角度,我特别推举这本《了凡四训》。

  其一,古代劝善书,顾名思义,就是宣说伦理道德、以劝人从善为宗旨的书籍,是教化之书。中国思想传统重“道”,儒家讲“道”、佛家讲“道”、道家更不用说了。“道”之内涵有异,“道”的形式相似,都是侧重坐而论道。作为糅合儒、佛、道三家思想为特色的劝善书,更是重于“劝”,重于思想教化。而难得的是,《了凡四训》既讲理念,更讲实践,是劝善之书,更是行善实务之书。

  其二,中国传统哲学注重辩证思维。运动变化、全面联系的观点,系统或整体的观念,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了凡四训》将辩证思维运用到慈善领域,对方方面面的慈善行为、活动进行了思辨,在善书中可以说独树一帜,给人们很大的启迪。

  《了凡四训》第三篇为“积善之方”,其中论述了慈善的八对“辩证关系”——“若复精而言之,则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阴,有阳;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满;有大,有小;有难,有易:皆当深辩。”(以下引用《了凡四训》均不标注)思想不落窠臼,论述纵横捭阖。有些语言表达的张力几有现代人慈善公益著作《公益向右 商业向左》之风。当时即有人评价此书“非仅泛常劝世文可比。”(《重刻了凡四训跋》)

  时代在发展。明代袁了凡所述的行善方法或艺术,现在当然不一定要奉为圭臬,但书中论述的慈善辩证思维对我们很有启示。“辩证法是可以把思想拉出泥潭的方法。”(苏格拉底)慈善公益路上运用辩证法,有时可以帮助我们走出思想和实践的死胡同。思维通透了,路子就宽泛了,办法就多样了。

  上述“希望工程”创始人徐永光公益力作《公益向右 商业向左》,向我们展示了公益界的五大辩证关系:公益与私利,供方与求方,民办与权办,有偿与无偿,大善与小善。我反复研读感觉到,这本书的最大意义,是以战略的眼光,发聋振聩,打破慈善公益的思维定势。思维不变原地转,思维一变天地宽。

  有诗为证。最近,杭州举办国际影响力投资大会,浙江省慈善联合总会会长、浙江省原副省长陈加元作了主旨演讲,最后赋了一首很有“影响力”的诗:

  古来慈善只赔钱,脑洞一开可逆天。

  纵论投资影响力,聚焦国际最前沿。

  兼容跨界经为要,互利双赢道得先。

  社会问题商业解,千年公益出新篇。

  “脑洞一开可逆天”,真是对慈善公益要讲辩证思维的一个巧妙的诠释。

  下面,我结合新湖案例,谈谈运用辩证思维策划实施扶贫公益项目。

  一、项目定位:必要与可能

  必要与可能,是我们开展任何工作考量的基点。扶贫公益切入社会问题的定位,是谋划公益项目的重要前提。如何善思而后行,善谋而后动?首先要考量其必要性与可能性。所谓必要性,是对所谋划公益项目的社会意义、社会价值的衡量、评估;所谓可能性,是实施项目的现实可能性,是对所具备的充分根据和必要条件进行研判。有必要没有可能是空想主义,有可能没有必要是盲目主义。如果仅以项目的意义为取舍,不顾项目实施的可能性,不知其可为或不可为却伺机而动,就会徒增失败的概率;如果仅是考量项目实施的可能性,仅以项目的难易为取舍,就难以成就卓越的公益。

  新湖公益积极参与国家脱贫攻坚战略,在2018年6月发起实施了大型综合性公益扶贫行动——“新湖乡村幼儿园建设暨怒江州幼儿园全覆盖项目”,以“三区三州”之一的云南怒江州全覆盖为重点,在中西部滇、藏、川、黔、青、鄂6省(区)深度贫困乡村建办近250所“新湖乡村幼儿园”。这个项目点面结合,面上有力“搭把手”,点上有效“扶到位”。这个点就是怒江州,2017年全州学前三年儿童入园率是58.9%,今年9月份已经达到国家规划要求的85%以上。项目获得浙江省十大公益品牌项目、云南省脱贫攻坚奖等一系列奖项。

  习近平总书记说:“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新湖乡村幼儿园建设暨怒江州幼儿园全覆盖项目”的受益地区是贫困地区,受益人群是孩子,突显了它的特殊地位,其必要性体现在对“人生百年,立于幼学”的重要谋划,体现在学前教育是补齐扶贫攻坚与教育体系短板,助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抓手,体现在怒江州是中央提出的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主战场“三区三州”之一,是一个集“边疆、民族、宗教、直过、贫困”为一体的民族自治州,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难中之难”,而怒江州学前教育又是“三州”中滞后的。

  从项目实施的可能性来说,一方面,学前教育既是实现脱贫目标不可或缺的任务,又是政府脱贫考核硬性指标所未涵盖、相对着力薄弱的领域。从中央到地方,幼儿教育逐步列入教育考核体系,政府有硬性指标要求:到2020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另一方面,项目与新湖公益的能力匹配。新湖公益资金支撑、项目运行、社会资源具备一定的项目支持能力。

  必要与可能的交叉点,是扶贫公益的发力点。辩证把握扶贫项目的必要可能关系,就能在高处站位,在实处着力,充分运用自身公益资源,点与面结合,深度与广度兼顾,体现出项目的最大效能。

  二、项目实施:主体与客体

  主体、客体是哲学的一对基本范畴。当然,在脱贫攻坚特殊场域,主体、客体要赋予新的涵义,两者要形成特殊的辩证关系。从扶贫责任来说,我们民营企业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大国攻坚中要敢挑重担,做生力军,社会扶贫要当“主角”、“主体”,“主”就是担当;从帮扶途径来说,公益扶贫要从“授人以鱼”转到“授人以渔”,变“输血”为“造血”,就要让扶贫对象成为主动参与者、贡献者;从脱贫目标来说,要促使扶贫对象成为脱贫主体,极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这对辩证关系要义在于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脱贫攻坚,群众动力是基础。”

  2017年,新湖公益参与杭州、恩施两地政府组织的东西部扶贫协作,选择恩施深度贫困村——枫香河村作为项目基地,寻求立体化推进深度贫困村脱贫问题解决之道,谋划实施“新湖枫香河益贫乡村计划”。我们把项目的发力点放在激发村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使贫困村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扶贫客体转化为脱贫主体,成为既是受益者又是贡献者。“益贫乡村计划”除“完善设施”主要争取政府投入外,其它“修缮民居,提升环境,发展实业”方面都是在新湖的启动资金和政府补助的引领下,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来实现。特别是引导有建设家乡志向、有文化、有闯荡市场经验的青年回乡创业,成为脱贫攻坚的生力军。年轻人还通过自己做网络直播、民族文化元素活动策划,发展乡村旅游、特色种植业,使这个深度贫困的古老村庄焕发生机,被推荐为恩施富有土家风情的美丽乡村旅游目的地。实现了“整村改造,整村脱贫”,被称为“深度性贫困村整村脱贫可推广可复制样本”。

  习总书记讲得好:“贫困地区发展要靠内生动力,如果凭空救济出一个新村,简单改变村容村貌,内在活力不行,劳动力不能回流,没有经济上的持续来源,这个地方下一步发展还是有问题。一个地方必须有产业,有劳动力,内外结合才能发展。最后还是要能养活自己啊!”公益慈善实践充分证明,公益扶贫一旦变“输血”为“造血”,贫困农村群众以主角出演在脱贫攻坚舞台上,就能够大大提升公益的社会效能,也给公益慈善打开新的空间。

  三、项目方法:传统与创新

  慈善是一个古老而崭新的事业,设计实施扶贫慈善公益项目要特别处理好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其一,传统慈善公益大量被实践证明是有效的,要汲取其经验,继承发扬;继承传统,不迷信传统;学习经验,但不照搬照抄。其二,面对时代不断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公益方法途径需要不断探索,持续迭代创新。其三,对久攻不克的老问题,更要转换脑筋,找到新钥匙破解老难题。在这对关系中,我们工作的天平更多倾向于创新。苏格拉底说:“改变的秘密,是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建造新的东西,而非与过去抗衡。”

  新湖期货将专业经验与金融智慧运用到公益领域,率先实施“保险+期货”金融扶贫创新工具,帮助贫困农户有效控制市场风险,破解农产品“价贱伤农”,农民“增产不增收”的“千年魔咒”,使广西、陕西、黑龙江、安徽、山西、海南等省近20个县的十几万农户直接受益,有效助力精准脱贫,阻断返贫路径,探索出了具有可持续性、更具普惠性、更专业精准的行业扶贫新模式。荣获“2018中国证券期货公司最佳产业扶贫项目奖”等多个奖项。“保险+期货”扶贫模式连续两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从国家政策层面得到了肯定。不久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在《慈善法》执法检查专题报告中肯定了这个创新之举。

  扶贫慈善公益领域面对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多样性、变化性,需要不同的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这就需要清晰透视传统与创新关系,既不为稳妥而守旧,也不为立异而标新,要不断汲取历史经验,寻找良策,以求取得更好效果。

  四、项目资源:数量与效用

  从扶贫慈善公益资源上说,要处理好数量与效用关系。一方面,作为民营大企业做公益扶贫需要投入与自身实力和责任相匹配的付出,要讲数量,这是基础,是前提。另一方面,在特定情况下,钱多不等于真善、大善。这里的关键是,谋划实施项目关键看效能。《了凡四训》提出行善要尽其所能,用其全心,达其善效。扶贫公益最终要由效果来当“裁判”,所以做扶贫公益也是要讲“性价比”。

  新湖集团旗下湘财股份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湘财股份实施“健康+产业”公益扶贫,参与助力河南省卢氏县、四川省仪陇县等8个国家级贫困县的脱贫攻坚。在健康扶贫方面,重点资助治疗农民白内障,每例五千,真金白银。在产业扶贫方面则探索了新的方法。他们凭借对市场反应的高度灵敏、对洞悉产业链价值的独到经验以及丰富的跨界合作资源,把科研院所、大学院校的科技力量动员、组合到贫困地区的产业扶贫中来,先后启动碳汇造林、富硒有机大米、欧李等产业扶贫项目。公司着力于出思路、出精力,重点在做好铺路搭桥、穿针引线工作,收到过去花大钱也达不到的效果。

  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数量与效用的关系,更加关注公益资源集约化投放,让有限的资源穷尽效用。要创新探索,充分实现公益方法的多样性,力求花同等数量的公益资源收到倍增的社会效能。

  五、项目成果:阶段与延续

  慈善公益项目要体现连续性、持久性、完整性。阶段与延续的辩证证关系要求,要锚定全程目标,分阶段实施,循序渐进,不断积累阶段成果。要“勤而积之”,不搞“半拉子工程”,守正笃实,久久为功。特别要关注的是,计划要跟上变化,出现新的情况,要顺势寻找新对策、采取新举措,项目有所伸展、有所延续,以最终取得圆满成果。

  新湖玉树地震孤儿救助行动计划,就是全程16年不断积累善行,追求“满善”的项目。2010年青海玉树州发生7.1级强烈地震,新湖集团向中华儿慈会捐资5000万元,在中华儿慈会设立“新湖·玉树孤儿专项救助基金”,将100名玉树孤儿安置在北京抚养,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教育。国际救助惯例往往只是把孤儿抚育到成人。新湖公益在逐步达成阶段公益目标后,则延续开启新的资助行动。2014年,针对陆续有孩子考上大学依然面临生活困难的新情况,新湖员工义无反顾采取新的公益举措,发起“爱心接力”,资助考入大学的每一位孤儿完成学业。2019年,新湖员工又一次性为以后考上大学的地震孤儿筹齐全部大学费用。2020年该捐款设立专项慈善信托,将该慈善行动一直持续到2026年全部孤儿完成大学学业。十六年的接力跑,新湖一路呵护玉树地震孤儿逐个长大成人,成熟步入社会。

  美国学者的《从梦想到影响——一流慈善的艺术》一书说得好:“慈善事业并不是一次选秀比赛。”慈善需要有“毅力、承诺和坚持到底的愿望。”

  以上例举五个方面关系,分析扶贫公益项项目设计实施的辩证方法。实际上,辩证法是综合性、全面性的思维。我们国家消灭绝对贫困的脱贫任务已如期完成,实现乡村振兴的历史巨幕将全面开启。新湖公益基于对慈善公益扶贫多个方面辩证关系的综合考量,经过反复调查研究,策划了“脱贫摘帽地区乡村经营管理人才培育计划”。该项目旨在选拔、培养服务于脱贫摘帽地区乡村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助力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个新的大型公益项目,设计是开拓、务实的;实施将是极大的考验和挑战。思维的节拍一定要同实践的步伐协调。

  《了凡四训》说:“为善而不穷理,则自谓行持,岂知造孽,枉费苦心,无益也。”——做善事却不彻底明白事理,反而自以为是在修行持戒,哪里知道自己实际上是做了坏事,白白地花费了一片良苦用心,这样行善是没有什么益处的。我们从事扶贫慈善公益以及今后进一步参与乡村振兴,要多研察事理,探究方法,讲求艺术,以求我们实施的项目高质高效。

网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