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人物观点 > 正文

寻找公益创新先锋 | 唐彬:用互联网推动公益潮向

  互联网对唐彬来说,是一种深刻的信仰,也是“一群人的浪漫”——

  “我认为它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并以去中心化的结构和新技术融合东西方文化,把人类带进一个新时代,实现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自由人的大联合,让每一个人在和世界紧密连接的过程中更加独立、自由和强大,让整个世界因为连接、创造和分享而更加丰富多彩。”

  与那些亲历早期互联网时代的创业者一样,唐彬怀揣改变世界的理想,将互联网的浪漫带入了商业世界。2003年,他回国创办了易宝支付,把硅谷流行的支付方式引入中国,书写了一家中国知名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辉煌成长故事。

  而在踏入商业领域时,他也同步走上了公益之路。

  支付起步,公益先行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附近海域发生8.7级地震,引发巨大海啸,波及东南亚、南亚和东非多个国家,近30万人丧生,超过百万人无家可归。

  彼时,易宝公益平台还处于测试阶段,未正式对外开通服务。本着为印尼灾后援助贡献一些力量的朴素想法,唐彬拨通了公益机构的电话:我们有一个平台,可以正常运转了,希望能够一起合作,为印尼做一点事情。

  很快,易宝支付为北京市红十字会紧急开通网上捐款通道。这次募捐活动是易宝支付公益事业的首次尝试,也成为国内最早可查证的第三方线上平台网络捐赠案例。

  过去,传统的公益活动通常由公益机构发起。而由于只有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渠道,公益活动的宣传很难被广大民众知晓。即使参与捐款,个人的小额捐赠也难以产生重大影响。这造成了公益项目存在效率低、参与人数少、监管不到位等问题。特别是资金流向不清晰,容易导致社会对公益事业的信任缺失。

  好的公益应该始终秉持公开透明、安全可靠的原则,让各方参与者放心、安心。

  易宝公益通过一种新的互联网捐赠方式,为公益机构筹款提供了更多路径和想象空间。通过互联网,求助项目能够突破地理距离和人际接触的限制,更快速地传播至更广泛的人群。公益机构也可以更好地向社会公众和捐赠者提供项目信息反馈,实现实时的透明度。

易宝支付创始人、CEO唐彬

  这种变革性的解决方案为中国的公益募捐带来了新的方向。

  孤岛连成大陆,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慈善事业贡献力量。他们支持、行动,并逐渐建立起改变现状的机制,形成了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循环。

  2008年汶川地震后,互联网捐赠的善款近三分之一通过易宝公益捐赠,易宝公益因此也成为当时三大互联网公益平台之一。

  唐彬还记得,当时平台接收到的最小金额为1元钱,而最大一笔捐赠约为9万元。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最年长的捐款人是一位八九十岁的老先生,而最小的捐款者则是一岁的孩子——父母以其名义捐赠。“这种便捷的方式使得每个人都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捐款,而捐款金额并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交易信息都是透明公开的。”

  在互联网的推波助澜下,线上捐赠渐渐成为了公益潮水的方向。

  《中国数字慈善发展报告2023》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募捐平台的筹款总额和参与人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筹款金额从2014年的4.36亿元增长到了近几年的数百亿元规模,参与人次也从原先的1.18亿人次增长到了超过百亿人次。

  公益征途,始终在场

  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在其著作《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同情是人类固有的原始情感,是正义、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操的根源。这意味着我们内在都有一种共情的力量,使我们能够感同身受他人的苦难和需要。

  在很多情况下,从事公益慈善并不一定需要有明确的动机,而是出于善良的本能。

  实际上,企业家的情怀,往往是驱动企业积极投身公益的一大动力。

  唐彬的公益理念形成得较早,并有一定的超前性:“国内以前在公益方面,更多是把焦点放在受助对象上,但我认为其实每个人都有公益心,公益本质上是爱心表达,所以我们把客户定位为有爱心需求的所有人。”

在公益征途中,易宝公益一直在场

  早在多年前,易宝公益就与银行、航空公司等合作伙伴尝试将公益项目融入消费者和商家的交易行为中,希望实现低成本、规模化的公益资源筹集,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公益生态系统。

  “比如说每卖出一张机票,就将这笔交易额中的一块钱捐给某个公益项目,另外就是尝试跟银行合作发联名信用卡,贴公益的标志,每笔交易捐出一定的金额给公益项目。”

  遗憾的是,这些项目在当时未能持续推进下去。

  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没有价值或意义。事实上,这些项目为公益行业带来了宝贵的经验和前瞻性思考。今天,许多公益平台都在推行类似的公益方式。可以说,易宝公益的尝试极具前瞻性。

  而且,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当今商业化考量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中,摒弃功利的思维,通过公益事业创造另一种正能量的社会效益,本身就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另一种成功。

  汶川地震后,唐彬开始重新思考公益的意义。他认为,公益并非仅在灾难或危机后的临时应对,应该成为一种全民意识,让人们将公益融入平日点滴的习惯中,从而形成一种持久而持续的行为。

  那么,如何才能在全民心中埋下一颗持续做公益的种子?

  易宝公益一直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这个问题的答案。

  他们发现,“月捐”似乎是一个理想的载体。通过月捐,公众可以每月定期向公益项目捐赠固定金额,通过捐赠者授权支付渠道自动扣款,实现每月定时自动捐赠。

  相较于一时冲动的有感而捐,月捐更注重建立了解和信任,让公众从单次捐赠转变为持续、日常的固定扣款捐赠,从感性公益演变为理性公益。这使得公益慈善不再只是一时的冲动,而能够成为长期、稳定的理性行为。

  2021年3月,易宝公益平台正式推出了月捐功能,为公益机构提供了从公益项目筹划定制到捐赠人服务及维护的全流程支持。与单次捐赠一样,慈善组织入驻平台免收任何手续费及定制化服务费。

  同时,易宝公益也遵循互联网的特点,持续更新和迭代以优化用户体验。

  2022年5月,易宝公益平台对月捐产品进行了升级迭代,提供了全流程支持,包括月捐公益项目上线、募捐、捐赠人服务和进展反馈。公益机构可以选择开通月捐功能,自定义月捐金额,并根据项目需求选择单次捐赠、月捐或同时开通。此外,易宝公益还提供定制化开发支持,满足公益伙伴的个性化需求。

  最近一年,易宝公益月捐筹款额呈持续上升趋势,越来越多的公益机构加入月捐队伍之中。

  土壤正在培厚,但还需更多的种子。

  为帮助更多公众迈出捐赠的第一步,2023年8月,易宝公益推出了创新产品——公益慈善卡。在易宝支付20周年发布会现场的首批体验者可使用面额为520元的公益慈善卡,在易宝公益平台选择支持乡村儿童教育、孤寡老人关怀、困境人群救助等多种类型的公益项目进行捐赠。

在20周年发布会现场,易宝公益推出公益慈善卡

  通过公益慈善卡这样的实体卡片,易宝公益为慈善组织提供了新的募捐场景,增加了线下感知,让人们先体验捐赠的乐趣,降低了对公益机构和项目的了解门槛,从而吸引更多人参与捐赠,形成持续捐赠的良性循环。

  值得一提的是,在命名这张卡时,易宝公益并未冠以“易宝”这个名称,这是为了强调公益的普适性和开放性——公益行业的基因之一就是开放,而这也一直是易宝坚持的理念。他们希望更多的公益平台和组织加入其中,共同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

  2023年,易宝支付迎来成立20周年庆典,庆典主题被定为“Beyond Innovative 一群人的浪漫”。这份浪漫不仅代表着企业在商业上的成功,更象征着创立之初的公益初心以及至今持续的价值认同。

  这种持续的公益初心,正推动着易宝公益不断向前。

  截至目前,易宝公益已与300家慈善组织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共发起了近2000个公益项目,影响范围覆盖了100万企业用户。令人振奋的是,2023年7月,易宝公益的累计募捐额更是突破了3.4亿元。

  践行公益,没有终点。

  唐彬说,20年,技术发生了变化,但初心始终如一。他相信互联网将会创造一个更加良善的社会。

网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