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社会工作 > 正文

2023中社联儿童救助与医务社工学术会议在闽举办

  2023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儿童救助与医务社会工作学术会议暨“医社校协同创新交流会”

  近日,2023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儿童救助与医务社会工作学术会议暨“医社校协同创新交流会”在福建医科大学举行。会议由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儿童社会救助工作委员会和福建医科大学健康学院共同举办。

  来自高校、医疗机构、社会组织等领域的专家学者现场参会,围绕儿童救助与医务社会工作展开交流与讨论。会议通过促进专家学者与实务工作者对话,进一步探索“慈善+医务社会工作”的医疗救助模式,推进儿童救助与医务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升医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学术和实务水平。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副会长王谦、周冰,国家能源集团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李文红,福建医科大学副校长李红等领导嘉宾出席会议并致辞。

  王谦在致辞中谈及调研国家能源集团公益基金会爱心行动项目的感受,高度肯定医务社工在儿童“两病”救助活动中发挥的专业作用,既提升了救助质量,也促进了医务社工自身的发展。他希望两个专业委员会加强合作,多开展一些经验交流、分享活动,总结成功的做法,加深理性思考。

  周冰在致辞中指出,医院中的儿童大病救助是社会救助的一个重要方面,基金会、医院、医务社工、高校以及其他社会组织,通过公益慈善救助项目的方式联合开展救助合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帮助了很多家庭,让他们避免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周冰表示,国家卫生健康委非常重视医务社工发展,提出二级及以上医院应建立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制度,鼓励医疗机构设立医务社工部门和岗位,丰富医务社工服务内涵,推动医务社工服务系统化、专业化、规范化。这对医务社工发展、医务社工人才培养、产学研一体化来说既是前进动力也是挑战。本次会议就医务社工发展、医社校协同创新发展进行充分的讨论与形成共识,具有重要意义。相信此次医社校协同创新圆桌讨论和项目对接洽谈,是一次创新的尝试,也将推动我国医务社工发展迈进一个大的台阶。

  李文红谈道,国家能源集团公益基金会2010年与中社联携手启动了爱心行动项目,累计救助3.16万名患儿,取得了显著成效。医务社工是儿童救助领域不可或缺的专业力量。希望通过儿童救助工作与医务社工的有效结合,为儿童救助项目融入更多的人文关怀和人性化服务,让更多的患儿在医务社工的帮助下得到高质量、有温度的救助。

  李红指出,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加快推动从“以人民看病治疗为中心”向“以促进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医药卫生体制转变。在这种转变中,医务社会工作的角色举足轻重。举办此次会议正是为了促进儿童救助与医务社会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加强医社校之间的交流与创新。

  现场,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工作系教授、博导、中国社会工作学会副会长范斌,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教授花菊香,福建医科大学健康学院社会工作系主任郑立羽,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儿童社会救助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总干事张周,河南省胸科医院社会工作部主任刘雅敏,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社会工作部主任傅丽丽,爱佑慈善基金会儿童医疗项目高级项目经理梁晨分别作主题报告,对医务社工高质量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福建医科大学健康学院副教授黄翠萍、广西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社会工作系副教授吴上、川北医学院管理学院社会工作系讲师罗琴、上海市儿童医院医务社工谢一、深圳市龙岗区春暖社工服务中心医务社工翁洁文、厦门弘爱医院医务社工袁瑞、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社会工作部医务社工宋歌等七名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学者进行了分享。

  会议还举办了“医社校协同创新交流会”,福建医科大学健康学院副书记谭卫华、深圳市龙岗区春暖社工服务中心医务社工翁洁文、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社会工作部副部长黄珺、厦门弘爱医院医务社工袁瑞,代表高校、医院和社会组织进行了医社校协同创新模式圆桌对话,分享了在科研、教学与一线慈善服务的协同创新经验。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深圳特区社会工作学院执行院长、首批高级社工师余令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她表示,本次会议是一场专业知识的盛宴。社会工作是一门“临床学科”,只有沉得下心、扎得下根,才有可能在专业上有所作为,并获得专业地位和认可。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观是“助人自助”,在实践过程中,这是一个度人度己的美好的专业,希望与会者能够找到同行的支持,也找到同行的力量。

网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