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争鸣

第03版
声音
新闻内容
2011年08月16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韩国的“希望制作所”

  

  前不久我去了趟韩国进行访问。五天的行程里被安排去了很多地方参观,两个村庄尤其有特色。

  位于完州的Bibi-Hill村据说曾经是个“穷得活不下去”的地方,全村有四十多户、八十几口人,其中老年人占了绝大多数。前任村长眼看着村庄凋敝村民又纷争不断,因而愧疚自杀。公益组织“希望制作所”受政府委托,前来实施乡村发展计划。他们一心想发动村民,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来改变家乡面貌,然而村民们已是“哀莫大于心死”。

  “希望制作所”没有灰心。他们召集了一批专业摄影师来到村庄拍下许多风景照,再做成图片展出。村民们突然发现,村子里那些早已熟视无睹的事物原来可以是这样美的。村民们的信心开始恢复,村子里的那些从未被重视的“资源”也被一一发掘利用。我们去参观的时候,村头的田地上,一群前“不良奶奶”们(这是以前外人对她们的称呼)正在开心地劳作。田地被用石块精心地围出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小块区域,既方便老人边做农活边聊天,也给这片土地平添了许多生趣。

  在另一个村子里,房屋的墙壁上绘满了有趣的图画:一个冰箱装满了东西,撑得肚皮鼓鼓;一个主妇站在灶台边,看着冰箱莫名惊诧;一只老虎用尾巴护住一大堆瓜果蔬菜,虎视眈眈地盯着经过的人们;几根藤蔓沿着墙根向上生长,凑近一看,却原来是在墙壁的裂缝边上画下了些许鲜绿的叶子。不用再多说什么,这个曾经同样凋敝、老龄化严重的村子,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早已“跃然墙上”矣。

  再来看看我们参观的几家公益机构的墙上,同样是五彩斑斓。“希望制作所”里,顺着楼梯的墙壁上贴满了大大小小的星星,每颗星上都标有年代月份,写满了当月捐赠者的名字。对于那些大额捐赠者,“希望制作所”特意为他们制作了独特的名片贴满了一整面墙。每张名片上还配有一种珍稀动物的图片,既起到美化作用,又宣传了动物保护。在完州的“乡村发展中心”,一楼的墙壁上全都是当地孩子绘制的图案,斑驳绚烂;而二楼的墙壁上张贴的是当地村民绘制的几幅乡村规划图。他们没有学过专业的工程绘制技术,却用最形象最质朴的方式描绘出了自己心目中家乡的未来图景。

  名字也许最能直观地反映出一个人一个机构的“精气神儿”来。在考察中,我们经常遇到有趣的名字。知道“给自然大地做针线活儿”是家什么机构吗?他们是一家社会企业,用废旧衣服上的材料制作婚礼上用的婚纱和礼服,又别致又环保,同时还倡导了“节约型婚礼”的理念。

  我相信如果换另一群人来帮助那个叫做Bibi-Hill的村子,他们可能会选择拍下村民们满是皱纹的愁苦面容与干涸荒芜的土地,来唤起外界的同情心和援助。就像我刚刚收到的一段来自某爱心捐助机构的宣传短片,其中不厌其烦地介绍了不少孩子的故事,他们居住在偏远的农村,个个家境贫寒又自强不息,只要有爱心人士一点点捐助,他们就能吃饱穿暖,从此过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日子……

  我相信会有人被打动,但我也知道同情心来得快去得也快,过多地面对苦难,爱心也会变得日渐麻木和枯竭。如果一味地用渲染苦难来博得同情,最终只会使公益变成一场展示“谁比谁更苦”的竞赛,当真成了“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想起前几天看过的一张联合国难民署的照片,一个女人,当然也是一位难民,手里拎着一件洗衣时被不小心染了色的衣服发愁。图片所配的文字说的是“她多么希望能和你一样,衣服染了色就是生活最大的烦恼”。

  很多时候,打动人的,正是这平凡日子里一点点对“美”的追求。

  (据《东方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