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要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封面报道
   第07版:封面报道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09版:封面报道
   第10版:社会创新
   第11版:人物
   第12版:视觉
   第13版:视觉
   第14版:自述
   第15版:方法论
   第16版:国际
公众质疑来袭,基金会如何应对?
信息化程度低阻碍基金会与公众沟通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要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封面报道

第07版
封面报道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09版
封面报道

第10版
社会创新

第11版
人物

第12版
视觉

第13版
视觉

第14版
自述

第15版
方法论

第16版
国际

新闻内容
2012年02月14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公众质疑来袭,基金会如何应对?

    张雯 河南儿童希望救助基金会执行主任兼理事长

    郭宇宽 知名媒体人、清华大学博士后

    徐永光 基金会中心网理事长、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

    ■ 本报记者 张木兰

    2月10日,刚刚经历了“小益益事件”的河南儿童希望救助基金会掌门人张雯,与基金会中心网理事长、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和知名媒体人、清华大学博士后郭宇宽一起,参与了由基金会中心网和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燕山大讲堂”。

    作为事件的当事人,或基金会领域的引领者和观察者,三人各抒己见,结合具体实例展开讨论。事实证明:信息化时代,基金会如何及时地传播自己、从容地化解公众疑虑、提升自身公信力已成为不可规避的话题。

    “要维护我的阵地”

    “拉黑有什么用?”

    作为受到质疑的基金会,我认为质疑和恶意的评论是不同的,基金会的官网和微博作为我们的一个阵地,我应该有权利让那些特别消极的、故意的、谩骂的、恶意的声音从我的阵地上消失。有网友一而再再而三的捣乱,我就有权利把他拉黑。

    说实话,我根本不明白也想象不出我的救助团队会被人怀疑贩卖孩子器官,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有人想到那儿去。通过一条微博根本无法了解整个机构或者整件事情究竟是什么情况,而网友就会对一个非常不了解的事情发表言论。

    一个成熟的公民社会,当你没有证据证明人家有罪,你应该更愿意相信对方是无罪的。而我们却倒过来的,你没有办法证明自己无罪时,别人就认为你是有罪的。稍有争议的事件,大家就都愿意做有罪推断。这样让机构很难运作和生存。

    另外,我认为作为一家基金会,应该是比较大度和正面的,所以我只用我们的正规平台去回应。可这样网友就会有意见,为什么别人问了那么多,你还不回答?其实有些问题是不能回答的,因为他设置的话题你一回答就掉进圈子。我喜欢公开的,面对面的,一个个问题写出来,然后解释。

    当然,通过这些事我和整个团队都明白了一件事,质疑来了不能先把质疑者当成敌人一样躲起来,而是应该搞清楚它是从哪来的,它到底想弄清楚什么事,然后再尽最大的能力面对质疑,回答问题。面对质疑的本身也是在改善自己的工作,我们将会用积极的心态来面对。

    基金会如何应对公众质疑,首先取决于质疑的严重程度,如果是一个随便的质疑,比如说你长得难看,你这人水平不行,凭什么当理事长,这种质疑就完全没必要回应。如果有人看到你拿一箱钱往自己家里走,质疑你,你就一定要站出来解释清楚。

    任何事情有矛盾时,旁观者都不应该先七嘴八舌,而是让当事双方面对面。对于基金会来讲,一旦有人质疑你,你就要找出质疑的源头,邀请对方坐下来对质。面对面的方式是很有说服力的,因为面对面时要撒谎非常困难,尤其是当事人质证。然后,再将对质经过向公众解释,一切就都会明了。

    对于“小益益事件”,张雯的一些处理方法我不同意。比如两个月前有人在网上瞎忽悠,开始质疑你,无论他是不是无中生有,你都应该当时把事情解决,马上沟通解释清楚,而不是把这个人拉黑。拉黑有什么用?

    另外基金会一定要善于自证清白,不要认为清者自清就可以,而不屑解释。比如有人问小孩子尸检的钱为什么比治疗费还多,孩子为什么会绑在椅子上,你就一定要第一时间回应,这个事实是否成立,成立的话,原因是什么,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这些照片之所以能流到网络上,就说明你的管理存在问题。你认为自己问心无愧,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质疑,觉得无厘头而不想回应,也是不负责任的。

    “能做就要能担当责任”

    去年以来,公益行业饱受质疑,有人认为这些质疑带有摧毁性,而实际上这正反映了基金会存在的一些问题。有的问题确实严重,有的只是公众情绪的爆发。

    面对这样的质疑,当事人一定要保持正面的心态。实际上很多人感觉公益行业应该是净土,大家不能忍受这块净土出问题,所以才会出现一些苛求的情绪。但做任何事情都会有失误,对于基金会来说,只有一条必须守住:道德底线。我相信所有的公益机构都一样,自己不把自己打倒,别人就不会打倒你,如果道德底线守不住那就活该被打倒。

    我相信张雯做得很好,可能工作细节上有一些问题,现在受到这么多质疑,会很纠结,很煎熬。受到质疑的人首先要在情绪上让自己平静,把心态放好,再去想解决策略,否则自己会很难受。我上世纪90年代初到香港,南怀瑾给希望工程捐款,他一见面就说“永光,玩笑不要开得太大,谤随名高”。这就是规则:你在做这样的事,有影响是你幸运,一点质疑不让别人发出也不公道。作为公益人就是需要好的心态,实在没有就不要做了,能做就要能担当责任。

    再者,就是要接受质疑,然后直面问题进行说明解释。去年基金会领域发生了很多事,一些机构遇事就躲,记者采访不接受,完全没有这个必要。

    另外就是要力图做到公开透明,基金会之所以会引发公众的强烈质疑,根源就在于基金会是否透明,信息是否及时传递给公众。在互联网上开一个网站没有多少钱。信息化是机构生存的基本条件,而现在中国大多数基金会却是脱离信息化生存的。真正的公益环境应该是法律规范、政府监管、组织善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公众选择、平等竞争、优胜劣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