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要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封面报道
   第07版:封面报道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09版:封面报道
   第10版:社会创新
   第11版:人物
   第12版:视觉
   第13版:视觉
   第14版:自述
   第15版:方法论
   第16版:国际
公众质疑来袭,基金会如何应对?
信息化程度低阻碍基金会与公众沟通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要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封面报道

第07版
封面报道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09版
封面报道

第10版
社会创新

第11版
人物

第12版
视觉

第13版
视觉

第14版
自述

第15版
方法论

第16版
国际

新闻内容
2012年02月14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信息化程度低阻碍基金会与公众沟通

    ■ 本报记者 张木兰

    公益透明呼声日高的氛围里,社会化媒体上仍难觅基金会的身影。“中国基金会行业的信息化程度非常低,甚至远远不如中小企业。全国2000多家基金会,其中1300多家是没有官方网站的。”基金会中心网理事长徐永光认为,信息化发展的严重滞后阻碍了基金会与公众的沟通。

    2011年7月,“基金会中心网”联合“京华时报公益周刊”推出了“基金会活跃度排行榜”。该榜单每月推出一次,每次共有十名基金会上榜。上榜原则以在基金会官网上发布的机构动态为数据统计基数,按照发布动态的次数以及所含信息量的多少进行评分:每发布1条机构动态为1分;每条动态中包含图片或表格加1分;包含项目信息加2分;包含捐赠或支出信息的加3分。

    记者据“基金会中心网”上公布的信息统计,2011年下半年,基金会活跃度排名前十的基金会共发布1049条机构动态,也就是说,平均每月共发布175条动态,平均每家基金会每月发布17.5条动态。

    “能做到与公众及时交流、化解疑虑的基金会非常少。”基金会中心网副总裁耿和荪分析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有三:一种比较极端,基金会本身就没什么业务,没有信息可以公布或与公众分享;一种是比较低调,只想埋头做自己的事情,对新媒体的认知有限;还存在一些基金会是客观条件不允许,人力紧张或存在技术欠缺,不会使用新媒体。“活跃的基金会一般是年轻人比较多,或者观念相对开放。”

    针对技术问题,基金会中心网在2011年下半年举办了三期媒体沙龙。耿和荪介绍:“主要是关于新媒体的使用,像如何注册微博、如何剪辑视频等等。基金会还是很有积极性的,看得出来他们有这个需求。”

    而实际上,除了公益组织自身的需求外,各级主管部门也对其施加了一定压力。2011年末,云南省民间组织管理局就针对省内“登记在册的43家基金会,开通官方网站的只有17家,大多数基金会社会知名度不高”的现状,提出“已建立网站的基金会注重网站的美化和信息更新;未建立网站的基金会可选择自建网站,也可选择通过基金会中心网建立网页;新登记成立的基金会应在6个月内建立起官方网站;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开通微博”的要求。

    “基金会加大信息化管理很有必要。公益组织之所以会引发公众的质疑,其根源就在于它不够透明,不能及时、真实地进行信息披露。”耿和荪建议各家公益组织都应有明确的信息处理人员,负责机构官方网站的信息披露和更新,加强新闻信息的报送和公共媒体的联络,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开通官方微博,积极反馈公众的质疑,化解公众的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