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广告
   第05版:专稿
   第06版:封面报道
   第07版:封面报道
   第08版:全国两会
   第09版:全国两会
   第10版:企业公民·环保
   第11版:企业公民
   第12版:企业公民·关注
   第13版:社会创新
   第14版:自述
   第15版:国际
   第16版:国际
红粉公益,因为爱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要闻

第04版
广告

第05版
专稿

第06版
封面报道

第07版
封面报道

第08版
全国两会

第09版
全国两会

第10版
企业公民·环保

第11版
企业公民

第12版
企业公民·关注

第13版
社会创新

第14版
自述

第15版
国际

第16版
国际

新闻内容
2012年03月13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红粉公益,因为爱

    白鹤

    潘江雪

    姜莹

    她们柔软却始终坚韧地前行,她们柔弱却选择果敢地付出,作为公益女性,她们视角独特,细腻关怀,梦想远大。

    投身公益,她们的理由或许各不相同,但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只有一个缘由——因为爱。

    三八国际妇女节刚过,《公益时报》本期自述版,我们邀请了3位各具特色的女性公益人,讲述她们的故事。

    为另一个目的地

    而背起行囊

    ■ 潘江雪/文

    我的办公室里贴着一张印有“行者无疆”的海报,常常让我想起自己这些年来走过的路途。人们常用旅行比喻人生:起始终止、相聚离别,或偶遇知音,或错过美景,体味温暖也会历遍荆棘,但这些似乎都不能阻挡为了心中的目的地而满怀信心上路的步伐。这就好像我的教育公益梦想始于一段段不同寻常的旅行。

    2003年至2007年之间我跟随上师噶玛仁波切多次往返于四川藏区,在寺院里,伴着微微的高原反应,我晨诵晚读,过着简单生活,体验着出家人的清净,也羡慕他们的精进。在这里我适应了高原,体验到与喧嚣都市截然不同的气息,传统藏人家的地铺、烤得香甜的土豆、咸香的奶茶都是那段经历给我留下的最温馨的回忆,但对我来说最大收获还远不止这些,正是这次旅行开启了我另一半人生。

    一次,我随同妇联主席下乡到贫困农户家访,当我看到一家人住在黑黢黢的土房中,全部家当只有一口锅,当孩子抱着我们的腿哭泣的时候,我怀疑我所处的时空。在甘孜人烟车辆稀少的盘山公路上小憩时,偶遇的藏族小伙讲述他挖虫草的生活,又触动了我对藏区孩子未来的思考。怀着深切的怜悯心,我对自己的优越境遇不再那么心安理得,我下定决心要为他们做点事情。

    于是,2007年6月我从金融机构辞职,专心地与伙伴们一起创立并全职管理着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开始了另一段人生旅程。

    2008年4月,我回到美国,6年前我曾亲历911。在去看自由女神像的船上,我眉飞色舞地谈起正在起步的教育公益,忘乎所以的那份赤诚打动了身旁的同行旅客——华师大课程所的崔允漷教授。

    回国后不久,我接到了来自崔教授的一封邮件,他很乐意对我们的公益事业提供专业帮助,这就像旅途中偶遇乡党,带来惊喜的同时更带来了依靠,于是,前往梦想的旅途上,我们多了一位挚友。

    2010年10月,我和一群公益人到孟加拉访问,聆听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尤努斯先生对社会企业的见地,亲见了NGO对社会的影响,让我深深感到:在社会创新的浪潮中,教育是一切变革的基础。

    站在人生路半程回首,从在充满异域风情的南疆喀什街巷穿行,到在甘南草原上与藏族老师们载歌载舞,再到某个清晨与年少时的挚友在黎平斜街的老乡家里品尝加三份肉的米粉;从在梦想中心里与孩子们一起欢声笑语,到教练计划中聆听老师们的畅所欲言,再到与无数人分享真爱梦想的理念……

    我一直在路上,只是离我的梦想更近一步。

    (作者系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理事长)

    注定   ■ 姜莹/文

    我一直认为,走上公益之路是一种注定。这种注定,也许会出现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只是,我的生命注定与公益梦想紧紧相连。

    2005年,我还在法国读书期间,误打误撞地,我走进了一家公益组织。当时,每一个学生都要选择一门“社会课程”,这让我既好奇又感觉神秘。我在几十个领域中选择了人生的第一份志愿工作——加泰罗尼亚语保护。那段时间的我非常忙碌,一群志愿者在一起,每天用业余时间整理各种文件、分类,把每个词语编号,实际工作起来没有我们当初想象的那么有意思,但却足以让我感受到“服务”的乐趣。那次经历让我明白,每一件看似小小的事情,其实都是在潜移默化地锻炼着我们的忍耐力与心智,这种“社会课程”,实际上就是让我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回馈社会。也许当时的我并不清楚,也许这就是我公益梦想的开始。

    回国后,和所有刚毕业的学生一样,我渴望着一份好工作,渴望着稳定的生活,渴望能用自己的学识与能力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于是,我拼命地寻找,也不停地失落,在很多行业中,都无法真正找到那份归属感。于是,我再次投身到公益当中,长达三年的志愿者生活,给了我梦想插上翅膀的机会。

    这三年中,我曾一次次走街串巷,完成一份又一份调查问卷,为了老北京城区规划而努力奔走,与志愿者朋友们在一起热烈讨论公益。这三年中,我曾走到云南,和一群国际志愿者一起真正地感受公益、设计项目。无论是给山区的孩子们上一堂堂生动有趣的课程,还是和当地村民一同搭建起一个个漂亮的生态旱厕(注:不用水冲就可以用的厕所,适用于缺水地区),或是举办一场又一场公众公益活动。那时,虽然不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公益人”,但我已深深了解,我离不了这种生活,离不开孩子们,我或许早就该走到那里,和更多的同路人一起将青春泼洒在那一片贫瘠却又有无限生机的土地中去。

    2010年4月玉树地震,全国人民的视线都投入到了玉树——这块曾经或许我们并不熟悉的土地。6月中,我到玉树一家公益组织负责灾后重建项目的调研,并很快便完成了符合当地情况的项目策划书。

    在完成玉树灾后重建项目后,我陷于了更多的思考:如何更好地去完成公益项目?怎样才能为更多的孩子造福?如何才得真正彻底地投身于公益事业当中,而不仅仅只作一个公益过客?

    渐渐地我发觉,只要人们开始意识到并逐步形成为他人服务的习惯,或许,这就代表着社会的进步。我的公益之路也许才刚刚开始,在未来的日子里,会有更多的困难与坎坷,但是我庆幸走上了这条路,为了自己的梦想,也为了更多人的梦想。

    (作者系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传播部部长助理)

    妞子    ■ 白鹤/文

    今年的春节,我在央视《走基层》节目中看到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艾滋病防治的相关报道,通过电视屏幕,我又回到了那个难以忘怀的地方……

    作为一个筹款官员,最多的时候是出入在城市商业区,很少有机会和项目官员一起下乡体验生活。那次是机构要去凉山检查项目正缺少人手,而我恰出差成都,就被顺路抓往凉山了。

    记得刚到美姑县时,车子行驶到一个集贸中心。顿时一车的人都发出了“哇”的惊叹,我们都被扑面而来的浓郁的彝族民族风感染。市集上姑娘们,白皙的皮肤、深陷的大眼睛、清晰面部轮廓,窈窕的身材再穿上色彩对比艳丽的彝族民族的大摆裙,美得让我窒息。

    同车的彝语翻译告诉我们,“美姑”就是汉语美丽的姑娘的简称。是最早来到此地的汉人取的地名,顾名思义,这里以出产美人而著称。然而实际上,这里外人罕至,交通极为不便,是国家级贫困县,且是艾滋病高发区

    车子到了马洛村,一进入村口最先看到的就是村里面的孩子们。他们大多衣衫不整,因为很少见到外面来的人,他们脸上闪过既好奇又惊恐的神情。

    孩子的天性就是对新奇的事物感兴趣。很快,一村的小朋友们都跑出来跟着我们。其中有一个小女孩,从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围绕着我们转,而总是在稍远的地方望着我们。我发现小姑娘的身上有种羞涩的美,于是我让翻译把这个害羞的小姑娘叫了过来。通过交谈我知道她叫妞子,今年10岁,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上面有八个兄弟姐妹,他们家还没有通电,她也没能上学,每天除了在村里晃荡就是在帮助家里干农活,挖土豆、种土豆。

    虽然妞子的生活在我们眼里已算艰辛,但是她还是“幸福”的,因为她有爸爸妈妈。据不完全统计,整个凉山州有近2万名孤儿,他们生活在贫困、疾病、失学、失亲的多重困境的漩涡中。

    但是,眼前的这些孩子笑容灿烂,每一张脸、每一双眼都是那么天真无邪,他们甚至爬上树采摘梨子送给我们。一想到长大后的他们,可能都没有自己小时候的影像,我的相机就再也放不下了……

    妞子一直陪着我们在村子里转,但是镜头里的她总是那么害羞,所有照片几乎都是略略地低着头。临别时,孩子们环绕在车周围,我看见妞子远远蹲在村口,默默地看着我们。

    回到北京后,我将所有照片冲洗、邮寄外,加洗了一张妞子的照片,放在了办公桌上……

    (作者系原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筹资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