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要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社会创新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10版:专题
   第11版:专题
   第12版:专题
   第13版:专题
   第14版:国际·趋势
   第15版:国际·新闻
   第16版:国际·案例
卫生部将逐步推进血液成本公开
招商局慈善基金会(2011)年度工作报告摘要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要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社会创新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10版
专题

第11版
专题

第12版
专题

第13版
专题

第14版
国际·趋势

第15版
国际·新闻

第16版
国际·案例

新闻内容
2012年08月14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卫生部将逐步推进血液成本公开
从采集、分离、检测、存储到运输都有成本发生

    无偿献血,有偿用血,一直让献血者心存疑惑的问题还是采血成本到底是多少?能不能有本明细账?血液价格是不是合理?血液价格可降价的空间还有多大?

    实施14年,不合时宜的地方越来越多,针对《献血法》的修改意见,在最近几年的全国两会中均有提及。颁发于1998年的献血法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的实际工作,急需进行修改或者细化。

    8月9日下午,卫生部新闻发言人宋树立回应记者称:“血液成本的公开,在以后也将逐步推进。”

    对于全国各地血站信息公开内容,宋树立说目前没有血液成本一项,但以后会逐步推进公开的工作。

    宋树立表示,血站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其经费来源及支出均由政府财政安排。

    既然血站是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那么血液成本构成该有哪些?问及公众关注的这个问题时,宋树立建议记者参考今年6月13日卫生部医政司副司长郭燕红公开发表的言论,“那篇报道中有详细的说明。”在这篇报道中,卫生部医政司副司长郭燕红称,血液费用是血液从采集、分离、检测、存储到运输整个过程中发生的成本。郭燕红解释的血液成本包括:血液采集要采用一系列无菌技术标准和耗材;血液要保存在适宜的温度,而且有一些成分血要在振动状态下保存;在检测方面,需要用16项检测来保证每一份血液的安全,有的项目要双次检测进行核对。随着血液检测技术的进步和安全标准的提高,相应的检测成本还要不断增加。比如现在推行的核酸检测技术,它的成本远远高于传统的检测费用标准,但具体每一个项目的成本费用,报道中并没有提及。

    保障无偿献血者权益

    8月9日,曾经参与《献血法》起草的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卫生法学专家卓小勤表示,献血法颁布了14年,至今未修过,很多地方都不合时宜。国家应该针对互助献血问题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规。

    卓小勤认为,临床用血不足,部分原因是公民对“无偿献血”的认识不足,“国外很多国家和地区领导人带头献血,而且有的国家规定公务员无偿献血。”

    卓小勤指出,目前对献血者的承诺并不能得到完全兑现,人口流动性增大,地方之间血液还不能实现充足调配,这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献血人的利益。“国家应该让无偿献血者献血后在其需要时能得到国家帮助。”

    “应该使得临床用血异地报销成为可能,政府可以在全国联网建立统一的管理系统,但各地区间如何实现利益协调,特别是血液这种稀缺资源的调配,可以通过政策上加以解决。”

    健全无偿献血监督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红十字会曲阜医院院长姜健自2006年时就提出修改献血法建议,取消献血补贴的规定,鼓励更多人无偿献血。

    据姜健介绍,现行献血法第6条规定,“对献血者,有关单位可以给予适当补贴。”这是针对计划献血的做法,助长了变相有偿献血、冒名顶替献血等现象的发生。

    而全国人大代表、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孙菁也建议对目前的献血法进行修改,以应对目前普遍存在的血荒。她认为,现在献血法中提倡的是自愿献血,为了建立稳定的献血队伍,国家公职人员除了健康因素外,每年献血应该不少于一次。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庆达投资集团公司董事长孙太利表示,要解决血荒,最重要的还是健全监督机制,本着透明、公开、监督的原则,公开账目,公开流程,公开运行,保护义务献血者的积极性,保障用血患者权益。此外,政府应出台鼓励政策,建立公民自愿献血的激励机制,稳定和壮大无偿献血队伍。

    (据《齐鲁晚报》)

    延伸阅读

    多地血液库存告急

    血荒已经不是一个新话题,季节性血荒几乎年年发生。

    尽管我们经常在街头看到采血车,尽管现在有了越来越多的义务献血者,但我们还是能常常听到血液告急的消息。这不仅仅出现在大城市,很多中小城市也未能幸免。这给患者带来危险,给家属带来不安。血荒已经不是一个新话题,季节性血荒几乎年年发生。这是什么原因?又该如何应对呢?

    记者走访了安徽省阜阳市几家医院,发现血液存量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乏。阜阳市中心血站站长姚全邦告诉记者:“进入7月份以来,尤其是在20号以后,我们的库存量下降,尤其到了27号,接近短缺状态了,A型最低的时候达到了193个单位,就意味着我们向临床只能够供3天。”而正常情况下应该是满足10天以上。

    同安徽省阜阳市的情况一样,进入七月份以来,异常天气使得全国不少城市的市民减少了外出,因此,导致了血站血液库存处于警戒线,临床用血告急。2012年8月,由于连日暴雨,导致天津市滨海塘沽中心血站告急;2012年8月,吉林省白城市中心血站A、B、O库存不足;2012年7月,山西大同市中心血站多次出现库存低于警戒线情形;2012年8月,由于连降暴雨,河北保定市血液库存逼近警戒线;同时,山东省济南市连日的高温酷暑导致血液库存紧张。

    中国输血协会副理事长刘江表示:“血液短缺是近两年的事情,其中一个原因是这两年新医改,包括医疗保险覆盖面扩大,新农合制度落实,医疗需求持续增长。以北京为例,每年门诊和住院病人增长都在11%以上,但这两年血液增长基本上是在5%左右。”

    (据央视网《焦点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