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新闻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10版:自述
   第11版:专题
   第12版:专题
   第13版:国际·观点
   第14版:国际·人物
   第15版:国际·趋势
   第16版:国际·案例
募款提成能否视同公益成本?
无标题
无标题
无标题
无标题
无标题
无标题
无标题
无标题
无标题
无标题
无标题
募款是专业化行为
无标题
无标题
无标题
无标题
无标题
公益筹款不适用商业规则
无标题
“精神鼓励为主,物质鼓励为辅”的前提下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无标题
无标题
无标题
无标题
关键在于是否公开透明
无标题
无标题
“有偿”机制欠妥当
无标题
公益时报新 贝.jpg
公益时报新 贝.jpg
王振耀.jpg
潘江雪.jpg
缪力.jpg
刘文奎.jpg
雍容.jpg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10版
自述

第11版
专题

第12版
专题

第13版
国际·观点

第14版
国际·人物

第15版
国际·趋势

第16版
国际·案例

新闻内容
2012年09月04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一直自诩“百分百网络微慈善”、“全球首家C2C慈善公益平台”的浙江金华慈善平台施乐会,近日麻烦缠身。各方争议的焦点是其被曝出的“有偿社工”模式。

    而所谓“有偿社工”,就是机构允许志愿者募款成功后,在获得一定的成本补偿(如差旅、食宿等)外,还可以从善款中直接拿走提成,提成最高可以达到善款的15%。

    施乐会所制订的有偿社工的“回报标准”引发了公众的广泛讨论。反对者有之,支持者亦有之。这种西方国家比较通行的劝募方式在中国当下的公益环境中,是否行得通?究竟该如何看待这种通过提成来刺激员工工作热情的现象?而目前,作为国内公益机构的筹资官员,哪种薪酬体系最为合理?

    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长期关注公益领域的专家、公募基金会和非公募基金会的领导人、境外慈善机构驻华代表处的工作人员等业界人士,倾听他们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