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系列报道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社会创新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10版:专题
   第11版:专题
   第12版:专题
   第13版:国际 案例
   第14版:国际 观点
   第15版:国际 人物
   第16版:公益访谈
最慈善又最商业的英雄们
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2011)年度工作报告摘要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系列报道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社会创新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10版
专题

第11版
专题

第12版
专题

第13版
国际 案例

第14版
国际 观点

第15版
国际 人物

第16版
公益访谈

新闻内容
2013年01月22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Why Philanthropy Must Have These Entrepreneurs
最慈善又最商业的英雄们

    ■ 斯蒂夫·福布斯/文

    商业和慈善被人认为是对立的两极。它们不是,它们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两者都旨在满足人们的需求。要想在其中任何一个领域取得成功,都必须具备企业家的创造力和干劲。美国就是这样一个矛盾的统一体:既是有史以来最商业化的国家,又是最乐善好施的。

    电影、电视剧和小说喜欢将商人描绘成邪恶、贪婪、残忍的人,他们试图欺骗顾客,污染空气和水源,让所有人的生活变得更悲惨。

    这种老套的讽刺手法忽视了一点:在真正的自由市场中,人们要想成功,就必须使自己提供的服务或商品能满足别人的需要,让别人愿意出钱买。正如干慈善事业最出色的人明白,梦想和良好的愿望只是开始,慈善不只是散发材料,给自己鼓鼓劲儿,然后走开。

    让某栋建筑物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并非这群人的目标,他们想啃的是硬骨头。我们可以看到,与硅谷等企业家温床的创业活动类似,慈善事业要想获得最佳成果,需要同样多的灵感和汗水。

    与商业密不可分的美国慈善

    没有什么做法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这就是为何盖茨强调“慈善事业多样化”的必要性。慈善家们是特别富有创意的群体,而美国慈善事业的创新和突破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钢铁大王卡内基(Andrew Carnegie),如果他的财富折成现值,足可媲美巴菲特(Warren Buffett)和盖茨。他在美国各地建立了许多图书馆,但即使是卡内基的财力也无法满足整个国家的需要。他建造图书馆,期待无数团体会受到激励,效仿其做法建立更多的知识中心。

    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扣除物价因素,他可能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富有的人,但他及其继承人也是非凡的慈善家。比如说,他们向取得重大突破的科学家发放奖金,这种模式被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所效仿。

    在19世纪80年代的美国丹佛,一位妇女和4位不同教派的领袖会面,思考如何将资源集中到一起以满足当地的需求。这最终导致了联合劝募会(United Way)等组织的诞生。即使收入微薄的人也可以成为某项慈善事业的一分子。

    一个世纪前,萨奇(Margaret Olivia Slocum Sage)创建了拉塞尔·萨奇基金会(Russell Sage Foundation),在某些不会马上获得公众支持的领域开展工作,比如监狱改革以及调查全球钢铁制造中心匹兹堡(Pittsburgh)等城市的劳动者的工作条件。

    当代慈善领袖:盖茨

    盖茨和妻子梅琳达(Melinda)在海外从事疫苗领域的工作,在美国致力于基础教育,这些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事。

    《福布斯》杂志曾将盖茨形容为“有条不紊地解决某个抽象问题”的人。他曾相信人口过剩是导致非洲及世界其他地区普遍贫困的关键因素。但他深入研究后发现,人们生很多孩子的原因之一是婴儿死亡率高。如果大幅降低死亡率,生育率就会下降。因此盖茨夫妇决定将工作重点放在疫苗领域。

    盖茨夫妇处理难题所采用的方式是带有企业家特质的:疾驰穿越障碍,或者从侧翼迅速包抄。他们面临着一个显而易见的大问题——成本。盖茨并未试图改革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及其他发达国家的类似机构越来越繁琐的审批程序,那些程序不必要地推迟了新药上市,并且使初始成本暴增。他去制药公司,提出使他们同意参与的激励条件——而不是恳求他们增加慈善捐款的预算。

    盖茨基金会(The Gates Foundation)还致力于发放农业贷款和工具以提高产量。这些工作使成千上万的自耕农提高了产量,从而创造出更多的工作机会。当然最终的结果是日益发展的商业经济。盖茨夫妇对可持续发展很有兴趣,他们正在实现这个目标。

    在教育方面,盖茨很早就是特许学校(charter schools)的信徒,尤其是“知识就是力量”项目(Knowledge Is Power Program,KIPP)。孩子们通过抽签进入这些学校,成果令人震惊。20年来的数据显示,在盖茨所说的“辍学工厂”(指城市公立学校)上学的孩子中,只有10%最终获得了四年制大学文凭;那些申请进特许学校但没中签的孩子,只有18%获得四年制大学文凭;而那些上特许学校的孩子,比例为95%。

    19世纪30年代,法国贵族托克维尔(Alexis de Tocqueville)访问美国,他在经典的《论美国民主》(Democracy in America)一书中写下了自己的所见所闻。

    给他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美国的“志愿团体”——人们为了某个共同目标,自愿聚到一起;目标的范围无所不包,从专业领域、慈善或教育,到卫生保健、体育或其他任何东西。托克维尔在欧洲从未见过这样的事,在那里人们信奉中世纪的传统,等待着被告知做某事,或者在行动前得先获得批准。在美国,人们聚在一起,然后把事情做成,体现的就是那种给托克维尔留下深刻印象的敢作敢为的创造精神。

    (据《福布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