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公益新力量
   第03版:公益新力量
   第04版:公益新力量
   第05版:公益新力量
   第06版:公益新力量
   第07版:
   第08版:公益新力量
   第09版:公益新力量
   第10版:公益新力量
   第11版:公益新力量
   第12版:公益新力量
   第13版:公益新力量
   第14版:公益新力量
   第15版:公益新力量
   第16版:寄语2013
公益这场修行,敢修才会行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公益新力量

第03版
公益新力量

第04版
公益新力量

第05版
公益新力量

第06版
公益新力量

第07版

第08版
公益新力量

第09版
公益新力量

第10版
公益新力量

第11版
公益新力量

第12版
公益新力量

第13版
公益新力量

第14版
公益新力量

第15版
公益新力量

第16版
寄语2013

新闻内容
2013年02月19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总干事吕全斌
公益这场修行,敢修才会行

    ■ 本报记者 艾已晴

    在《公益时报》社附近的一家茶馆儿见到青年公益达人吕全斌。这个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的年轻总干事比想象中的更沉稳。“其实,我是个喜欢尝试的人,公益让我看到非常不同的风景,虽然有时难免清苦艰辛,但它的确让我真真切切体会到了一个年轻人在青春岁月中不断修行的重要性,我相信,不回避所有的苦,敢修才会有‘行’的一天。”吕全斌对记者这样说道。

    西藏经历炼就超凡“抗杂力”

    吕全斌在中央民族大学读书的时候,就开始参加学校的公益社团“关注三农协会”,组织同学策划三农公益活动、为农民工募捐衣服、下乡实地调查......很多在外人眼中脏苦的活动都被吕全斌做得津津有味,风生水起。他的达观和热情洋溢感染了周遭很多的朋友,可以说,公益,不仅让他收获了丰富的社团经验,更让他赢得了珍贵的友情。

    但即将毕业的吕全斌却并未选择直接加入公益机构,而是去了遥远的西藏。如果说吕全斌在大学时候收获的公益心得是一把火苗,那么让这把火苗真正旺起来的,应该是他在西藏的那段特殊岁月。

    “报志愿的时候填了西藏定向生,就不用烦心自己毕业之后的就业问题。”吕全斌说。错过了理想中的墨脱,他几经辗转终于在号称“世界屋脊的屋脊”的阿里极度贫困县措勤县扎下根,主动申请在一所中学担任支教老师。

    “千万别把我这段西藏岁月说得太高尚,太神奇,因为西藏的艰苦生活也曾让我怀疑过自己的选择。在那里,静静流淌的是生活,而疾驰的是矛盾和冲突。我藏语说不太好,藏族孩子汉语水平不高,公益支教梦曾因交流障碍一度停摆;孩子自由闲散惯了,猛然让他们来好好听课是件特别艰难的事;我的头发因为当时的焦躁心态和气候环境影响,脱去了不少……”吕全斌仔细回忆着他的西藏岁月。

    吕全斌凭借一腔热情和可以直接分配的工作的私愿,以及帮扶藏区教育的公益梦想驻扎西藏,却为他带来了很多疑惑和思考。“正是这样波澜不惊的生活下,让我思考到了心中真正要的公益事业是什么。没有准备也能胜任、一劳便可永逸的公益事业是不存在的,做公益需要强大的心性和身体状态做支撑,抗杂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素质。”这是吕全斌从那段算不得伟大的西藏岁月中获得的真谛。

    公益是永葆青春的“不老药”

    从西藏归来,吕全斌在北京桂馨慈善基金会工作,从一开始做些杂事到项目经理,用了短短不到一年时间,因为在西藏收获了的“抗杂能力”,使他在桂馨这段忙碌工作中,没有显得疲于拼命和应接不暇。

    “也非常累,但是心态非常年轻,每天和很多孩子相处,感受到的是‘青春依旧在’的不老心态,这是公益的魅力。”

    吕全斌说他10岁之前是在闭塞的大山里度过,公益让他看到了更多灿烂的风景,同时也把这种精彩以公益的名义带回到了大山之中。“公益不属于任何一个系统,它没有边界,因此我们看到的也就非常宽广;同时公益也是整个社会的共鸣所在,不抛弃贫穷、困塞之地的人群,是公益的主旨,因此将美好回转过去,是公益人的职责所在。”吕全斌说:“做公益让我始终有一种‘圆满’的快乐,也许这是让人永葆青春的原因吧,我想。”

    公益角色定位感是一种能力

    “但其实,没有一种青春不充满矛盾和迷惑,中国公益也处在这样的一个时刻。我希望年轻的中国公益能从简单的血脉贲张中找到清晰的发展脉络,循序渐进、踏实有方地前行。”

    吕全斌坦言,自己在离开桂馨慈善基金会来到中国公募发展基金会论坛工作的初期,工作上有不少困扰。

    “论坛实行轮值主席制,虽然主席来自参与论坛的基金会之一,但整体会议的策划和执行要考虑所有基金会的意见。以前只需要把一个基金会上下的意见统一,现在需要统筹十五个以上的基金会。而且轮值的特点让论坛的持续性不够强,今年订好的方针第二年可能会变,很多事情只好从头再来。”吕全斌说。

    “论坛团队里有好多年轻人,很多都是在校或者刚毕业不久的实习生,跟他们相处非常开心,不过也常在他们身上看见我以前的影子:开心就好,但确实不太懂公益,也不会去追问钻研更深层次的问题,做事情比较虎头蛇尾。”

    公益机构制度上的不完善和专业人才的缺乏,让吕全斌体会到了中国公益成长路上一些不好克服的难题。

    “大学和西藏的生活,可能在人际沟通上没有这么频繁,这种专业公益路上的前行和之前直线化的模式不太相同。不过还是要从自己身上找出路,并且要遵从自己所担任的公益事业中的角色。作为论坛总干事,执行是第一要务,我不能总搀和决策上的事情。术业有专攻,我觉得对于公益事业,可以有自我认识,但落实到实际操作上,还是要定位好自己的公益角色,并切实去贯彻这一角色给予的任务。无论如何,从实践中总结出经验,进而找到发展思路,是最可靠且有说服性的。”吕全斌认真地对记者说。

    这个从大山走来,将青春付与西藏,又在专业公益事业机构渐渐成长的公益人,带着一种“坚定的活力,合理的冲动”践行着他自己的公益梦。1982年出生的吕全斌,已是而立之年,对他来说,立起来的不仅仅是事业和生活,更应立起来的是一种敢为公益而努力修行的心。“若有所行,必有所修。”吕全斌在他的公益之路上不断摸索,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