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新闻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09版:封面报道
   第10版:新闻
   第11版:专题
   第12版:专题
   第13版:社会创新
   第14版:国际 案例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公益第一访谈
无声美味——香港“乐农”素食餐厅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09版
封面报道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专题

第12版
专题

第13版
社会创新

第14版
国际 案例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公益第一访谈

新闻内容
2013年05月28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无声美味——香港“乐农”素食餐厅

    不要怜悯,只要机会,乐农的员工在这里寻找到了平等的感觉。图为2012年春节,发起人曾志伟等人前来探望员工

    为了可以和听觉障碍员工有更好的沟通,乐农的健全员工也积极地学习手语。图为手语初级班毕业照

    在电影《日瓦戈医生》中,有这样一幕:在前往某地的列车上,日瓦戈跟身旁的陌生乘客交谈,当火车进入隧道后,日瓦戈所说的一字一句,对方却充耳不闻。后来才发现,对方是听觉障碍人士,只能通过唇语来沟通,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隧道里无法交谈。

    在听不到的世界里,通常是一个又一个揪心的故事。但在香港湾仔区的一家素食餐厅中,一群听觉障碍员工在为客人下单和做菜时,脸上总是挂着灿烂的笑容。他们的世界很宁静,却不黑暗。

    2010年,在这栋商业大厦内,这家名为“乐农”的素食餐厅正式营业,这是全港第一家社会企业素食餐厅。

    明星老板当家

    “乐农”不是一家普通餐厅,它是由香港影视明星体育协会慈善基金发起的社会企业,宗旨是协助听觉障碍人士融入社会,主要发起人为香港影星曾志伟和戚美珍。

    “早在两年前就有了开一间素食店的想法,因为素食环保又健康。大家除了吃到美味,在心灵上也能得到宁静。”谈到创办“乐农”的初衷,曾志伟曾对媒体如是说。2010年,他号召了许多明星一同加入,集资200多万港元,同时向民政事务总署推行的“伙伴倡自强”社区协作计划申请了200万港元补助作为开业资金,于同年10月成功在湾仔成立了“乐农”——“乐”意指开开心心,“农”则取自“聋”的谐音。

    “乐农”里头是清一色的木桌椅,以绿色为主色调,身处其中感觉与自然非常接近。店内有一面非常大的窗户,阳光穿过窗户照进店内,远望是新旧交融的湾仔老区,店铺的选址正配合了“乐农”的宗旨──让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人也可以到来的平静之地。

    我们都是平等的

    “乐农”的宗旨是帮助听觉障碍人士融入前线工作,基金会总干事William说:“往日听障人士多是做不用与人沟通的事,例如文员或洗碗工,我们是全港第一家起用听障人士的餐厅。”

    听障员工以往在社会就业时经常遭到歧视和欺凌,巨大的心理阴影使得他们对外界非常有戒心。“乐农”初开业时,他们很害怕面对健听的客人,总是担心会被人瞧不起,被当作“另类”。不仅如此,最初听觉障碍员工和健全员工曾有过“河水不犯井水”的隔阂,连吃饭都分开吃,互不往来。

    “所以我们要给他们时间,让他们适应。”一开始,助理Jacky看着这些员工在客人面前战战兢兢,总想出手相助,却只能强忍住。自从William上任之后,更规定所有员工要一起吃饭,借吃饭的时间互相沟通聊天,建立友谊;一起为过生日的员工庆生;放假就组织集体活动。

    “我们不断鼓励他们要有群体精神,建立自信,加上客人的体谅,让他们渐渐迈过心理难关,有信心应付日常工作。”Jacky说。

    “慢慢地,同事间就变得像一家人一样亲密了。”William起初不懂手语,但后来发现,手语和一般身体语言没什么两样,不过是表达方式相异,“关键点是我们都是平等的。我们要求健全员工要有助人的心,光是想来这里打一份工的人我们是不会聘请的。”

    竖起拇指 给予支持

    开业大半年后,“乐农”即招聘了10名听障人士,除了William和Jacky外,楼面全部都是听障员工。“现在他们对自己很有信心,可以独立与人沟通,自己应付客人点菜。”全面电脑化也是让听障人士独立工作的成功原因,楼面全部用电脑入单,厨房按单处理,员工彼此只需要阅读电脑上的资料就能沟通,也减少了出错的可能。

    每位听障员工均身穿绿色制服,而每张餐桌上都放了纸牌给食客温馨提示,期望给予听障员工更多包容和耐性。在这里,本来匆匆忙忙的香港人,也变得有耐性和包容起来,遇到餐牌上不明白的事情,才向身穿红色制服的健听员工求助或查询。如若表示感谢或加油,客人只需竖起一只大拇指,听障员工看见后,不论工作多忙,总会以微笑作回应。

    “现在我觉得听障的朋友和我们一点分别也没有。”William笑道。

    做赚钱的社会企业

    在香港,多数社会企业都会聘请社工或者有民间团体工作经验的人主理,因为其专业不在经商,所以经常是满脑子的想法,理念先行,结果不一定能持续发展。“乐农”却起用有商业管理经验的人士做管理工作,包括William和Jacky。“我们希望企业先行,再到社会服务,只有多赚点钱,才可以多请一些同事,帮助更多的听障人士。”William说。

    湾仔食肆林立,“乐农”却独树一帜,成为了少有的“赚钱的”社会企业,启动资金数百万港元,每月基本开支40万港元,开业不到一年,已做到收支平衡。

    秘诀说也简单。近年香港人越来越注重健康,市面上素食店却寥寥无几,故在素食者、佛教徒圈子里,香港每开一家素食店消息都会很快传开,把“乐农”办成素食馆正赶上了潮流。加上全港有3万听障人士,“乐农”员工能用手语沟通,对他们极具吸引力。

    而另一方面,有香港影视明星体育协会在背后帮忙宣传,媒体往往不吝篇幅加以报道。为制造话题协助宣传,香港电视节目“名人厨房”还曾专门前往“乐农”录影,多位明星一同品尝整桌的素食菜式,当场大赞美味、特别、不输荤食。每位来宾大饱口福的模样,加上主厨示范、听障人士上菜服务……10分钟的节目精简扼要,却完整呈现了餐厅的特色,使“乐农”知名度大增。

    讲究“素”质 不添味精

    社企要自负盈亏,一家素食店,还是要以素菜品质先行,“乐农”的经理Raymond说:“瓜要有瓜味,菜要有菜味,因此我们不用味精和‘假肉’,尽量做到原汁原味。”例如,这里的“梅子千层”和“蛋白炒鲜奶”其实就是我们在一般素菜店里吃到的素鹅和赛螃蟹,不过“乐农”不卖做成“假肉”的菜式,故此还原了食物的原貌。“梅子千层”中的腐皮层层卷起,配上梅子酱蘸着吃特别开胃。

    在乐农,午餐收费平均40至45港元,晚餐视菜式而定,一般菜式约50多港元起,而乐农更推出十位起的素食私房菜,每位150港元,兼顾不同客路。

    William说,“乐农”的食物做得出色,招呼周到,这才能证明社会企业的出品和服务素质也可以达到高水准。“乐农”的厨房除了有健听的大厨坐镇,还有两名听障员工作为帮厨。因为他们的勤奋好学,大厨一直倾囊相授。刚刚开业不久,他们就为“乐农”夺得了湾仔区的美食奖。

    现在,乐农午市常常爆满,等位客人往往要排队到门外。显然这是一个由名人发起,整合商业与媒体资源的社会企业成功案例。

    除此之外,“乐农”还有更长远的发展计划——现在公司会将部分的盈利分给员工,余下的储蓄起来作为拓展基金,将来用以开更多的分店,让原有的员工升职做领班,再带领新的员工进来工作,让员工看见升职的可能,不单令他们更起劲工作,也让“乐农”更接近一般的企业。

    (摘编自企业社会责任资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