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人物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09版:封面报道
   第10版:企业社会责任
   第11版:专题
   第12版:专题
   第13版:专题
   第14版:国际 案例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公益第一访谈
“这是一个更注重人文交流的平台”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人物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09版
封面报道

第10版
企业社会责任

第11版
专题

第12版
专题

第13版
专题

第14版
国际 案例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公益第一访谈

新闻内容
2013年11月05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专访宝马基金会中国区代表崔峤:
“这是一个更注重人文交流的平台”

    宝马基金会真正走进国内公益界,是他们最近把第四届“世界青年领袖论坛”放在了北京举办,同时还带来了基金会将在中国设置分支机构的消息。在此之前,这家基金会在中国的活动甚少,更多时候,很多人将其与宝马中国和华晨宝马在国内设立的宝马爱心基金等同。

    宝马基金会中国区代表崔峤接受《公益时报》记者专访时,介绍了宝马基金会董事会主席施明贤(Michael Schaefer)今年7月份走马上任以来,大刀阔斧地将基金会战略转型,开始了从欧洲到全球的新布局。

    随着交谈的深入,一个走在独立性与创新性路上的宝马基金会逐渐清晰。“宝马基金会是一个注重人文交流层面的基金会,不是一个针对单独某个领域的资助型基金会,反而对思维方式、文化交流、人与人的沟通更感兴趣,同时这也是一个很开放的平台,会从各个合作伙伴那里吸取养分。”崔峤说道。

    他们的品牌项目“世界青年领袖”,像是一盘下了十几年的棋,这群青年领袖群体已经在全球成长并汇成了一张有力的网络。“大众和传媒不见得是基金会要影响的第一群体,我们定位的第一服务群体是青年领袖网络这部分。”

    《公益时报》:在宝马基金会决定在中国设置机构之际,能否先为读者介绍一下基金会?

    崔峤:在四十多年前,宝马基金会成立之初就是企业集团出钱但完全独立的基金会,包括工作系统、办公团队都是完全分开的,跟宝马的产品、企业CSR都是没有直接关系的。大家所知的宝马爱心基金的项目还是会跟宝马公司在中国的市场战略和企业责任有关联,而宝马基金会则是完全独立的基金会。今年7月,新主席上任后确立了七大块领域展开业务,第一部分就是世界青年领袖网络,这也是一个十多年的品牌项目,其他项目还包括ProBono专业志愿服务、社会创投、社会企业、国际关系、全球圆桌项目(Global Table)。我们在德国以外的活动都会在当地寻找合作伙伴一同开展。

    《公益时报》:为什么想要在中国设立单独的机构?目前进行到哪一阶段了?

    崔峤:这个说来很有意思,今年7月份宝马基金会新上任的全球主席施明贤博士,之前是德国驻中国大使馆的大使,他在中国待了七年,对中国也有很深的了解。最重要的是,他在上任之后对基金会的全球格局做了一个调整。以前基金会工作以欧洲为主,他上任后立马就在纽约、布鲁塞尔、北京等地方做了全球布局。个人的战略肯定会带来机构的变化,而且他还是很注重战略合作伙伴的建立,而不是宝马基金会孤立地做事情。

    其实机构要有具体项目在中国运转要等到明年下半年才正式开始,德国人的工作方式就是不着急开始项目,一定要在前期有充分的准备。其中包括由柏林的团队过来亲自调研、收集数据,过程十分细致和繁琐,而且很愿意针对每一个不同的地区了解当地的需求是什么、合作伙伴想要什么,所以准备时间很长。

    《公益时报》:那么宝马基金会所关注的几大领域在中国准备如何实施呢?

    崔峤:并不见得我们所有的项目都适合在中国开展,所以我们要根据本土化的需求有所调整。现在第一是要加强世界青年领袖网络的建立。以前这个网络在全球有1600多位成员,包括中国的150多位,也包括在中国的外国人。接下来,我们要建立数据库,要增加联谊活动,把ProBono的概念在这个人群中进行深入和实践。利用我们的青年领袖网络生发出许多单独的项目,因为互相都很了解,所以构架起来很有效。另外全球圆桌也是接下来在中国的重点项目,合作方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几家全球环保组织。

    《公益时报》:从一个国际基金会的角度看,你认为中国的公益领域和社会组织有哪些提升空间?

    崔峤:这个行业很多时候是很忙碌的,以一种“中国式速度”在快速发展,但是这个领域很有战略思维的、很有底气的机构还是不多,我认为做基金会还是要有战略眼光、保持纯粹性的,不要被潮流、诱惑和生存压力影响后相对初衷有偏离,所以保持纯粹性还是很有挑战的。另外,中国的公益组织能在世界范围内做到有创新价值的、有独创性的、能体现出中国价值观的并不多,还是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所以创新的角度更有价值一些,而不仅仅是改善、改变。

    《公益时报》:你觉得国际组织参与到中国公益当中最大的价值在哪里?

    崔峤:独立性还是很重要的,把独特的东西带进来,然后和本土的东西有效地结合。有的机构策划的东西还是西方角度太强了,是以他们的视角来看待中国哪里需要帮助,我倒是觉得应该是互动的、相互交流的,而不是自上而下的。你在策划的时候能不能认真地去倾听中国的伙伴他的需求在哪里,其实这个很难。我们新上任的主席,也是觉得必须要深入到一个国家的肌理去看待它是什么样的,比如他之前担任德国驻华大使的时候去贵州旅行两个月,与当地的老人聊天,这是要抛开身份、平等对话的。这也是宝马基金会开展每个项目之初,他的站位和角度是很清楚的。

    (本报记者 闫冰)

    人物档案

    在担任宝马基金会中国区代表之前,崔峤曾任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副馆长、歌德学院(中国)文化项目部主任、柏林电影节选片人等职,致力于在思想空间、公共社区、社会创新、跨界合作等领域的国际交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