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社会创新案例
   第03版:社会创新案例
   第04版:社会创新案例
   第05版:社会创新案例
   第06版:社会创新案例
   第07版:社会创新案例
   第08版:社会创新案例
   第09版:社会创新案例
   第10版:社会创新案例
   第11版:社会创新案例
   第12版:社会创新案例
   第13版:社会创新案例
   第14版:社会创新案例
   第15版:社会创新趋势观察
   第16版:社会创新案例
消除对贫困生的偏见
全球最大的“免费午餐”计划
教育!Educate!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社会创新案例

第03版
社会创新案例

第04版
社会创新案例

第05版
社会创新案例

第06版
社会创新案例

第07版
社会创新案例

第08版
社会创新案例

第09版
社会创新案例

第10版
社会创新案例

第11版
社会创新案例

第12版
社会创新案例

第13版
社会创新案例

第14版
社会创新案例

第15版
社会创新趋势观察

第16版
社会创新案例

新闻内容
2014年02月11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阿克莎亚·帕提拉基金会Akshaya Pātra:
全球最大的“免费午餐”计划

    类别:健康、教育

    发起时间:2000年

    开展地区:印度

    所服务群体:贫困中小学生

    网址:akshayapatra.org

    筹款方式:政府拨款和个人捐款

    2011年秋季,我国启动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每年耗资160亿人民币为试点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即我们熟知的“免费午餐”。从投入的金额、推广的速度、覆盖的面积来看,“免费午餐”可以说是一个由民间力量推动下取得的巨大成绩,北师大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评价说:“这是中国慈善史上十分少见的成功案例。”

    其实,“免费午餐”模式并不仅仅在中国:美国联邦政府向低收入家庭中小学生提供的免费午餐计划惠及的人数大约为3100万人,这个数字同样令人惊讶;另一个给我们做出榜样的“免费午餐”范例,其实就在我们的旁边——印度。

    这个由印度阿克莎亚·帕提拉基金会(Akshaya Pātra)推出的面向中小学生的“免费午餐”计划,每天向大约1.2亿名中小学生提供免费午餐以吸引贫困家庭儿童入学接受教育,是迄今为止全球规模最大的免费午餐计划。

    印度的文盲率相当高,尽管印度宪法明文规定,“国家向所有14岁以下儿童提供免费义务教育”,但是现实中仍有许多孩子为了解决基本温饱而离开课堂。

    上世纪60年代,时任印度国民大会党主席卡米拉奇在印度南部泰米尔纳德邦的一个小村庄中拦住一个赶牛的孩子,询问其为何不上学,孩子不假思索地答道:“如果我去上学,你会给我东西吃吗?”正是这句令卡米拉奇无言以对的回答,让他决定开始设计一套制度,让穷人的孩子在学校吃到免费的午餐。

    1982年,泰米尔纳德邦决定将所有公立小学的学生纳入“免费午餐”计划。从1984年到2003年期间,泰米尔纳德邦的小学入学率提高了35%,中学退学率从24%下降到13.5%。到了2004年,该邦能识字的成年人比例达到73.4%,在印度各邦中居首位。

    随着泰米尔纳德邦免费午餐的推广,印度其他邦也开始小范围效仿。但是大多数地方政府不愿意增加预算压力,使得这项工程很难推广。

    2000年,印度南部卡纳塔克邦一个由印度教组成的民间团体开始参与到这个项目中,他们接手了中央政府分发的谷物,做成午饭后送到该邦首府班加罗尔的5所学校,让1500个孩子吃上热饭。令他们始料未及的是,短短几个月内,这个名叫Akshaya Pātra的基金会收到了数万封其他学校的来信,纷纷申请加入。但首先要解决的是,怎样才能每天做出近10万份午饭?Akshaya Pātra成员中,很多人是印度顶尖的工程师。他们设计了一个“中央厨房”,每天能生产出至少10万份午饭。 

    每天凌晨2时厨房就开工了。上午9时,热腾腾的午饭被装上卡车,运往附近的1500个学校。多数工作都由机器完成,只需要65个工人。在厨房里,一台机器每小时能自动生产4万个“Rotis”(一种传统的全麦薄饼)。工人们再把这些刚出炉的薄饼装进保温桶里,分发给每个学校。

    得益于中央厨房,Akshaya Pātra基金会如今每天能让120万个孩子在学校吃上营养丰富的午饭。中央厨房的配菜单由印度营养研究所的专家制定,其卫生状况符合国际食品卫生标准,这种中央厨房批量生产的模式正在印度各地迅速推广。基金会的目标是,到2050年,让500万个孩子吃上营养健康的午餐。(高文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