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封面报道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09版:封面报道
   第10版:封面报道
   第11版:新闻
   第12版:社会创新
   第13版:视觉
   第14版:国际 案例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公益第一访谈
为运动类公益筹款树立品牌
筹款可以很休闲
公益行业价值链缺失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封面报道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09版
封面报道

第10版
封面报道

第11版
新闻

第12版
社会创新

第13版
视觉

第14版
国际 案例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公益第一访谈

新闻内容
2014年07月22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为运动类公益筹款树立品牌

    最近,公益圈内突然刮起了一股运动慈善的风气:参与者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为公益项目进行筹款。运动类公益筹款模式固然不错,但现今国内大部分的此类公益项目仍有许多不足之处。

    首先是千篇一律的活动形式——团队以跑步或徒步的形式向公众募捐。这些项目基本上都是香港“毅行者”的翻版,缺乏自己的元素。所谓自己的元素,其实就是项目品牌和内涵。而现在这些项目的品牌建设以及活动形式并没有跟服务对象建立强联系,没有让公众记住和分清各自的发起方和服务对象。

    今年6月,我的团队与广州市慈善会、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也发起了一场运动类公益筹款项目——“乐善骑”,为广州市慈善会的“爱蕾行动——困境儿童救助计划”募捐。这是本人团队第一次参与的运动筹款,存在不少问题,但也有亮点跟大家分享。

    参与门槛低。为了让骑行活动更平民化和便于参与,组委会放弃了耐力和竞技比赛的形式,而是通过骑童车来增加项目的趣味性和耐玩性,并设计了接力的形式来降低比赛强度和提升参与度。

    项目形式与服务对象联系紧密。让成人骑童车,也是让参与者用儿童的视角观察世界,进行换位思考,让参与者和捐赠人都能体会到活动与儿童的关系。

    项目设计细致周到。由于不希望对活动周边交通造成影响,组委会选择了当地的环湖路作为比赛路段——赛道短,仅有3公里。而为了紧贴“爱,需要传递”这样的活动口号,组委会为每支参赛队伍发放了一个儿童书包,参赛者需要把书包交到下一名队员的手中来完成接力。同时,我们鼓励每一位参赛者在书包里面放上一些儿童用品或一张代表心意的贺卡。在比赛过后,受助儿童会收获参赛者带来的儿童书包及日常用品。另外,活动所用的儿童自行车,也被捐赠至广州市社会福利院。

    由于第一次发起运动类筹款项目,这次活动的不足之处也有很多。

    第一,宣传推广周期不够。由于筹备时间只有两个月,在前期对精细化运营的策划过程中耗费了不少时间,直到活动前一个月才召开新闻发布会进行对外宣传。另外,由于没有跟企业、媒体进行合作,对于普通公众宣传推广的影响力不够。

    第二,三方合作,沟通难度不少。由于是第一次跟广州市慈善会、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合作,相互间的需求和意见要融合在一起,的确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次活动的合作模式不是一个大基金会找一个执行单位负责执行一个活动,而是三家机构根据各自的能力特长互相分工合作。这种资源互补的形式似乎很有战斗力,但也的确会出现沟通的灰色或真空地带。

    第三,募捐金额相比起国字头的大基金会搞的活动,实在是九牛一毛,只有区区的数万元活动报名费作为慈善捐赠。这类地方性的活动,未能充分动员各个利益相关方,也未能吸引到全国性企业的目光。

    用这样一个亲身经历的案例,我希望告诉给基金会,告诉那些想做或者正在做运动类公益筹款项目的兄弟伙伴:请做出有自己特色、符合自己使命愿景的筹款项目。当大家都来做同类项目的时候,别人能记住你的什么?

    陈嘉俊/文 拜客广州总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