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社会创新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09版:封面报道
   第10版:人物
   第11版:专题
   第12版:视觉
   第13版:国际 趋势
   第14版:国际 案例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接受残酷,遵循市场
市长们就该做“环保暗事”
给筹资人员看“病”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社会创新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09版
封面报道

第10版
人物

第11版
专题

第12版
视觉

第13版
国际 趋势

第14版
国际 案例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14年07月29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市长们就该做“环保暗事”

    一个懂得善治的政府,会“暗中”履责到位,拿治污来说,它不会因铺污水管网是“暗事”而不尽本分。

    都说“明人不做暗事”,但对市委书记市长们来说,做“暗事”才真正或许更能体现其施政水平。说这话,是有感而发——全国工商联环境服务商会秘书长骆建华最近说,他在东部某个城市与一个市长交流时,市长说出心里话:“地下铺了管网,把几百亿埋在地下,老百姓也看不见,我怎么能干这个事儿呢!”

    就具体语境看,骆秘书长说的“管网”,指的应该就是城市污水处理管网。而这位未被点名的市长的环保理念显然值得调教。应看到,时下不少城市因对治污不重视,有两套系统往往很不完善:一套叫垃圾分类、收集、清运、处理系统,一套叫污水收集运送处理系统。这也导致,有些地方与发展伴随而至的,是环境问题加剧。

    当然,中国的城市,几乎都需要“集中式污水处理厂”。最近十年来,几乎所有的省份都在强调“县县都要建污水处理厂”。在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更是达到90%以上。

    要建一座污水处理厂,需要四大条件。一是城市必须有足够多污水,否则污水处理厂原料不足,投资就难以回收。二是污水须经过“地下管网”,统统输送到污水处理厂的入水口处。三是污水处理厂能把收集到的所有污水,都处理完毕。第四个也很重要,就是城市居民须主动地缴纳“污水处理费”;住建部和环保部十年前就发过文件,要求居民缴纳的污水处理费,平均不得低于每吨污水8毛钱。

    在当下,不少城市热衷于建污水处理厂,却不愿意修建污水的输送管网。因为污水处理厂属于明事,而污水管网属于暗事,只在地底下悄悄地流淌。又因城市居民交纳的污水处理费,只包括了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折旧成本,不包括污水处理厂的管网成本。于是,输送污水的管网,就得由城市的财政来交纳。于是,有的城市的书记市长们就会觉得给污水管网撒钱,是做“环保暗事”,老百姓感知不到,上级部门也体察不到,不像把钱拿来做“公益明事”,处处都可当成“生态文明”方面的政绩来宣扬。

    事实上,地方政府在建“管网”上是否用心,公众未必知道详情,可跟它关联的生态变化,公众却容易感知得到。每次自来水危机后,公众将矛头指向地方官员治污不力,就是例证。而实际上,对环境改善真正起作用的,也恰是那些“环保暗事”。比如垃圾分类、清运等就属于“暗事”,但它却能折射出地方的治理效能。

    对地方政府而言,还有更多的“环保暗事”可做。如制定良好的“城市环境标准”,如诚实而及时地公示这个城市的空气质量、雨水质量、河流质量等,发动公众成为自觉的环境保护者。

    在一个生怕人家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的时代,一个懂得善治的地方政府,恰恰应是“把暗事做好”,是做起好事来不声不响。就拿污水处理系统而言,污水处理厂还可让企业建设,而污水管网属于公共设施,在当今中国只能由地方政府来投资建设。在此情境下,一些地方政府不做自己该做的“暗事”,只知道吆喝晒功绩,也只能是在环境“报复”面前,一再被打脸。

    冯永锋/文 “自然大学”发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