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社会创新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09版:封面报道
   第10版:自述
   第11版:专题
   第12版:专题
   第13版:专题
   第14版:国际 案例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华侨茶业发展研究基金会(2013)年度工作报告摘要
幸运面包的下半场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社会创新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09版
封面报道

第10版
自述

第11版
专题

第12版
专题

第13版
专题

第14版
国际 案例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14年11月11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创新之后怎么走下去?
幸运面包的下半场

    张介然手持下架面包,在颁奖现场的展台上讲述面包如何加工成狗粮和鸡饲料,以及自己如何通过幸运面包一路成长。

    今年9月,张介然和外交学院创行团队的“幸运面包”项目,获得2014年“康师傅创新挑战赛冠军”。面包坊的下架面包换农场的鸡蛋,这个创意十足的学生项目得到了诸多赞赏,也获得了资金支持。那么然后呢?怎么继续扩大规模、公司化运行,是张介然他们面临的问题。

    不想做狗粮的下架面包换不回鸡蛋

    朱汝峰虽然是外交学院2014年的新生,但显然已经被学长学姐们“忽悠”上道了。在10月底NGO2.0举办的北京公益技术沙龙上,朱汝峰代表创行团队介绍展示幸运面包项目,并就项目扩展中遇到的问题向各位设计师、网络工程师请教。

    面包换鸡蛋,是从农场开始的。创行团队此前在做机农夫项目,帮助农户宣传自己的有机产品,他们经常听到农户抱怨粮食成本越来越高,增加了饲料成本。回来的路上,张介然和同学走进了一家高档面包坊买点吃的,看到一个筐里放着二三十个面包,一问得知,这些面包都是下架面包,因不新鲜,将被扔掉。在许多高档面包坊中,明确标示了面包的出炉时间、下架时间,而多数面包房处理下架面包的方法就是扔掉。

    惋惜之余,创行团队求助了专家,化验得知,面包跟玉米的成分非常类似,只是多了些油脂。于是想到用下架面包换取其他产品。“面包店需要鸡蛋、牛油、蔬菜等原料,农场需要饲料,我们促成了双方之间的物物交换,彼此商定交换的物品数量,互利互惠。物物交换虽然原始,却更加可持续。”朱汝峰说。

    现在,创行团队已经为26家农户、26家面包坊做了对口链接,去年处理下架面包四万八千余斤,交换鸡蛋两千四百余斤。这样的交换,首先解决了下架面包浪费的问题,然后满足了双方的需求,面包坊获得食品原料,农户获得饲料的代替品,双方都降低了成本,增加了利润空间。

    “面包坊的第一反应是质疑,并不是那么相信你,他们最担心的是你拿这个去做什么,不知道给你好不好。我们就把实例给他们看,或者叫农场主人亲自来协商。农场就比较好接受这个方式,农民对这种物物交换反而更容易接受。”朱汝峰说,“一开始比较难,但有了成功案例后就很容易说服别人了。”

    开拓市区市场的对策

    项目目前的主要对象还主要分布在顺义、昌平等距离农场比较近的郊区县,创行团队希望把项目的理念带到市区,让更多人知道这个理念,希望人们关注到消费之前的浪费。“比如有些农户的产品出口需要符合严格的尺寸等要求,不符合的很多就烂在了地里,我们希望更多地解决这些消费之前的浪费。”

    在单体的面包坊和农场的交换中,换什么、怎么换都是双方自行协商的,双方都可以利用自己原来的物流方式,空余时间进行交换。但如果扩展到市中心的连锁面包坊,物物交换就不太合适,因为一家农户没有办法消耗如此多的下架面包。“所以我们统一将面包制作成狗粮,低价卖给流浪狗收容中心,这个项目正在探索中。”朱汝峰介绍。创行团队作为中间方,找代加工厂,这样加工的饲料成本和价格较低,这样低价格的狗粮卖给流浪动物收容中心或者公益性动物保护机构,也可以降低他们的运营成本。“一开始拿面包喂狗,发现是不太合适的,因为面包里含有的一些东西不太适合狗食用,于是就将面包作为原料,添加到饲料里,这样的成分更适合狗食用。”

    但要在城里开拓,最主要的问题是运输,初步的解决方法是与一些会员制农场合作。朱汝峰说,比如小毛驴生态农庄,我们打算利用他们的会员制,住在城区的会员可以把面包带到农场,以会员制累计积分的等方式作为回报,而这些面包小毛驴就可以用来养殖。但这个比较复杂,还在商讨之中。

    另外,如何在一个信息对称的线上平台上,实现农户和面包坊的自主协商交换,也是创行团队想实现的目标,因为一家家上门沟通,人力成本太高。公益技术沙龙上的小伙伴们则对此提供了不少对策。

    公司化运营的探索

    在得到许多赞许和认可后,创行团队获得了项目资金。这个成功的学生项目,开始走向商业化运行。“对于学生项目来说,小规模地试验一下,证明自己的点子可行就可以了。但现在获得了项目资金支持,那就不再是‘青春的实验’,而要对投资人负责。”张介然说。

    往商业运行方向走,以企业的方式跟别人签合同,这就逼着创行团队必须从学生社团转型。“得注册吧,在北京注册个民非难于上青天,所以我们就走工商注册,那每个月报税啊、开票啊,一切都得从零开始。”对于学生创业者,这确实有点压力。

    但张介然说,最主要的还是团队的管理方面。要做的事情多了,公司化运行也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让大家凭着义气和良心做事情了,这一点不言而喻。“每天都有deadline,每天都有新的信息要分享,这个时候就知道了,兼职运行一个公司还真的挺难的,所以人家说创业都要孤注一掷,谁听说过创业有兼职的?想来公益创业也是如此。” 

    所以,第一件事儿就是招靠谱的人,“我们还做得挺好的。”张介然说,“我们招人还是从学校里面找,100多个人面试,最后到组内只有8个,所以加在一起11个,各有负责的部分,团队架构也足够完整了,有公关有HR。”

    张介然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去找创业孵化机构学习财务和公司运营的课程,努力把自己变成专家,把团队变得专业。她很明白,“这样才会有企业愿意跟我们长久合作,凭小聪明真的不足以运行一个公司,要入行,就真的得把自己变成这一行里的专家。”

    对于从成功的学生项目到公司化运营,张介然这个小创业者的心里话是:“这件事情我从来没有做过,也没见到别人做过,我只能说,我和朋友们都觉得这是一件我们想做的事情,就是得打一针鸡血,走一步看一步,想那么多那么远其实没有用,因为今天所有的事情和我们当时设想的都不一样。”

    ■ 本报记者 王会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