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
   第07版:新闻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09版:封面报道
   第10版:人物
   第11版:人物
   第12版:专题
   第13版:视觉
   第14版:国际 案例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北京社会建设研究会成立
地方动态
“益家筑梦”:北京市妇联与22家社会组织的“联姻”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09版
封面报道

第10版
人物

第11版
人物

第12版
专题

第13版
视觉

第14版
国际 案例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14年11月25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北京社会建设研究会成立

    11月22日,北京社会建设研究会成立大会在北京市委党校隆重召开。北京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王民忠、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主任龚维斌、北京市委社工委书记宋贵伦、北京市社科联副书记梁立新、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谢延智、北京市社团办主任温庆云等领导和来自北京市委党校、北京社科院、北京工业大学、劳动关系学院、首都经贸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及北京区县党校的140多位会员出席了本次大会。

    大会按照法定程序审议并通过了《北京社会建设研究会筹备工作报告》《北京社会建设研究会章程(草案)》与《北京社会建设研究会第一届理事会和监事会选举办法》;大会按程序先后选举产生第一届理事会与监事会及常务理事、会长、副会长。北京市委党校教授尹志刚当选研究会首任会长,洪小良、李伟东、唐军、童玉芬、范燕宁、张默等人当选副会长,戴建中当选监事长,洪小良兼任研究会秘书长。

    新任会长尹志刚在发言中指出,北京社会建设研究会是应首都新时期社会建设的要求而生的学术研究团体。研究会同仁要深刻领会党中央与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社会建设的基本精神,充分发挥研究会的学术纽带作用。研究会将搭建学术团体合作平台、与党委的合作平台、与政府的合作平台、与社区和其他社会组织合作的平台,实现各种资源共享。联合首都学界的力量,打破部门界限,淡化行政色彩,实现跨部门队伍的研究合作,围绕首都社会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进行理论思考与调查研究,积极献言献策,做党和政府在社会建设领域的“思想库”“智囊团”。

    北京市委社工委书记宋贵伦在致辞中指出,北京近些年的社会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在近日发布的《2014中国(地方)社会建设研究报告》中,北京是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中唯一一个总指标超过90分的地区,北京市16个区县中有15个达到80分以上。这个评分包括社会保障、社会服务、社会治理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37个指标。北京市社会的治理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发展模式等都有了基本框架,社会组织、社区工作、志愿者工作、社会组织党建都有了很大发展,这些实践对研究北京市的社会建设是很好的基础。宋贵伦还提出,目前,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大城市病和区域协同发展、全国性的社会服务体系等都是亟待研究者们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在对社会组织的支持方面,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谢延智表示,北京民政部门从2009年开始提出购买社会组织服务,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当时并没有得到很多部门的认同,资金协调困难。而今年北京市财政局主动与民政局研究购买资金,政府部门的理念也在转变,现在看来,政策上的障碍已经没有了。

    另外,谢延智指出,北京市的持证社工数量为1.6万名左右,占全国的1/8,但这些持证社工以民政系统的福利机构、军休系统、事业单位人员为主,分布在社区的也占到1/4,真正在社会组织中工作的社工比例并不太高,这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王民忠、梁立新、温庆云等领导相继做了重要发言。他们认为,北京社会建设研究会的成立为首都社会建设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期望研究会同仁能以研究会的成立为契机与平台,针对首都社会建设领域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学术合作与交流,多多产出有思想、有深度的科研成果,为首都乃至整个中国的社会建设贡献一份力。

    ■ 本报记者 王会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