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
   第02版:开篇
   第03版:影响力
   第04版:品牌力
   第05版:品牌力
   第06版:品牌力
   第07版:品牌力
   第08版:品牌力
   第09版:品牌力
   第10版:品牌力
   第11版:传播力
   第12版:传播力
   第13版:传播力
   第14版:传播力
   第15版:传播力
   第16版:
从企业家到环保家
2014,谁在为环保项目投入巨资?

版面目录

第01版

第02版
开篇

第03版
影响力

第04版
品牌力

第05版
品牌力

第06版
品牌力

第07版
品牌力

第08版
品牌力

第09版
品牌力

第10版
品牌力

第11版
传播力

第12版
传播力

第13版
传播力

第14版
传播力

第15版
传播力

第16版

新闻内容
2014年12月30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SEE基金会:
从企业家到环保家

    担任评委的部分SEE会员与资助顾问

    2014年10月30日,SEE基金会的官网上公布了“创绿家计划”终选结果,18支团队脱颖而出获得资助,与3支在初选环节中获得小额资助的团队一起,组成了新一季的创绿家。基金会将为21支团队提供总金额232.5万元的资助。

    而这已经是“创绿家计划”的第四季。由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发起的SEE基金会,于2008年12月23日正式成立,其宗旨写明“作为中国唯一以解决环保问题为宗旨的非公募基金会,致力于推动中国的民间环保组织以及行业的发展,从而可持续地解决本土的环境问题。”

    作为以环保为唯一宗旨的基金会,其环保项目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呢?盘点基金会2014年的表现,或许可以窥见一斑。

    创绿家与企业家

    作为基金会的重点项目,“创绿家计划”始于2012年9月,是专门支持环保公益团队创业期发展的资助计划。

    2014年7月18日—20日,“创绿家计划”第二届年会在上海举办。来自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的会员企业家向创绿家们分享了他们在商业领域的创业经验和思考。

    以企业的思维促进支持公益事业,得益于SEE基金会背靠发起方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强大的企业家资源。成立于2004年6月5日的阿拉善SEE生态协会,是由中国近百名知名企业家出资成立的环境保护组织。目前,SEE的企业家会员已经超过300人,每位会员每年捐赠10万元支持SEE协会和基金会的环境保护工作,并且参与机构治理。

    “创绿家计划”的平台上还聚集了超过50位关心行业发展的资助顾问,他们或是专业的环保/公益机构创办者,或是经验丰富的环保领域资助工作者。作为“创绿家计划”的眼睛和灵魂,每一季的初选评审中都不能缺少资助顾问的参与。

    此外,虽然不缺资金,但“创绿家计划”的资助金额并没有设立得很高。原则上支持的金额不超过创业期所需资金的60%,支持的资金可用于创绿家们开展早期行动计划、探索可持续的公益模式或相关的后勤支持,包括办公场地租用、办公设备采购、人员工资、项目实施等。

    通过对“创绿家”的支持,基金会深入了解了环保公益行业,看到了行业发展下的市场细分,看到了行业生态系统的日益多元。

    基金会对前述第四季创绿家的分析显示,142支申请队伍最终有21支团队获得了资助,获资助比例达14.8%。在最终获得资助的21支队伍中,来自北京和广东的团队占据了7个席位。其中获得3~8万的人数最多,当然也有6支团队获得了15~20万的资助。获得资助的21支团队中,还有13支团队尚未注册。自然教育备受关注,在获资助团队中有9支团队都是致力于自然教育领域的。

    全产业链培育

    除了针对创业环保机构的“创绿家计划”之外,SEE基金会对环保组织的支持还涉及多个领域。

    项目方面,SEE项目资助通道全年开放,每年约有3~4次集中评审,对申请金额无固定限制,以项目实际所需为依据,过往单个项目金额多在5~25万元之间。

    机构方面,SEE机构资助通道每年集中开放1~2次,针对不同规模和发展阶段的机构设立不同金额的资助方案,同时对获得资助的机构在财务管理、信息公开等方面有一定的要求。

    人才培养方面,SEE通过对多家专业合作伙伴的资助,针对民间环保公益组织的中高层青年管理者,围绕个人成长与领导力锻炼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能力建设、交流合作和其他必要的成长支持。还支持高校学生或非环保NGO从业青年自发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行动实践。

    评价方面,“SEE生态奖” 定位为通过挖掘和推广行业典型提升行业发展水平;提升全社会对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注。

    通过这些资助通道,基金会直接投入累计超过6000万元,支持了将近400个环保公益团队的成长。

    集合企业家资源,为中国的环保事业培育更多的环保组织与环保人,我们期待更多具有同样精神的基金会不断加入中国的环保公益行业。(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