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
   第02版:开篇
   第03版:影响力
   第04版:品牌力
   第05版:品牌力
   第06版:品牌力
   第07版:品牌力
   第08版:品牌力
   第09版:品牌力
   第10版:品牌力
   第11版:传播力
   第12版:传播力
   第13版:传播力
   第14版:传播力
   第15版:传播力
   第16版:
徒步筹款:筹资新方式的喜与思
冰桶挑战:不可复制的公益传播

版面目录

第01版

第02版
开篇

第03版
影响力

第04版
品牌力

第05版
品牌力

第06版
品牌力

第07版
品牌力

第08版
品牌力

第09版
品牌力

第10版
品牌力

第11版
传播力

第12版
传播力

第13版
传播力

第14版
传播力

第15版
传播力

第16版

新闻内容
2014年12月30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徒步筹款:筹资新方式的喜与思

    2014年,Color Run中国站首先在深圳拉开序幕

    要问2014年公益圈最火爆的活动,除了“冰桶挑战”就是徒步了。

    一段时间只要打开自己的微博微信就能看到铺天盖地的徒步大挑战消息:有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挑战8小时”徒步越野赛、中国扶贫基金会的百公里“善行者”公益活动、壹基金的“为爱而行”、上海联劝“一个鸡蛋的暴走”这样的大型基金会发起项目,还有“爱滋徒步”“Color Run”这样各具特色的小清新跑法,一股运动慈善的风气席卷2014年的夏天。

    在香港几乎尽人皆知的“疯狂”户外运动项目———乐施会毅行者,也是世界上历史最久的公众徒步筹款活动之一,内地大多徒步筹款活动也是或多或少借鉴了毅行者的模式。毅行者要求参与者4人一队,48小时不眠不休地完成100公里山路,每队筹得最少6800港元,近几年筹款额年均不低于3000万港元。仅香港站毅行者,截至去年已共筹措善款3亿9千多万港币,这些资金大部分用于内地的教育助学、赈灾扶贫。

    其实为公益筹款或宣传的徒步活动在国外已经流行多年,这种兼具娱乐健身,公众参与度广、传播效果佳的新型筹款方式在国内也流行起来。公众深度参与公益活动后引发的连锁效应,让徒步有了近乎“传教”式的魔力,而这场浩浩荡荡的公益徒步活动,也一反公益主打贫困地区的套路,在城市蔓延开来。

    然而,正当徒步成为内地筹款新宠的时候,也有不少业内人士为徒步泼点冷水,其中不乏理智的见解和分析。

    《公益时报》专栏作者、公益人俱乐部“十一座”创始人白鹤分析道,徒步筹款有几个细节要考虑清楚:

    第一,品牌与项目的相关联性。现在各个基金会一窝蜂的行走类公益活动,其实并没有考虑清楚活动和品牌识别的关系。“毕竟连公益行业内的从业人员都不一定能分得清哪个活动是哪家基金会的呢,就更不要要求普通的参与民众了。”所以如何能在众多的行走类公益活动中做出品牌和影响力,其关键就是将基金会运动品牌与善款的使用做到高度结合。

    第二,趣味性、参与性。行走类公益活动,无论路途远近,都有一个问题就是运动本身枯燥,尤其百公里级别的赛事,能否将趣味性与行走类公益活动相结合是一大关键。趣味性直接决定了参与人群的多少和影响力,也决定了参与者的体验感和自我传播度。有一些商业上的跑步比赛的趣味性做得非常成功,比如今年在北京举行的Color Run。

    第三,纪念性和永续性。好的活动留给参与者的是精神上、心灵上的愉悦感和深深的满足感,但是这一感觉的保存时间并不长。“比如为乳癌健康筹款的香港粉红色高跟鞋竞赛跑,报名参赛的选手都会得到一双为其量‘脚’订做的粉红色高跟鞋,可以想象每当拉开鞋柜,参赛者都会回忆起这难忘的时刻。”

    《公益时报》另一位专栏作家、拜客广州总干事陈嘉俊也针对徒步筹款的优势劣势进行分析,“我希望告诉给基金会,告诉那些想做或者正在做运动类公益筹款项目的兄弟伙伴:请做出有自己特色、符合自己使命愿景的筹款项目。当大家都来做同类项目的时候,别人能记住你的什么。”

    乐施会总结了多年经验,发现除了后续善款的使用公开透明这样老生常谈的话题之外,活动当天的组织情况更为复杂。首先是人员安全保障,事前要请专门的教练对参与者做基本的训练,包括正确的跑步、徒步方式,遇险后的急救等,要在途中设置合理的检查站、休息点。第二,徒步更加不同于别的公益活动,要得到政府和传统公共资源的支持和配合。(闫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