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新闻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09版:封面报道
   第10版:专题
   第11版:专题
   第12版:专题
   第13版:慈善家回访
   第14版:国际 案例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一个农村综合社区发展的实践样本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09版
封面报道

第10版
专题

第11版
专题

第12版
专题

第13版
慈善家回访

第14版
国际 案例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15年01月27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一个农村综合社区发展的实践样本

    民良河治理前后对比

    (上接08版)

    此时,爱德基金会“小额信贷”项目已经在沧源县境内各乡村开展起来,群众基础良好。在小额信贷施行4年后,由于每个村子的“5户联保”数量增多,各村又相继成立了中心活动组。更大的乡村社区综合发展计划正在酝酿。

    最终2005年10月23日由444人组成的纯民间组织“沧源爱德乡村发展协会”正式成立,成为各村中心组的总部,服务于旗下8个分会和50个自然村中心活动组。

    群众参与的试验样本

    “小额信贷”帮助农户促进农业生产,提高收入水平,但当地基础设施落后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却仍制约当地农户经济生活发展。此时,爱德基金会准备在乡村实施的社区综合发展项目已经蓄势待发。根据爱德基金会倡导社区综合发展理念,施行“三方共建”。“爱德投入”、“政府补充”、“百姓出工”的方式,一个社区综合发展之网就地铺开。

    “中心活动组的出现使我们意识到社区综合发展的机会来了。”李娟说,“强调群众参与是我们的初衷,这种参与从源头上开始。协会不强调一定要修哪些设施,基本都是听群众意见,百姓上报,协会专家综合决策,百姓再投工投劳参与。”

    “后村的近千亩土地都是村民们挑水自发灌溉的,不懂得雨水收集,土地前的一条沟渠底浅,土地经常下雨被淹,我们就希望能够改变一下,但当时一没技术、二没资金,动不了。”肖丽华说。

    共同的抱怨被民良村部分村民反映给爱德乡村发展协会中心组,通过逐级上报到沧源县爱德乡村发展协会,协会很快同意进行改善,并派专家前来指导。在沧源县勐莱乡民良村及各村“河道治理”、“灌溉沟渠”、“人行桥”、“垃圾池”、猪圈砌垒等发展项目逐步推进起来。

    肖丽华被选为村妇女主任后,接手的第一桩任务就是建设民良村的“河道治理”和“灌溉沟渠”项目建设。

    民良村的“引水灌溉”、“沟壑扩建”看似顺利,但真正推行起来也破费周折。与肖丽华不同的是,民良村一些群众并没有接受教育,让他们参与到社区综合发展项目的决策中来有一定困难。

    “通过反复告知,一户人家多次宣传,希望村民们能来投票,参与社区综合发展决策,不会落下一个村民,这是我们自己的事。”肖丽华说。并且要向村民讲述投工投劳的方式,来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当涉及当地集体实施的一些项目,与农民切身利益有关,实施这些项目在国家投资的情况下,需要集体自筹一部分资金,但集体又没有自筹能力,从农民手中集资也不是很好的办法,为了解决这部分资金问题,就需要农民无偿的投工投劳。

    目前,“河道治理”、“灌溉沟渠”两项工程已经完工交付。

    2008年在四川汶川地震后,四川绵竹卧云村被确立为爱德基金户资助对象,就在那一年,爱德基金会开始社会综合发展理念根植于当地,让灾区群众参与项目决策成为必须。

    “即便是再难,群众知识水平再低,也需要让他们参与决策,否则就失去了社区综合发展项目意义,这需要找对方法。”爱德基金会资源发展中心总监李洋说。

    当时,为了在社区建设一个临时卫生站,灾区民众都有着不同意见,一些知识水平低的民众并不能将自己意见很好表达。“为了保护他的表决权,我们想着通过将实施决定选择化的方式让灾区民众参与。”李洋说,“用三个竹筐分别代表三种不同实施意见,知识水平低或者难以理解的居民就通过将石子放入竹筐的方式来表达,换了种表达形式达到参与效果,这是我们想要的。”

    现在在肖丽华的带领下,民良村中心活动组的歌舞表演队已经成立,经常会定期到其他村寨歌舞表演队中进行PK。

    目前,沧源县爱德基金会综合发展项目已经进行到第三期,将南滚河生态自然保护区内的群众确立为综合发展项目计划对象。

    与政府的互动合作

    从2001年爱德基金会在云南沧源县实施“小额信贷”项目开始,与官方合作就从未间断过。

    云南省政协智力支边扶贫办公室主任张冲生对《公益时报》记者表示:“‘小额信贷’刚进入沧源县后,政府就意识到这是一个不错的民间项目,很快就在省政协机构智力支边扶贫办公室中以合作形式成立了‘爱德项目办’,以政府与民间联手方式共同促进慈善事业发展。”

    2008年沧源县政府又批准了《沧源爱德乡村发展协会拓展方案》,并在沧源县范围内吸收会员,同时成立了项目协调办公室、人才培训中心、文化教育发展分会、农村环保分会、卫生与保健分会、妇女发展分会、产业发展分会、科技推广与普及分会等8个下属机构,并在乡镇设立联络员。

    根据“沧源县爱德乡村发展协会”提供数据,截至2013年底,协会会员总数达4279名,其中农民会员2723名,占总数95%;机关会员145名,占总数5%;少数民族会员2803名,占总数97.7%。

    沧源县政协副主席、爱德项目办公室主任王卫权对《公益时报》记者表示:“协会中社区群众占大多数,吸收和自我加入机关会员在全县综合社会发展项目中都可以起到智力帮扶和有效决策的作用。”

    截至目前,从2001年开始推行的爱德基金会沧源小额信贷项目经过14年发展已覆盖至沧源全境,通过培育农民种养殖方式,增收模式也呈现多样化,同时在自治组织爱德乡村发展协会下还发展了个各村中心活动组,组织起自己艺术文化队伍,对传统文化挖掘和保护起到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