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新闻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09版:封面报道
   第10版:趋势
   第11版:社会创新
   第12版:国际 案例
   第13版:慈善家回访
   第14版:寻找慈善传统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
那些跟雾霾较劲的公益组织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09版
封面报道

第10版
趋势

第11版
社会创新

第12版
国际 案例

第13版
慈善家回访

第14版
寻找慈善传统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新闻内容
2015年03月03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那些跟雾霾较劲的公益组织

    编者按

    柴静自费百万推出的雾霾调查视频《穹顶之下》一夜间火爆于网络、自媒体,甚至每个人的朋友圈:至3月1日早上10点,柴静雾霾专题片在优酷点击率达1101万次,腾讯视频4850.7万次,乐视1069万次,搜狐230万次,爱奇艺117万次。“柴静看见”发布的视频微博位居24小时热播榜首位,转发量38万次,人民网和优酷相关视频微博位居第二和第三位。

    不可否认,《穹顶之下》的播出让原本渐渐对灰蒙蒙的空气麻木、习以为常的人们重新重视雾霾问题,完成了一次难得的全民科普工作,大家的讨论范围从片子本身的逻辑、结论,到雾霾如何治理、如何与雾霾抗争,甚至原本公众并不熟知的环保热线、环保组织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12369在视频播出当天接听量骤增240%,但同时也暴露出常常无人接听、群众反映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满意回复等问题。

    长期致力环保工作的老牌公益组织自然之友网站访问量激增,导致会员注册入口链接故障,工作人员及时抢修。“好多朋友看完视频想做点什么,来咨询如何加入我们。”自然之友总干事张伯驹说。

    单靠一部片子解决不了环境污染的问题,毕竟环境问题不仅仅是一场“私人恩怨”,更是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更关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国家及全球议题。

    在《穹顶之下》的片尾致谢中,多家与环保有关的公益机构位列其中,我们就来看看有哪些公益组织在跟雾霾较劲,如果你想成为抗击雾霾的一分子该如何参与。

    @WWF世界自然基金会

    世界自然基金会是全球最大的独立性非政府环境保护组织之一。WWF在中国的工作始于1980年的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保护,是第一个受中国政府邀请来华开展保护工作的国际非政府组织。1996年,WWF正式成立北京办事处,此后陆续在全国9个城市建立了办公室,至今,WWF在中国共资助开展了100多个重大项目,投入总额超过3亿元人民币。

    2014年,由WWF主办的“地球一小时”便以“蓝天自造”为主题,号召更多人关注空气污染,推动解决方案,应对雾霾,找回蓝天。据官方微博@地球一小时的信息,2015年的地球一小时将继续关注雾霾。

    @绿色和平

    绿色和平是一个全球性环保组织,致力于以实际行动推进积极改变,保护地球环境与世界和平。在大气领域,绿色和平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推动中国摆脱煤炭依赖、亲身见证气候变化影响、倡导可再生能源革命和追踪国际气候谈判几个方面。通过大量的研究和舆论宣传,积极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前身是1971年9月15日成立于加拿大“不以举手表决委员会”,1979年改为绿色和平组织,总部设在荷兰阿姆斯特丹。

    @SEE官方微博

    阿拉善SEE以推动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为愿景,遵循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统一的价值观。SEE的宗旨是以阿拉善地区为起点,通过社区综合发展的方式解决荒漠化问题,同时推动中国企业家承担更多的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推动企业的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建设。

    在大气治理方面,2013年,卫蓝基金由阿拉善SEE基金会、能源基金会(简称EF)和中国清洁空气联盟(简称CAAC)共同发起,致力于通过支持中国民间公益机构在空气污染防治方面的能力建设和相关公益活动,为空气质量的改善做出贡献。

    卫蓝基金通过小额资助的方式支持民间机构或志愿者团体进行空气污染防治的在地行动,现已资助二十多家机构开展大气方面的行动。

    @自然之友

    自然之友是一家非营利性的民间环保组织,致力于推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支持全国各地的会员和志愿者关注本地的环境挑战。

    “蓝天实验室”“低碳家庭”等项目均关注大气污染情况,目前正在进行新一年的志愿者招募。

    @公众环境IPE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是一家在北京注册的非营利环境机构,《穹顶之下》视频中提到的污染地图就来自这家机构。自2006年5月成立以来,IPE开发并运行中国水污染地图和中国空气污染地图两个数据库,以推动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促进环境治理机制的完善。现如今,IPE已经上线了污染地图APP,还借助数据库的力量,进行了大量的污染科学分析研究和政策建言推动。

    @自然大学

    自然大学是一所全开放的虚拟公众环保大学,推动公众“向大自然学习,到大自然中学习,自然而然地按照本性学习”,目标是协助所有人打通人与自然界的阻隔,推动普通公众成为环保志愿者,为公众提供探寻自然环境、零距离直面环境问题的机会,帮助人们认识自然、观察自然,关心周围环境的变化,珍惜、欣赏和热爱自然生命,参与到治理环境污染的活动中。自然大学主要由六个学院组成,分别是山川、草木、鸟兽、垃圾、环境健康、乡土,大体囊括了环境保护的主要领域。

    在大气治理中,自然大学从发起“我为祖国测空气”到现在推行“帮环保局长治雾霾”,通过一系列实际行动,积极行使着公众监管使命。

    @美国国家地理空气与水保护基金

    美国国家地理空气与水保护基金是由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和阿里巴巴集团合伙创立的环境保护基金,用于资助中国科学工作者为寻求解决中国水资源和空气环境问题而进行的实地科学研究。在中国,支持着许多草根的、具有创新性质的大气保护项目。

    @达尔问环境研究所

    北京市达尔问环境研究所一直致力于环境质量检测与研究、环境现状和环境伤害事件调查、公众环保知识传播等。在过去的几年里,一直以科学负责任的态度帮助更多的人们用仪器和科学认识着大气污染的真相,让公民能够真实地了解到雾霾对自己健康的影响,他们相信通过主动求知、主动参与,每个人都能为中国环境的改良做出贡献。

    @中国政法大学污染受害者法律帮助中心

    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和服务中心,又称“污染受害者法律帮助中心”,成立于1998年10月。自筹资金为社会提供环境法律服务,其成员大都是北京高校环境法律领域的教授专家。

    在现在这个环境法律援助缺失的环境下,他们一直在积极地推动着我国大气治理的法制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同时也为很多污染案例提供法律帮助。

    @亚洲清洁空气中心

    亚洲清洁空气中心是一家非营利性环保机构,致力于亚洲区域空气质量改善,主要从专业层面为政府、企业在大气治理方面的努力提供帮助,通过支持能力建设、搭建利益相关方合作平台、加强公众参与、及促进南南合作的方式,在中国空气质量管理领域产生切实影响。

    @NRDC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成立于1970年。NRDC在技术、科学研究和法律方面与当地的政府、企业和社区进行合作,不断寻找更好的方法来削减污染、减少浪费、节省能源,使每个人都从中获益。

    在中国,他们在气候变化和能源研究、船舶和港口空气污染防治方面做出了许多推动工作,并且在环境信息公开和环境管理方面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2014年7月,NRDC在北京发布了《船舶和港口空气污染防治白皮书》,报告指出,全球十大集装箱港口中有七个在中国,进出港口的船舶和货车虽然带来了货物和经济发展,但也加剧了港口和周边地区的空气污染。

    (来源:鸿芷生存沙龙项目组)

    对话

    专访自然之友总干事张伯驹:

    面对雾霾,公益组织能做什么? 

    今年年初柴静团队找到自然之友,想做一个关于雾霾防治的影片。这两天视频引起了很大关注,影片中有一部分讲的是行动,很多人看完都想做点什么,都在问“我们能做什么”。

    首先从科普层面,帮助公众了解雾霾、科学地与雾霾相处、提高自我防护能力。我们去年开始做了一个叫“蓝天实验室”的项目,连接青年科学家、专业人员和普通公众,让公众一起参与进来,做了很多实验和科普类的研究、视频,希望把枯燥的数字转化为生活的点滴,帮助大家科学、积极地与雾霾相处。

    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个项目,是为了让公众身体力行地参与到雾霾治理当中的,叫做低碳家庭。我们经常抱怨雾霾越来越严重,但防治雾霾也可以从每个家庭入手,具体怎么做呢?“低碳家庭”今年将招募25名志愿者,志愿者们会在一年当中由专家团指导,做家庭的能效记录,在保障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做节能减排的改善、现有能源效率的提升。这个项目已经开展六年了,我们积累了大量不同户型构造、不同人员构成、不同朝向的家庭节能减排案例,可以进行复制和推广。

    同时,我们还一直在做政策和法律方面的工作。比如我们近年一直在做污染源的公开工作,去年我们联合了全国18个公益组织监督各个省份污染源公开情况;我们也在深度参与北京市大气立法的工作,包括发起立法过程中的专题公众听证会等等;在国家《大气法》意见征集过程中,我们也搜集整理出了全国各地公众对于《大气法》的100多条意见等等。

    公益组织在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和数据资料后,可以深度地、更有建设性地参与政策的制定和完善。在视频当中柴静也提到了环保诉讼,今年自然之友已经开始了多起关于大气方面的环保诉讼。

    ■ 本报记者 闫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