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政策
   第05版:盘点
   第06版:专访
   第07版:话题
   第08版:趋势
   第09版:新闻
   第10版:新闻
   第11版:社会创新
   第12版:新闻
   第13版:慈善家回访
   第14版:国际 案例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一周慈善捐赠
近六成网友赞同取消公益基金会工资水平限制
益数字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政策

第05版
盘点

第06版
专访

第07版
话题

第08版
趋势

第09版
新闻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社会创新

第12版
新闻

第13版
慈善家回访

第14版
国际 案例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15年03月10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近六成网友赞同取消公益基金会工资水平限制

    1.你同意取消公益慈善基金会从业人员工资水平限制吗?

    A.同意。市场经济时代,自由竞争才能促进行业发展。57.86%

    B.不同意。花捐赠人的钱做慈善当然要受到限制。29.91%

    C.说不清楚。12.23%

    2.你认为公益行业精英人才的工资应处于社会的什么水平?

    A.高于社会平均水平,比如律师、企业高管等。因为公益行业也需要专业知识与技能。47.05%

    B.与当地平均工资水平相当,能维持日常生活即可。47.05%

    C.低于社会平均水平,这是奉献爱心。5.54%

    3.你认为公益慈善基金会怎样才能吸引高端人才加入?

    A.用好的薪资待遇吸引人才、留住人才。37.95%

    B.提供明确的晋升空间。29.73%

    C.用公益情怀、用情感留人。22.59%

    D.提供更多学习和提升能力的机会。9.73%

    截至2015年3月9日10时

    3月3日,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政协委员们的提案陆续公开。对于公益慈善事业来说,全国政协委员、壹基金理事长马蔚华《关于放宽我国公益慈善基金会从业人员工资水平限制的提案》格外引人关注。

    与大多数行业工资水平按照市场规则自定不同,基金会行业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是受到法律法规限制的,比如“基金会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行政办公支出不得超过当年总支出的10%。”要想获得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则“工作人员平均工资薪金水平不得超过上年度税务登记所在地人均工资水平的两倍”。

    举例来说,年支出200万的基金会,机构的管理费用将只有20万,去除行政办公支出,养2个工作人员都是问题;而大型基金会虽然经费相对较多,但受限于两倍规定,难以引来高端人才。

    据2014年7月壹基金和其他基金会同行委托零点研究咨询集团所做的《2014中国公益行业人才发展现状》的调查结果显示,“公益机构薪酬水平整体增长缓慢,与企业间的差距明显”。在上海和北京两个重要城市,公益从业人员与当地城镇职工薪酬相比,月薪差距分别达到2000元和3000元;在江苏、四川、陕西等几个主要地域的差距也在600元到1000元之间。

    马蔚华指出,上述两项规定考虑到非营利组织的志愿性特征和接受税收优惠的社会责任,有一定合理性,但同时也对公益机构发展形成了现实制约。因此,他建议将限制我国基金会和公益组织从业人员工资水平的上述两条规定予以取消,或者显著放宽,使基金会和其他非营利组织能按照市场规律参与竞争,包括对人才的竞争,以自身的公益产品和服务取信于政府,取信于捐赠人和公众。

    公益慈善基金会从业人员工资水平究竟需不需要限制,公益慈善基金会从业人员的工资水平在所有行业中究竟应该处于什么样的水平?《公益时报》联合新浪公益、问卷网联合推出益调查——取消公益慈善基金会从业人员工资水平限制,你怎么看?

    本次调查从3月5日16时开始,截至3月9日10时,共有1120位网友参与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取消公益慈善基金会从业人员工资水平限制的建议收到了网友的正面反馈,明确表示同意的达到57.86%,而明确表示反对的只有29.91%。

    与此同时,接近五成的网友认同公益行业精英人才的工资水平应高于社会平均水平;认为这是奉献爱心,应低于社会平均水平的只占5.54%。这说明网友对公益作为职业的认同度大大的提升。

    对于公益慈善基金会如何吸引人才的问题,网友的选择比较分散,薪资待遇、晋升空间、公益情怀等手段都得到了一定的认同,值得公益慈善行业的管理者反思。

    网友留言:

    @米唐MT:任何一份工作都存在以经济能力作为后盾的风险,岗位的付出和收获成正比应该在这里也适用。

    @黄震:一定要让公益从业者过上体面的生活,这个行业才会有吸引力。否则,如果公益从业者还“自身难保”,公众怎么会放心把善款交给他们?又怎能指望他们仅凭爱心和理想去长期帮受助者呢?这个行业又怎么能获得长远发展呢?

    @安放大是大非啊:公益行业也有成本,且不可能控制在每一个捐赠人都满意的标准上,风险甚高,稍有不慎,容易被千夫所指。

    @Yesting2011:要吸引杰出人才投身公益,就必须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

    @陈向科:公益事业也需要专人来做。虽然都是献爱心,但是高薪酬、更有才华的人也能够将公益资源更好地分配。专职从事公益事业的人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不过,公益资金的账目是一定要公开的。

    ■ 本报记者 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