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2015中国社工年会
   第06版:2015中国社工年会
   第07版:2015中国社工年会
   第08版:2015中国社工年会
   第09版:聚焦两会 盘点
   第10版:聚焦两会 访谈
   第11版:寻找慈善传统
   第12版:新闻
   第13版:慈善家回访
   第14版:人物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
公益界追忆朱传一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2015中国社工年会

第06版
2015中国社工年会

第07版
2015中国社工年会

第08版
2015中国社工年会

第09版
聚焦两会 盘点

第10版
聚焦两会 访谈

第11版
寻找慈善传统

第12版
新闻

第13版
慈善家回访

第14版
人物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新闻内容
2015年03月17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一代领路人与世长辞
公益界追忆朱传一

    ■ 本报记者 张明敏

    原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我国著名的NGO研究和实践领域的开拓者朱传一先生,因病于2015年3月9日凌晨2时45分与世长辞,享年90岁。

    朱传一先生是我国社会保障领域的著名学者,是我国公益事业的重要倡导者和参与者。他不但著书立说积极传播公益理念和公益文化,同时身兼数家公益组织的董事、理事和顾问等职务,身体力行,推动我国公益事业的发展。

    朱传一先生的逝世是中国公益事业的一大损失,公益界失去了一位尊敬的前辈和楷模。

    在中国公益人眼中,朱传一先生是公益前辈,更是挚友和诤友。他如同一座照亮众人前行的灯塔。朱传一先生以他的思想、行动和精神,影响了公益界三代人,是许多人走上公益道路的领路人和良师益友,很多公益前辈和青年才俊的成长离不开朱老先生的悉心教导和帮助。在这共同缅怀朱老先生的日子里,四位公益界人士与《公益时报》共同追忆这位公益领路人曾赠与他们的箴言。

    先生说:“做公益不应该站在道德制高点上。”

    中国扶贫基金会执行会长

    何道峰

    当时,民间非政府组织在国内刚刚萌芽,这是新生事物,政府对于民间非政府组织有着一种不信任感。那时我们正打算建立中国公益组织自律联盟,作为行业行为来讲,要往前行,你不需要使政府感到紧张,先生教导我们做公益不应该站在道德制高点上,不要认为做公益就是道批判一切,应该平常点。看到这些先生觉得我们虽然年轻,但已经开始成熟,知道在中国公益环境土地上推动着中国公益的发展。

    印象中和先生相处没有任何压力,有着基督教信仰又是学者出生的他也没有那种书生气质,一种很从容的感觉,但从容之间蕴藏着巨大力量。

    先生说:“中国NGO要走出去,这个过程中步子有快有慢,应该脚踏实地、一步一步。”

    安德基金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

    丘仲辉

    今年是先生与爱德基金会交道的第18个年头,回想起10年前,每一期爱德的简讯都有先生的批准和评论。

    2015年3月6日,是我见到先生的最后一面。坦白讲,那时候我已经很清楚先生的身体状况了。即便是这样,先生还是努力招呼我。我对先生说,爱德基金会今年要做几件大事:30周年、非洲、北美行。先生很高兴地竖起三根手指,并叮嘱说:“中国NGO要走出去,这个过程中步子有快有慢,应该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我对先生的话铭记在心。

    先生十几年前来到爱德基金会的时候提出,“发展公益事业也是解决就业问题”,当时有些公益从业者对于先生的提法并不是很理解和赞同,认为公益事业是慈善,怎么能变成解决就业工作呢?但现在看来,公益创投、创业的确解决了部分人口就业问题,也促进着社会进步,这在当时是很超前的思想。

    先生说:“培养社区治理建立者,不需要‘社区职业经理人’,需要有社区情怀的协调人。”

    恩派公益组织发展中心副主任 王维娜

    认识先生是在恩派《社会创业家》杂志的创刊仪式上。当时,我们在北京做了一个关于社区多元治理建设的讨论会,先生给我深刻分析了环境和背景,称“中国社区有多好,中国社会才有多好”。先生说:“我们培养社区治理建立者,不是需要那种‘社区职业经理人’,需要有社区情怀的协调人。多元治理积极的探索者,应该是社区治理很重要的一支生力军。”

    按照先生的指点,我们在实践中对社区治理、社区规划、社区探索进行了尝试,最终挖掘出来的并不是在社区不干事的一批行政人员,而正是像先生所说的,在社区特别想做点事情的社区促变者。

    先生常对我讲,能从事公益这行非常不易,希望我不要放弃能够坚持下去,我到现在一直坚持着。

    先生说:“生命很长,但真正能够做出贡献的只是那么一两点,要把生命的长度跟真正能做事相互结合起来。”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杨团

    先生从上海圣约翰大学后进入中国社科院美国所,先生那时看到我们小辈整天忙着,时常叮嘱我注意身体。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还没有社会保障的概念,先生从国外引进翻译,(先生从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有着很好的英语功底,)翻译完成后上传给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得到了领导层重视,中国才开始有了社会保障方面的研究,中国社会保障才逐渐起步。

    针对中国公益行业发展,先生讲的最多的就是对当前形势的判断,认为中国公益慈善事业不是一味往前跑,更多还是需要对当前社会形势的分析判断,根据现有政策团结一批、找到一批与公益行业的志同道合者。先生对公益这条路要怎么走是有思考的,这是一种代际传承,我要好好传下去。

    朱传一生平

    朱传一,浙江人,1949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原美国社会与文化研究室主任,老年科研中心副主任。曾任中华美国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第四届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顾问,爱德基金会董事,北京市民政学会职务。朱传一先生是众多公益人士的领路人,对推动中国第三部门事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功不可没。

    朱传一先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参与筹建中国社会科学院,80年代至今曾访问美国20多次,访问过包括波士顿大学、哈佛大学、马萨诸塞州州立大学、布兰代斯大学、黑勒社会福利大学、东北大学等诸多美国名校,考察美国多所著名企业及基金会,为多所美国名校访问学者。

    在中国社科院期间,先后曾与美国研究所各研究室的同事们一起编写了《美国社会保障》一书,期望引起更多人士特别是所内青年研究人员对这个问题的兴趣。经朱传一先生与美国联邦政府社会保障署副署长协商,取得编译权,编译了《全球社会保障》的中文版(60万字),翻译了《21世纪的社会保障》一书,组织有关人员编写了《苏联与东欧各国的社会保障》。

    此外,朱传一先生还主持了国家重点科研课题“社会发展与社会指标体系”,建立了国内5个省的市或者地方的社会发展实验区,担任过国家科委社会发展课题专家组组长。从推动建立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出发,又具体参与到研究中国的养老事业、社区发展、慈善公益事业、开拓民间社会组织等等诸多课题中去。

    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对中国人残疾失业怀有情感与期望,朱传一先生频繁赴美、日等国考察,特别在美国纽约与新英格兰各州、市考察时,曾多次参观访问各类残疾人事业,包括其在高技术产业、一般工业、服务业、手工业的工作和生活状况。返国后,曾提出残疾人事业可划分为4大类进行建设的建议。其中心思想是将残疾人事业与动员全社会与全民对他们的人道主义关怀密切相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