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新闻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09版:封面报道
   第10版:封面报道
   第11版:专题
   第12版:专题
   第13版:慈善家
   第14版:国际 案例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雅安群团组织让公益力量“落地生根”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09版
封面报道

第10版
封面报道

第11版
专题

第12版
专题

第13版
慈善家

第14版
国际 案例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15年04月21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两年过去,雅安你怎么样了?
雅安群团组织让公益力量“落地生根”

    中国侨联副主席、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理事长乔卫(中)到四川省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考察交流。

    编者按

    3月26日,是雅安市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成立一周年,他们向社会通报了一年来作为政府与民间组织枢纽平台的成绩单。

    4月20日,基金会中心网在北京发布《基金会雅安地震两周年善款流向总结》报告,分析两年来全国300多家社会组织参与雅安灾后重建的情况。

    中国扶贫基金会、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等组织也纷纷发布自家的两周年报告……

    两年前的4月20日,雅安芦山地区发生地震,社会力量开始探索联合救灾模式,政府伸出橄榄枝,主动与民间力量对接,寻找合作方式。

    两年过去了,雅安你还好吗?

    ■ 本报记者 闫冰

    政府与民间合作模式初探

    四川一直是自然灾害多发的地方,灾害发生后,志愿者、社会组织和社会爱心力量如潮水般涌入灾区,如果不能对这些力量进行有序疏导,那么可能造成负面效果。汶川地震后,四川省也在思考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

    4·20芦山地震发生后,四川省政府部门对接公益组织的工作也迅速展开。彼时,由共青团四川省委牵头的雅安抗震救灾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服务中心,在芦山街头的雨篷中成立,它代表着四川省政府正式建立起一个与社会组织对接的接口,同时提供服务和有序引导。

    “当时除了做好保障和补给,我们还要做三件事儿,第一是报备,来的社会组织要在我们这里登记,能做什么、要做什么、有什么资源,第二中心来进行有序派遣,第三是将灾区的需求集中形成项目主动去找社会组织对接。”四川省雅安团市委副书记赵龙对《公益时报》记者说。芦山地震后一个月内,四川政府为服务中心在雅安特批了一处办公地点,供各地而来的社会力量在此办公、沟通、更好地投入工作。

    赵龙作为当时抢险救援的指挥者之一,也亲历了多次灾后救援,他最大的感慨,就是政府与社会力量的对接正在变得有序、高效。

    2014年3月,由四川省市总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等群团组织组成的省市社会管理服务组,共同发起成立四川省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

    当年的雅安抗震救灾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服务中心只是一个尝试。从雨中的服务点、到服务中心,再到群团中心,一个连接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平台完成升级。

    灾后重建中,雅安市以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为平台,通过建立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外地组织陪伴式孵化、政府购买服务三种方式,支持、培育永远“不走”的本土社会组织,促使公益服务在基层灾区落地生根。

    一年的成绩单

    群团购买社会服务项目21个、项目资金合计1255万元,通过群团基金会累计对接公益项目178个、项目资金2.11亿元,累计联系企业90余家,争取意向性合作资金达4000万元,编制和储备公益项目1368个……这是群团中心成立一年来交上的成绩单。

    “我们的角色更像是政府和民间社会组织之间的纽带,一边把政府的需求和更多资源对接给社会组织,帮助他们申请政府购买机会,辅助民间组织成长,一边把民间组织的需求统一对上反映,把社会力量通过我们的协调安排到更需要他们的地方。”赵龙说道。

    两年过去,不少外来社会组织在项目结束后已从灾区撤离,但灾区长远发展,离不开长期持续的专业社工服务,社会组织本土化需求迫切。

    芦山地震发生后,全国700多家社会组织先后来到灾区开展各类服务,成为应急抢险和灾后重建中的一支有生力量。“社会力量在灾后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外来社会组织具有流动性、短期性,但是也有很多成熟的组织,在他们身上我们能学习到很多适合本土组织发展的经验,所以可以通过努力培养一批本地社会组织,留下一支不走的队伍参与地方社会治理。”赵龙如是说。

    “4·20”芦山地震后,民政部在2013年4月22日发布《关于四川芦山7.0级强烈地震抗震救灾捐赠活动的公告》,不再公布民政部捐赠账号,也没有再指定几个固定的基金会来接受社会捐赠,而是鼓励个人和单位向任意有救灾宗旨的公益组织和救灾部门捐赠。

    当政府释放出积极信号,公众的爱心集结多了一份自主选择,捐赠向理性和自由回归,紧接着,社会捐赠数据让所有人对公益组织的表现刮目相看。据基金会中心网发布的报告显示,截止到2015年4月20日,全国共有339家基金会参与雅安地震紧急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累计募集款物18.92亿元,震后两年累计支出款物13.81亿元,占总募集额的73%。

    面对如此大量的社会资源,群团中心也希望能引导社会组织有序使用,不要资源重复或浪费,但赵龙表示,并不会干涉社会组织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营造公益生态圈

    据赵龙介绍,群团组织和服务中心的模式已经在四川省逐渐铺开,在100多个乡镇设立群团中心的服务点,这样做是为了能够发挥社会组织的优势,让触角更加深入民间。

    赵龙说:“灾害发生后,政府和军队肯定是最重要的力量,但是社会组织的优势也很明显,他能更加细致、深入,更具有人文关怀,如果说政府力量照顾的是面,那么民间力量和社会组织照顾的就是点,这样点对点的帮扶就需要我们把触角更深入。”

    “一天公益”是宝兴县震后成立的首家草根NGO组织,8名工作人员中5名是宝兴本地人。组织负责人徐淑表示,自2014年成立以来,在很多方面获得了政府的帮助扶持。“办公场地是灵关镇政府提供的,可免费使用两年。去年,还从宝兴县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争取到2个项目,共4万元经费。这笔经费维持了机构的正常运转。”

    成都市义工联合会负责人苏世杰表示,雅安鼓励外来社会组织吸纳本地志愿者参与服务,儿童关爱中心的社工几乎全是雅安本地人。他认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本土社工可以长期留下来推广服务项目,“这是一个可持续发展模式,培育不走的公益力量是工作目标之一。”

    赵龙说,未来群团中心希望能够通过建立更多服务站,尽最大能力撬动地方资源的配套,为民间公益组织争取更多资源和政府购买,形成民间组织的合力,探索常态化、专业化的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