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新闻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10版:专题
   第11版:专题
   第12版:专题
   第13版:新闻
   第14版:新闻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国际
我看到的凉山也许跟你想象的不一样
志愿服务时间可兑换带薪假期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10版
专题

第11版
专题

第12版
专题

第13版
新闻

第14版
新闻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国际

新闻内容
2015年08月11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我看到的凉山也许跟你想象的不一样

    磨盘乡蘑菇村红丝带卫生室

    (上接06版)

    中华红丝带基金专职副秘书长 叶大伟

    2009年5月4日,我和同事第一次到凉山考察项目,确定今后是否将这个地方纳入我们的项目资助点。也因此有了后来的N次大凉山之行。有几个故事特别想讲给大家听。

    第一次到凉山探访一户艾滋病感染者家庭时,看到屋子里有两个方形铁皮柜子,我好奇地揭开盖子,发现里面空空如也。我问这是用来干什么的,他们说是政府发给他们用来装米的。这户人家和很多彝族人一样,屋子正中地上有一个坑,坑周围有三块水泥砖,砖上面架着一口锅,锅里还盛着当地经常吃的酸菜水。锅旁边有一个簸箕,里面装满了灰麻麻的煮熟的土豆,簸箕旁边敞开着一个蛇皮口袋,里面装满了蔫得发皱且生满芽的生土豆(五月份当年新土豆还没有成熟,只能吃上一年的陈土豆)。我问这个家庭的男人,你们早饭吃什么?洋芋(土豆)蘸水(酸菜水),他答。午饭呢?洋芋蘸水。晚饭呢?一样。

    吃的不好并不是这个家庭最大的困难,对他们家挑战最大的是毒品艾滋病带来的灭顶之灾——丈夫因为吸毒败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感染了艾滋病,经性传播又传染了妻子,妻子一气之下喝农药自杀,被村里人送医院抢救过来,但两只眼睛彻底失明了——相信他们还要承担一笔不菲的抢救费用。

    作为金三角毒品入境中国内地的陆路通道,毒品和艾滋病的泛滥导致的家贫人亡的悲剧在大山深处屡屡发生,令人唏嘘不已。

    还有一次,在凉山酒店里看电视时无意翻到了“凉山新闻联播”,看到了一条令人匪夷所思的报道:某年某月,某某县妇联在某某乡开展“三Xi(音“喜”)工程”。因为没看字幕,我还纳闷什么叫“三喜工程”,心想这里妇联工作真是有特色。原来内容是讲该县妇联在乡村,召集青壮年妇女在一起,教她们如何“洗手、洗脸、洗脚”——这就是所谓的“三洗工程”!谁能想到,21世纪都过去10年了,人类家庭中最讲卫生、最关注家庭成员健康的女性,居然需要有人来专门教洗脸这件事情!

    凉山彝族,解放前一直处于农奴社会,没有经过封建社会这一历史时期,当地人称之为“一步跨千年”,因此基层社会生态处于如此阶段,深层次原因可想而知。

    2013年8月又一次去凉山,在看望受到我们机构艾滋病母婴阻断项目支持的家庭时,发生了一件令人好笑但备感温暖的事——我随着当地的村妇幼保健员去一户家庭探访,到大门口时妇保员大声拍门叫道:“保护他妈!保护他妈!”我当时愣住了:我也不是黄世仁或什么土匪恶霸流氓,为啥我来了就要“保护”他妈呢?于是就问当地工作人员,她们哈哈大笑,说“保护他妈”就是“保护的妈妈”,这家的第二个孩子是通过母婴项目支持在医院生下来的,孩子检测艾滋病是阴性,所以给孩子起了个汉族名字叫做“保护”。他们是用一种最淳朴的方式表达着对外部关心他们的人的一种感激之情。

    时值今日,中华红丝带基金已经在凉山教育、卫生、妇幼、防艾、“造血”产业扶持等方面投入超过3000万元,受益人群也数以万计。我本人也从最初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片面观点转变为六年之后更加客观、冷静的态度。

    让更多的彝族同胞享受国家发展的成果,让,既需要当地政府和群众的不懈努力,也需要社会各界爱心力量把好的资源、项目、模式带到凉山,帮助彝族同胞早日过上健康文明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