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封面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新闻
   第08版:新闻
   第09版:封面报道
   第10版:专题
   第11版:专题
   第12版:专题
   第13版:专题
   第14版:年检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2014)年度工作报告摘要
反思公益创投项目:思路决定出路

版面目录

第01版
封面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新闻

第09版
封面报道

第10版
专题

第11版
专题

第12版
专题

第13版
专题

第14版
年检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15年11月17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反思公益创投项目:思路决定出路

    广东省廖冰兄人文艺术基金会总干事

    杨汉淳/文

    随着几年前政府开始关注和支持社会组织发展,许多一线城市纷纷开始启动市、区级公益创投大赛,市级政府支持公益创投项目的资金基本都达到千万级别,区级达到百万级别,每场大赛提交的项目基本都是几百个,很是热闹。民政系统、团委系统、妇联系统都纷纷设立了自己的公益项目大赛,一时间百花齐放,让社会组织如沐春风。然而,仔细看过相关的资料之后,感觉资助方还是有不少地方其实可以做得更好,于是抛砖引玉,与诸君共勉。

    打造精品项目更重要

    公益创投资助项目偏多,但不太重视质量。在十万级别的项目计划书里,很多都是山寨的,或者看着似曾相识。

    一个资助金额十万要做一年的项目和一个资助金额一百万做一年的项目,机构领导和工作人员对待这些项目所花的精力和前期的准备工作一定是有很多差别的。看看国内一些资助金额达到百万级别的公益项目,一般都会有较为丰富的前期调研或者基础数据作为基础。

    资助一百个不怎样的项目,不如集中资源,资助十个品牌项目,让这十个品牌项目去代表这个地区公益服务高度,做出成效,总结经验,成为模型,通过横向纵深开拓,衍生发展。如果资助方没有这个意识,那么其实资助的项目再多,还是会走着以往项目指标和产出很多,但是成效难以衡量的老路子。

    可持续的项目才有意义

    公益创投,顾名思义,应该是支持大家在公益领域探索,创新的。但是发现一些市级的公益创投的项目都是换汤不换药,个别运作了十多年的机构还是拿了以往做过多年、成效一般的项目提交,也拿到十多万的资助。

    看清问题的本质是关键。近几年到处都在喊社会创新,真正做到创新的却没几个。每一个地区都有其自身独特的人文、历史、习俗、宗族关系,所以不加思考地照搬的所谓社会创新项目都没有长久运作下去。究其原因,是很多组织都没有去思考社会问题表象与本质的内在逻辑。所以做计划时都是用现有的活动,捆绑成一个项目,设定一个宽泛的目标,执行团队看到计划书也就是以完成指标/产出为导向,而不是以目标/结果为导向。为了项目而项目的这些项目基本可以知道成效的评价都是没有办法准确地在结项报告里说明的。

    作为资助方,挖掘能有效匹配社会问题,创新性地整合资源,用不同以往的思路,实现更好的社会效益、能持续运作的项目是应有的责任。通过辅导、支持、链接社会资源,让项目高效运作,服务到既定的目标群体,能达到既定的成效,是作为资助方应该努力的方向。

    支持人力支出更具意义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然而各个公益创投的思路却是钱要花在弹药上。如果没有粮草供给,那么最终只会逼着各个公益组织做大弹药价格,回来补贴粮草。这是何苦呢?

    做过公益组织的都会知道:公益项目最大的支出其实是人力成本。很多公益组织的场地多是热心企业和政府免费提供,所以场租一般都不会很多。一般而言人力成本会占到整个机构的支出的60%~75%,寄希望于资助25%~40%的物资成本,去让公益组织自己去解决人力成本是不现实的。

    如果政府主导的公益创投想做出影响力,其实应该将资助方向转向资助人力成本,让机构可以放开手脚,最大限度地向社会筹款、募捐、推广其项目,争取最大的支持。公益组织为了留住工作人员,也会尽全力去拉动更多的资源,做衍生项目,以便项目结项之后还可以用项目养人。

    辅导和支持是有效资助关键

    公益创投的资助方应该提供足够强有力的辅导和支持。如果我们定位于支持公益的创新投资,那么针对公益机构的创新能力,是否应该提供一些适当的培训呢?比如,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创新的案例是怎样的、我们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如何做社会调研、如何分析社会问题的根本原因和用创新的手法解决这些社会问题。如果还是简单地认为公益创投只是简单地做个审核、资助、评估,那么被资助方做了这个项目之后,可以获得的经验和能力的提升就会非常有限。

    公益创投的资助方应该考虑如何通过资助公益组织做公益项目之后,获得项目的计划、执行、监督、控制能力,对机构的服务项目开展都有裨益。通过一整套的资助体系规范公益组织的运作,并且通过定期组织交流会增进各个项目执行团队间的交流,邀请在特定领域有一定经验的公益组织负责人和专家分享他们的案例经验,让被资助方甚至可以借鉴兄弟组织的经验,不断提高机构本身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解决社会调研能力的短板

    浏览过百多个公益创投资助项目的项目计划书,基本没有呈现做过需求调研的痕迹:一、做过怎样的社会调研;二、社会调研的方法是怎样的;三、社会调研的数据分析结果呈现怎样的问题;四、最关键的问题是哪个;五、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怎样的途径可以获得解决;六、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做的服务和解决问题有什么关系。

    当这些前期的调研没有做的情况下,项目的内在关联性就不强,如何自圆其说成为每一个写项目计划书作者最头疼的事情,而且基本都是在三五天之内就赶出来的项目计划书,计划书的质量也可想而知。

    如果公益创投资助的项目都是五十万乃至百万级项目,不仅可以用海选、媒体宣传、专家评审投票等形式吸引大家的注意,还能形成有效监督。项目哪里不好,大家都可以来吐槽,提高参与度,项目必然更加完善。在这样一个氛围下,我们也有理由相信,申请的组织也会敢于投入资源去做社会调研,做出来的项目技术书也会更有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