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封面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新闻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09版:封面报道
   第10版:新闻
   第11版:新闻
   第12版:趋势
   第13版:新闻
   第14版:国际·案例
   第15版:寻找慈善传统
   第16版:公益第一访谈
谁在阻击营养贫困的代际传承?

版面目录

第01版
封面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09版
封面报道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新闻

第12版
趋势

第13版
新闻

第14版
国际·案例

第15版
寻找慈善传统

第16版
公益第一访谈

新闻内容
2016年02月16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谁在阻击营养贫困的代际传承?

    ■ 本报记者 张明敏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坝湾小学外,黄浩终究还是没能守住他开设了近5年的小卖铺。2011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国家营养改善计划”后,提倡校方加强学生营养,得到不少社会组织响应,这一度被黄浩看成了小卖铺“腾达”的优良机会。但随着计划的实施,他的生意竟每况愈下,这使得黄浩觉得度日如年,几番挣扎后,他最终无奈关掉了苦心经营了5年的小店,改作它行。

    击垮黄浩的并不是他的经营策略问题,而是紧邻的这所小学在国家营养改善计划政策下开启的一门名为“食育”的课程。校内开设的课程和校外经营的店铺,两者本该毫无联系,眼下却发生了连锁反应。

    国家政策与民间“两翼”

    2011年10月26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699个县(市)、约2600万在校生中开展试点,中央财政按照每人每天3元的标准为试点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后又升至每天4元。同时,统筹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将学生食堂列为重点建设内容,切实改善学生就餐条件。

    张倩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与营养安全研究所主任,2011年国家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后,她所在中心承担起了这一计划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在张倩看来,国家营养改善计划前、后孩子身体状态呈现着明显变化。

    “2011年之前,冷锅、冷灶、辣椒拌饭在贫困地区学校并不新鲜,有些地方孩子中午不吃饭,晒会儿太阳,下午放学就回家也是常事。2011年之后,有了国家营养改善计划投入,一些学校想着法子给学生加餐,孩子吃饱饭的问题逐渐缓解。”张倩对《公益时报》记者表示。

    但张倩也同时看到,即便让孩子吃饱饭,有些学校的营养搭配仍然有着提升空间,怎样让孩子吃得饱又吃得好成为张倩的下一个担忧。

    张倩的担忧并不无道理,除了国家推行“营养改善计划”外,民间也有着不少社会力量关注到了贫困地区学校的营养问题,中国扶贫基金会“爱加餐”项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健康活力计划”项目,在国家这张“营养改善计划”编织的大网下,正为其积极添砖加瓦。

    几年下来,不管是国家政策还是民间发力,在孩子营养问题上都显得是那样的殊途同归。

    从“吃饱”管到“吃好”

    2012年3月,“国家营养改善计划”推行至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至今还担任该区教育局营养办主任的杨宗浩还记得,国家政策性4元一天的营养餐补贴肯定是好的,但究竟怎么实施,效果如何评估令他当初有些犯难,而有了社会组织参与后这些问题又迎难而解。

    “当时为了完成国家营养改善计划,请了云南大学营养研究所的专家来制定食谱,想要让学生们吃得饱,又能吃得好,这可并非易事。”杨宗浩对《公益时报》记者表示。

    早在2009年时,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青基会”)走访了安徽、云南两省后,发现当地学校营养缺乏的现实,开始在两地援建100所“希望厨房”,并引入“亿滋中国”企业加盟。这一年,中国青基会正式向公众推出“希望厨房”公益项目。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共计有372所义务教育学校,共计89052人,一些学校的厨房设备设施很差。国家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以后,通过社会组织力量介入,隆阳区现在已经有19所学校获得了“希望厨房”设备。厨房改造了,吃饭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如何才能吃得更有营养却成了新课题。

    2014年,中国青基会、中国疾控中心和亿滋中国,三方又推出“亿滋希望厨房——营养健康活力计划”,旨在通过“营养教育”、“美味菜园”、“积极运动”三大项目,帮助农村学生从小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意识,为农村地区开展营养教育提供可借鉴的模式。 (下转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