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新闻
   第08版:新闻
   第09版:封面报道
   第10版:专题
   第11版:专题
   第12版:专题
   第13版:专题
   第14版:专题
   第15版:专题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治沙:“公益+商业”模式的好开始?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新闻

第09版
封面报道

第10版
专题

第11版
专题

第12版
专题

第13版
专题

第14版
专题

第15版
专题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16年05月10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治沙:“公益+商业”模式的好开始?

    王文彪与当地学生共植一棵树

    整装待发的植树队伍

    亿利东方学校学生代表参加植树

    牧民代表孟克达来作了发言

    “库布其沙漠沙尘天气减少95%,生物种类增长近10倍,当地10多万人已脱贫致富,与1988年相比,现在降雨量增加了6倍。”亿利资源集团董事长王文彪掷地有声地用数据给内蒙古库布齐沙漠28年的变化做出了总结。

    28年前,身为一名旗(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秘书的王文彪被派到库布其沙漠腹地一家盐厂当厂长。“那厂离旗政府仅60公里,旗长来看我们,要跑3个多小时,还得领个刨沙的,扛一个锹,刨完沙子,车才能动,可见沙漠的工作环境是多么艰辛。”王文彪说。

    望着越来越难以逾越的无边沙海时,出生于沙漠,成长在沙漠的王文彪深刻地意识到治沙已经刻不容缓。但具体怎么做,他心里还没谱。起初他和厂里的50多名员工一起拿起铁锹,担起箩筐,笨拙地在漫漫黄沙之中种下一棵棵生命之树。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些树木渐渐长成了一排排护卫队,守卫着赖以生存的盐湖和企业。此外,为了能更好地外运产品,王文彪带领员工,历经十年多的努力,修建了5条穿越沙漠的公路。

    但是真正使得库布其沙漠有了翻天覆地变化的,则是一种“商业手段引入公益,公益思维引入商业”的模式。

    “公益+商业”模式

    实现造血功能

    亿利的发展主要是依托政府政策性支持,由企业进行公益化投资、产业化开发,并鼓励农牧民进行市场化参与,让生态与经济相辅相成。按照王文彪的概括,就是“一个模式、两个循环、三化机制”。

    一个模式即可持续公益的商业治沙模式,通过沙漠生态经济的促动,让沙漠生态环保公益得到了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经济、民生”的共赢。

    两个循环是沙漠生态经济循环和沙漠生态社会循环。沙漠生态经济循环将沙漠生态经济模式简化成四环节:防沙治沙,生态修复,土地整治,沙漠产业开发。沙漠生态社会循环则包括五个环节:防沙治沙,产业开发,民生改善,民族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不论哪种模式,前阶段基本以公益为主,后阶段开始追求产业及利益。

    三化机制包括了市场化、产业化、公益化。市场化即通过市场行为和企业投资,整合多元力量共同推动沙漠事业。国家先后出台了林权制度的改革政策,颁布了《防沙治沙法》;内蒙古推行“禁牧、休牧”和“谁造谁有”的林业驱动机制,农牧民以市场化行为承包种树种、草种、药材,通过企业多元化方式引进外企、国企和民企形成联合投资体,共同参与生态经济发展,推动沙漠事业。

    产业化即始终坚持防沙绿化与发展经济相结合。一是在植物选择上,种植沙柳、柠条等生产饲料,交给农牧民养牛养羊养骆驼,废弃物还可改良土壤;二是在林间套种甘草等药材,发展天然健康产业,既防沙固沙,又形成了立体复合循环产业链,沙漠经济反哺沙漠治理。

    公益化即先公益、后生意,先生态、后经济。28年前,从生产一吨盐提取5元育林基金治沙,到现在捐资总资产30%永续收益持续治沙,长效的公益财务安排保障了沙漠生态公益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沙漠里盈利,确实是个难题。王文彪表示:“我们走了20多年,也犯了不少错误,但是我觉得现在这条路应该是对的,就是把公益和商业的模式结合起来。在沙漠里做事业,必须先有公益的行动,才能有后面的商业投资。不过,这个周期很长,先把沙漠治理好,有了好的生态环境,才能创造经济条件,才能进行后面的产业。”

    目前,库布其治沙产业基本已经实现了收支总平衡,往后便可盈利。王文彪表示,如果将其掌握的核心技术进行推广,能为中国整体治沙业带来革命。“我们发明的‘水气法植树新技术”突破了沙漠植树的世界性难题,能使沙漠植树的成活率由20%提高到85%以上。”

    记者走访发现,从库布其沙漠的七星湖出发,2小时车程内的沿途已看不到一片“纯沙”,几乎每处或多或少都有植物存活。经过28年的探索和治理,在如今的库布其沙漠,沙尘天气比治理前减少了95%,降雨量增长了6倍,生物种类增长了10倍,荒沙荒漠真正变成了绿水青山。

    30余年扶贫10万人

    28年来,亿利致力于从沙漠到城市的生态环境修复,一手抓治沙,一手抓治霾,通过绿色化经济手段修复生态,种植甘草制药,种植沙柳制作肥料和饲料,用沙子开发环保建筑材料,踏上了沙漠征途。

    其中一位受益者、牧民孟克达来表示,沙区的村民以前都往外跑、渴望走出沙漠走出大山,自从有了亿利的生态致富模式,全村都陆续回来了,现在通过种树、护林、开饭馆、经营越野车沙地旅游等,每年都有20多万(人民币)的收入。“没想到自己也能为生态建设尽一份力,很自豪,”他略带羞涩地搓着手说,“眼看着小时候习惯的沙漠一点点变成绿洲、生活条件不断改善,觉得很幸福。”

    28年坚持,带来的变化令人震撼:从巴彦淖尔机场出发,不到半小时的车程,就能看到库布其沙漠连绵起伏的身影,路边成片用沙柳等植物做成的一米见方的网格埋在沙漠里,这些网格保障了道路的安全,也抑制了沙尘。继续向沙漠深处前行,第一批种下的树木已然成林。

    据统计,28年来,亿利资源集团已控制沙化面积达1万平方公里,并将6000多平方公里的沙漠变成了土地。目前,库布其沙漠的沙尘天气已大幅减少,经常可以在沙漠中看到狼、狐狸、野鸡、野兔的足迹。更令人惊喜的是,白鹤等一些鲜有的野生动物也经常出现在库布其清澈的湖边。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主席习近平亲切关怀鼓励亿利资源集团董事长王文彪等为代表的治沙人,并谆谆嘱托:“沙漠治理确实不容易,必须做好这项工作,我将持续关注和支持这项事业。”倍感温暖和鼓舞的王文彪带领亿利资源郑重立下军令状:5年再造1万平方公里沙漠绿洲,扶助10万农牧民脱贫致富,绝不让沙区群众在中华民族全面小康的百年征程中掉队。

    据王文彪透露,10万目标农牧民脱贫主要有2种途径:通过与国外先进技术合作在几大沙漠中种植甘草300万亩,带动5万人脱贫;通过建设100万亩“中国沙漠绿色安全食品基地”,再实现5万人脱贫。他强调,治贫必先治沙,沙区扶贫是全国扶贫攻坚更难啃的一块硬骨头,“荒漠化贫困治理有3难,一难在生态环境恶劣,二难在生产要素匮乏,三难在技术水平落后”。

    从最开始在库布其沙漠求生存投入治沙,到逐渐将治沙本身发展成为产业,生态修复从公益型向服务型转变,“库布其模式”越来越被瞩目。王文彪自豪地表示,在巴黎气候大会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组织发布了《库布其沙漠生态财富和模式报告》,肯定中国荒漠化治理取得的积极成效,面向全球推广中国库布其模式。

    据其介绍,报告认定,亿利资源治理库布其沙漠创造的生态财富达4600多亿元,创造出100多万人次的绿色就业,带动了10多万沙区群众生态脱贫。联合国副秘书长阿赫塔尔认为,库布其模式生动诠释了中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战略,为世界更多沙漠变为绿洲带来了可能和希望,库布其模式成为中国送给世界的一份生态厚礼。(张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