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新闻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09版:封面报道
   第10版:新闻
   第11版:新闻
   第12版:专题
   第13版:专题
   第14版:专题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2016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卓越奖
居家养老的社会化探索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09版
封面报道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新闻

第12版
专题

第13版
专题

第14版
专题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2016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卓越奖

新闻内容
2016年12月13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居家养老的社会化探索

    乐龄开展老年妇女艺术支持活动

    大爱书院养老中心为入住长者提供由知名专家学者授课的 生、艺术类为主的教育文化服务

    机构养老难,居家养老不易,一线城市如何应对日益变老的人口结构,已经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现阶段,无论是政府开办的公益性养老机构,还是市场主体经营的营利性养老机构,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设施不全、服务不到位、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因此,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正在各地蓬勃兴起。

    但在实际调查中发现,目前社区养老模式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实践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如政府投入资金少,民间资金涉足不多;民办养老助老机构数量少、档次低;专业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社区服务志愿者人数偏少,参与度不高。

    如何在紧迫的形势下尽快探索出适于各地的社区居家模式?先行者中是否已有可以被借鉴的案例?

    政府主导资金投入

    促进社区养老发展,首先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助老养老工作的资金投入。在社区老年服务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作用相当重要。特别是在资金投入问题上,如果资金得不到保证,社区老年服务的硬件设施就无法建设和维护,服务的队伍就难以扩大,服务的水平也就难以提高。有专家建议,可考虑将发展老年福利服务事业的资金列入政府的财政预算。

    在我国,社区居家养老实际早已得到政策上的支持。民政部制定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中就指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应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新修订并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也明确指出,“国家建立和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据此,2015年,北京市民政局等部门联合下发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功能的通知,明确表示,“北京市级政府将通过一次性项目协助方式,对全市养老照料中心和养老机构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功能给予支持”。

    据了解,北京市民政局根据各养老照料中心和养老机构的年度项目情况,确定支持项目清单,按照每个项目20万元标准,一次性拨付项目补助,每个中心和机构享受市级补助累计不超过200万元。

    而在此一年之前,上海民政部门就已经调整了社区居家养老的相关政策,按“轻度、中度、重度”三级照护等级的服务量分别设定服务小时的补贴单价,补贴资金由市、区两级福利彩票公益金各出资6000万元,其余由两级财政按1:1比例承担。

    实际上,目前养老项目也大多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开展的,但无论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有多大,服务都是存在期限的,如何让社区养老机构和模式获得长久的发展,还需从机构和模式身上创新,提升其有效性,保障资金来源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社工及志愿者队伍建设

    在社区居家养老中,专业社工及社区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必不可少。一方面,这需要大中专院校优化自身专业设置,加快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原有非社工人员的教育培训。

    然而,对于民间老年服务机构来说,薪资是一个主要的生存关键,随着政府鼓励市场资本进入,不少企业同时开设机构承接政府项目,使得原本的社会服务机构的生存越发困难。另外,养老行业本身的服务对象也让很多年轻人不愿涉足,这也是此类服务机构面临的人才困境。

    今年39岁的王艳蕊已扎根社区工作近10年,从全职一人到团队三十多人,她成立乐龄老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专注于社区居家养老,摸索出社区为老服务模式,通过为社区老人提供日间照料、上门服务、困难老人手工援助、社区老人互助平台多种方式,以“以老助老”的方式让老年人实现了“老有所为”。

    2006年,王艳蕊成立石景山区乐龄合作社,介入社区养老工作。最开始,合作社主要依赖青年志愿者,接受培训后再为高龄独居老人进行上门探访服务。但后来实践证明,青年志愿者的流动性非常大,也很难在短时间内与老人建立信赖关系。后来,王艳蕊采取社区动员的方式,依靠大量社区老年志愿者,组织老年人互助,并支持老年妇女开发手工艺品,让老人感受到自身价值,实现有尊严的晚年生活。

    同时,乐龄对青年志愿服务进行了改进,通过乐盒助老工具包使用,老人与志愿者可以在游戏环境下熟悉彼此,也方便了青年志愿者对老人的无缝志愿服务。

    最终,乐龄摸索出了一整套社区为老服务模式,包括为社区老人提供日间照料、上门服务、困难老人手工援助、建立社区老人互助平台等多种方式。

    社区多元化资源整合

    除了让老人安度晚年外,让老年人老有所学、学有所乐,也是社区居家养老的服务特色之一。所以,鼓励社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活动场所向社区老年人免费开放,也应是工作重点。

    在上海远郊的奉贤区,老年人口已经占户籍总人口的28.9%,其中,农村老年人口又占了半数以上,这里探索的宅基睦邻“四堂间”养老新模式,让老人养老“不离乡土、不离乡邻”,颇有借鉴意义。

    宅基睦邻“四堂间”是利用农村地区闲置的宅基房屋,通过基础设施改造,为本宅基(村民小组)独居、高龄、困难等老年人提供就近养老服务,承载了吃饭的饭堂、聊天的客堂、学习的学堂、议事的厅堂四大功能,实现了农村近邻养老。

    “以前家里人少,在家烧一顿吃一天,剩菜也不舍得扔,吃饭就对付对付。现在来‘四堂间’吃,3~5元就能吃上荤素搭配的营养餐,省得自己洗菜烧菜洗碗,又能和老邻居们一起学习聊天,听听健康养生的讲座,参加义诊活动。”奉贤区庄行镇西校村的相伯贤老人说。

    据了解,上海在“十三五”期间将建成2000个类似的示范睦邻点。

    在杭州西湖区双浦镇小叔房村,村里的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也在打造类似的居家养老服务综合体。在小叔房村的照料中心,老人们可以饶有兴致地看书、看电视、打牌,约580平方米的照料中心内,老年食堂、休息室、心理疏导室等一应俱全。而在杭州下城区天水街道,一提到“女儿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附近老人也都连连夸赞。这个综合服务站以社区准物业服务队伍、街道应急服务队伍以及社会专业机构为依托,全年无休,每天24小时提供便捷服务。

    据了解,杭州通过提升社区为老服务水平,扩大政府购买服务,大力发展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居家养老15分钟步行圈,形成主城区社区托老机构和老年食堂的全覆盖,让更多老人可自主居家养老。目前,全市已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2193家,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573家,享受政府购买居家服务的老年人已达5万余人。杭州制定了统一的养老服务评估表格,对老年人进行综合评估,对符合条件的老年人由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定期举办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培训,大大提高护理员的专业化技能。每年,杭州市民政局都免费为护理员开设培训班,已免费培训护理员数千名。

    探索社会化平台载体

    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和融资的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社会机构与个人投身养老服务事业,探索不同层次的养老助老事业,可为社区助老养老添加更加多元化的色彩。

    2012年2月,“北京爱晚中心”在京揭牌,这标志着中国最大的社会化养老服务示范工程——“爱晚工程”在全国的布局已成雏形。大爱城模式依托养老服务、养老医疗、全龄教育和现代农业四个产业来支撑养老社区。

    其中,居家养老服务模式采取“1+1”模式,即选择产权养老物业,附加养老服务协议,两份合同促进产权养老物业增值,保障居家养老需求。机构养老服务模式则采取“会员制养老”方式,老人可根据选择居室的大小和服务种类的不同,缴纳不同的入门费,按月支付的费用则涵盖每月的房屋租金、居家服务费用、护理服务费用、餐饮费用、社交娱乐费用等。视客户的身体状况和所需的服务内容不同,月费的价格不同。

    今年,大爱城又通过整合教育文化资源与养老服务资源,打造了独特的书院式养老创新模式,使养老模式具有“可以满足精神需求”的核心价值,以此实现老年生活阶段身体健康与精神愉悦双丰收。

    诚然,社会化养老的实现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并且在此过程中,如何充分调动起各方潜力,建立公正、公平、透明化并照顾到最广大的老年人,兼顾弱势少数群体,一套井然有序的市场机制的建立依然任重道远。

    (综合各家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