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人物
   第08版:特别报道
   第10版:专题
   第11版:专题
   第12版:专题
   第13版:专题
   第14版:专题
   第15版:专题
   第16版:专题
社会组织如何解决社会问题
互联网时代,行动与坚持带来创新
我眼中的公益、商业之争
打破行业边界 引领和催化社会创新
中国新势力·金鸡湖论坛在苏州举行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人物

第08版
特别报道

第10版
专题

第11版
专题

第12版
专题

第13版
专题

第14版
专题

第15版
专题

第16版
专题

新闻内容
2017年10月17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公益时报》社社长刘京:
打破行业边界 引领和催化社会创新

    中国从改革开放到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仅用了30年的时间,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在一定体制上的优越性;另一方面,在过去10年中,有体制背景或借助体制背景的公益组织,凭借其链接的体制资源和平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创造性,以社会化手段,成功动员、整合资源,更高效地找到社会痛点、解决社会问题。

    众所周知,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财富积累的速度在不断增长,企业家开始思考财富的意义,开始积极关注和参与社会事务。2008年以来,我国的社会捐赠总量一直维持在每年1000亿元左右,这一数据和公益事业最为发达的美国相比,大约占美国的二十分之一;同时,我国的捐赠总量中企业家和企业捐赠占据绝对位置,在这1000亿元中,来自公众的捐赠占比仅为7%,而美国来自公众和家庭的占比是70%~80%。

    美国社会历史不长,早期移民众多,相互帮助和构建共同社区是美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征,宗教、财富分配观、志愿者精神等文化都驱动公众参与公益,公益事业以公众和公益组织为主体,政府在其中扮演倡导与政策兜底的角色,这与我国的公益实践有着很大差异:虽然我国自古就有济人危难、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但是受体制影响,我国公益事业的起步是以政府主导的公益组织为主,我国公益组织发展迅速。

    今天,我们的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尤其是在计划生育政策和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下,人民结束了原来的宗族生活,无论是城市还是发生巨大变化的乡村,都给公共管理和社会治理带来一系列挑战,引发新的扶贫、救灾、环境保护、教育等问题,摆在了社会治理者的面前。在新的“社区营造”潮流之中,我们更需要不断创新。

    公益不仅是解决一顿饭、救助一个孩子,更重要的是如何发动公众参与社会事务。我国与西方国家的体制、机制不同,公益事业的发展路径和运转机制也不尽相同,需要我们在充分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动员体制优势的前提下,不断打开思维边界、不断创新。

    “中国公益新势力”的“新”是创新的新,这种创新是建立在分享精神和利他思维基础上的、不受思维局限的一种突破。我们不要改变受助者的生活,也要改变自己,我们需要创造新的动员方式和规则来参与社会事务,需要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力量——包括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专业社工、志愿者等,不断打破所谓的行业边界,运用一切可运用的资源,寻求问题解决之道。

    有目共睹,专业社工力量的崛起值得关注:在以政府购买服务为主体的机制下,十年时间,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达到80余万人,发展了6000多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成立了590多个社会工作行业组织。

    可以看到,在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只要找到了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需求的路径,缔造奇迹所需要的时间越来越短。有充分理由相信,在社会组织的蓬勃发展下,在各行业融合创新的互动下,中国公益将迎来大众参与的黄金时代,社会问题将会得到更有效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