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新闻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09版:人物
   第10版:年检
   第11版:年检
   第12版:新闻
   第13版:专题
   第14版:专题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冰花”男孩对公益的提示
创始人更应成为“原料”
如何管理慈善组织的投资活动?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09版
人物

第10版
年检

第11版
年检

第12版
新闻

第13版
专题

第14版
专题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18年01月16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如何管理慈善组织的投资活动?

    不久前,《慈善组织保值增值投资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慈善投资稿》)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笔者认为,《慈善投资稿》在基本思路和逻辑上存在一些可商榷之处。

    谁对慈善组织投资最终负责

    《公益事业捐赠法》第七条规定:“公益性社会团体受赠的财产及其增值为社会公共财产”。《慈善法》第十八条规定:“慈善组织清算后的剩余财产,应当按照慈善组织章程的规定转给宗旨相同或者相近的慈善组织;章程未规定的,由民政部门主持转给宗旨相同或者相近的慈善组织,并向社会公告。”

    可见,慈善组织没有“所有权人”,其财产是“社会公共财产”,不属于国家、集体或个人。慈善组织的理事会是“社会公共财产”的受托人,对慈善组织财产的使用承担责任。所以,理事会对慈善组织投资活动拥有最大的话语权,也是第一责任人。

    当然,因为慈善组织享受了免税政策,所以政府有权力、也有责任监管其投资,但政府这个权力应该有一定的边界。

    一位曾为基金会管理资产10年的金融大咖看了《慈善投资稿》之后说:“整个方案就是管得过宽,管得过细。很多应该是理事会考虑的问题,他们都给考虑完了。政策制定者太自信了。”

    慈善组织应如何看投资风险

    任何投资都有风险,投资的本质就是通过管理风险而获得收益。

    “投资者适当性”是资本市场的基础性概念,证监会《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将适当的产品或者服务销售或者提供给适合的投资者”,也就是卖者尽责,买者自负。该办法还将慈善基金等社会公益基金列为“专业投资者”,不能享受“普通投资者”在信息告知、风险警示、适当性匹配等方面的特别保护。

    《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是金融界近期热点,对慈善界也有重大影响。因为它严禁金融机构“保本保收益”,坚决要求打破“刚性兑付”。而这两点正是慈善组织所偏爱的,也是一些政府部门的错误认识。例如,审计署因某基金会购买的银行理财不承诺“保本保收益”而欲认定其“存在风险隐患”。

    世界上没有所谓最好的投资产品。中金公司钱汝象先生说:“你不能根据自己的能力承担一定的风险的话,本身也是一种风险(Taking no risk is a risk)。”

    不同的慈善组织有不同的理事和员工背景、不同的资金来源和用途、不同的规模和目标,它们对投资风险的认识和承受能力也有巨大的区别。《慈善投资稿》在慈善组织投资的风险控制方面不宜做太多太细的统一规定。

    该如何借鉴他人的经验

    笔者发现,《慈善投资稿》借鉴的蓝本包括中国青基会、保险资金、企业年金、养老金和全国社保等投资管理办法。

    在投资管理中,组织架构、流程管理、投资范围、风险控制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割裂开来单独应用,否则会破坏其各种支持/制约等内在关系。《慈善投资稿》主要借鉴了投资范围和禁止项,但对相应的其他条款借鉴较少。在这种情况下,原有内在关系还是否成立?几个蓝本之间的内在关系是否存在不兼容的可能?这些都值得商榷。

    政府、行业、机构权责应分明

    笔者认为,政府监管要少而精,要给机构和行业留出足够的空间。

    政府部门应该是“踩刹车”的角色,不要同时承担“踩油门”的角色。金融市场变化很快,新产品不断涌现,《慈善投资稿》所列的白名单和黑名单是否也要经常修订?慈善组织千差万别,其投资需求和投资能力更是有天壤之别。因此,政府该管的是治理、流程、标准。例如,明确投资的会计核算方法,是采用市值法还是成本法?

    慈善组织投资的第一责任人是理事会,要强化其责任,也保留其应有的权力。慈善组织应该先弄清自己的资产负债和风险偏好(恐怕少有人认真想过这些),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投资管理制度(而非照抄中国青基会的),再弄清市场上那些产品的风险/收益/流动属性(要穿透),然后再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慈善行业组织可做的是,与金融行业携手,开展投资者教育,制定投资评价指数等团体标准,推动成立共同基金,为慈善组织投资创造一个正常的工作范围。

    慈善组织的投资不是慈善行为,而是金融行为。我们不仅要考虑慈善组织的使命,也要考虑作为金融常识的投资者适当性、资产配置、谨慎投资人准则等问题。

    最后重申,政府部门对投资的监管,关键的可能不是规定投资哪些产品,而是强化慈善组织理事会的责任,强制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鼓励成立专业性的行业组织,发挥行业自律作用。

    善泽君咨询联合创始人

    原中国慈善联合会慈善资产保值增值委员会筹备组组长

    刘文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