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数字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新闻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09版:封面报道
   第10版:新闻
   第11版:专题
   第12版:专题
   第13版:专题
   第14版:专题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公益第一访谈
一周慈善捐赠
近七成网友表示参与志愿服务时未被要求有专业能力
益数字
图片新闻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数字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09版
封面报道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专题

第12版
专题

第13版
专题

第14版
专题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公益第一访谈

新闻内容
2018年06月05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近七成网友表示参与志愿服务时未被要求有专业能力

    1.你参加过的志愿服务主要有以下哪些内容:

    A、帮助低收入阶层、贫困阶层的生活服务30%

    B、孤寡、残障人士、妇女、儿童权益保护、青少年教育与心理咨询等服务43%

    C、地震、水灾以及各类社会突发事件的服务12%

    D、其他各种社会生活综合类服务 15%

    2.你所参加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对志愿者是否有专业能力的要求?

    A、只征招有专业能力的人 23%

    B、没有要求,但要有相关培训 57%

    C、没有要求,也不需要相关培训 20%

    3.你认为专业志愿服务是否有必要尽快推广?应由谁来普及、建构和推广?

    A、当然有必要推广,由政府部门统一安排42%

    B、有必要推广,恐怕只能是民间NGO组织自行组织学习和专业培训 44%

    C、没必要推广,志愿者自己想办法提高专业素质和综合技能就行了 7%

    D、这是一个大命题,一时半会恐怕没那么容易 7%

    截至6月4日10时

    最近,发生在河南太康县的“王凤雅事件”被持续关注和热议。原本这只是一起普通的网络众筹,波澜起于王凤雅患病去世前后,网上有人指控其家人“诈捐”15万元,并将善款挪用于小儿子治疗兔唇。事后,经媒体、慈善平台和当地警方证实,家属募捐数额实为38000多元,且已将剩余款项捐给公益机构。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此前,一些关心小凤雅的志愿者和自媒体,在没有完全确认全部事实之前,就使用“重男轻女”、“诈捐”等容易挑动社会情绪的字眼,对此事做出了道德倾向明显的定性,这导致在事件初期大量批评指向了小凤雅家人。

    资深公益评论员张天潘撰文指出:复盘整个事件的发展脉络,可以看到,其中很多公益志愿者的部分做法和角色定位,存在颇多可争议的地方。

    在专业志愿服务方面,《慈善法》中有专门的“慈善服务”内容,其中明确指出:开展慈善服务,应当尊重受益人、志愿者的人格尊严,不得侵害受益人、志愿者的隐私;开展医疗康复、教育培训等慈善服务,需要专门技能的,应当执行国家或者行业组织制定的标准和规程。

    但目前在很多慈善服务中,志愿者参与过程中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有爱心却没有“专”心,有同情心却没有同理心,不当介入、过度介入甚至与服务对象产生矛盾的现象频现。

    北京博能志愿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翟雁认为,目前专业化问题已经成为中国整个公益慈善界的瓶颈。只有专业化的志愿服务才能真正帮助中国NGO发展,也才是可持续的志愿服务发展之路。

    公益需要专业素养,这是争议过后留下的公益启示。公益行动也只有从初级的道德驱动层面转型至专业驱动,才能让公益行动从感性的催泪悲情叙事转化为理性的润物细无声。

    就此话题,《公益时报》联合凤凰公益、问卷网推出本期“益调查”——为什么要尽快建构和规范专业志愿服务?专业志愿服务体系的建立对中国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究竟意义何在?

    本次调查共有1023人参与。调查结果显示,孤寡、残障人士、妇女、儿童权益保护、青少年教育与心理咨询等社会服务参与的志愿者最多,占比43%;帮助低收入阶层、贫困阶层生活服务的志愿者占比30%;地震、水灾以及其他各类突发或社会生活综合服务志愿者参与均为10%以上。

    57%的网友表示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发起机构对相关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素质没有硬性要求,但会在活动开始前给予内容讲解和基本常识普及的培训;23%的网友表示参与志愿服务时对方要求“只招有专业能力的志愿者”;20%的网友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对方既无要求,也无培训。

    关于“专业志愿服务是否有必要尽快推广?应由谁来普及、建构和推广”等问题,44%的网友认为有必要推广,恐怕只能是民间NGO组织自行组织学习和专业培训;认为应由政府部门统一安排的占比42%;认为此问题需靠志愿者自己想办法解决以及没办法解决的网友各占7%。

    网友留言:

    西江月明:我本来是喜欢参与各类公益活动的,也觉得做个志愿者很光荣。但事实证明我的想法太幼稚了,一堆人乌央乌央的跑到一个地方,干点莫名其妙的零碎好事,然后又没头没尾的就散了……这种志愿者,不做也罢。

    空空如也:我参与过几次国外NGO组织的志愿服务,专业水准和组织有序程度让人折服。这方面,咱还是得谦虚好学一些啊!

    湖南康雄:我是参加过汶川地震的救灾志愿者,当时的情况下,的确许多人都是不专业的。希望我们都能掌握专业知识应对灾难,希望全社会都能普及基础志愿救援知识,未来也许可以救助更多生命。

    ■ 本报记者 文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