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
   第06版:新闻
   第07版:人物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09版:新闻
   第10版:新闻
   第11版:新闻
   第12版:新闻
   第13版:专题
   第14版:社会创新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寻找新慈善传统
社会公益产品设计的六个常犯错误
如何让免费公益产品不再被拒绝?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人物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09版
新闻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新闻

第12版
新闻

第13版
专题

第14版
社会创新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寻找新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18年07月17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午后的奶察”:
如何让免费公益产品不再被拒绝?

    5% Design Action供图

    免费捐赠的公益产品(物品、服务等)一定会受到欢迎吗?并不一定。对于公益人来说,碰到受益对象不买账的情况并不少见。

    “乳腺癌是免费筛查的,但我们到农村去做筛查的时候她们并不愿意跟你去检查,要做大量的劝说性的工作。”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守护童年项目办主任白亚琴表示。

    来自台湾的5% Design Action社会设计平台创始人杨振甫也表示,在台湾也是如此,虽然有免费的乳腺癌筛查,但还需要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劝说,效果也不好。

    服务是如此,捐赠物资同样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明明好心好意捐赠,却被嫌弃或找不到受赠方的情况时有发生。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做呢,是抱怨、放弃,还是有更好的办法去解决呢?6月24日,在凤凰网社会设计周启动仪式上,来自公益、心理、设计、媒体、教育等不同领域的人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为了妻子的行动

    看到上面的这张图,你会想到什么?奶茶店?去喝个下午茶?

    如果告诉你这是乳腺癌的筛查车呢?去这样的地方做个筛查,是不是会觉得“萌萌哒”?

    这一设计出现在2013年的台湾,由杨振甫和他的团队完成。最初的起源是杨振甫对妻子的爱。

    杨振甫的妻子是一名社区护士,动员居民参与乳腺癌筛查是她的工作之一。为了让更多人参与筛查,需要挨家挨户上门去做动员,最终能来的却不多。

    2013年的夏天,怀着8个月身孕的妻子因为挨家挨户动员,把自己累进了医院,还差点流了产——由于生育困难,此前妻子已经流过几次产。

    作为设计师的杨振甫,看着病床上的妻子格外难受,“我在病床旁边有一个非常深刻的反省以及祈祷。我在想一件事情,我是做设计的,作为一个设计师可以帮助商业的品牌发展很棒的产品跟服务。为什么没有一个渠道让社会的专业人士跟设计师来帮助公共的服务,帮助社会的服务,帮助我们每一个人会享受到产品的服务。”

    能不能用好的设计改善癌症筛检的体验,让更多人愿意主动接受服务?杨振甫抱着尝试的心态,在Facebook上发出一个简单的邀请:有人愿意用空闲的5%时间,为公共领域,做出一点改变吗?

    没想到反响特别热烈,“很幸运的过两三天,网络上有七八十位设计说我们来做做看。”杨振甫回忆道。

    午后的奶察出炉

    要想有改变,首先要找到问题所在,免费的筛查为什么还不愿意参与呢?设计师们走进筛查车、走进现场去调研——虽然他们当中很多是男设计师。

    通过走访筛查的民众、前线医护人员、政府部门、心理学家等相关人员,他们一点点解开了“免费也不要”的谜团:

    对多数人来说,总觉得癌症离自己很远,没有动机去做检查,而且“不查就没事,一查就出事”是很多人的心结。在很多人的概念里检查是与痛苦相伴的。

    涉及私密部位,检查是周边却围着一圈人,会让人尴尬、不知所措,冰冷森严的筛查仪器,也让人望而生畏。

    此外还有一大堆的手续、表格要办。这一切最终导致了人们的望而却步。

    如何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乳癌检查的认知,让人心甘情愿地来参与呢?经过实地调研、资料搜集、脑暴设计以后,团队为乳癌筛查找到了一个全新的定位:“午后的奶察”。

    他们先首先把乏味的乳癌筛查车变成可爱的粉红色,粉粉嫩嫩的造型拉近了距离,给人暖暖的感觉。

    在下午茶时间,粉色的检查车直接开进了写字楼密集、都市白领集中的区域,车外搭起阳伞和桌椅。这样的场景让人放松警惕,取代模糊不清、封闭的检测环境。

    可以坐下、点杯饮品,一边等待,一边浏览饮品单旁的乳房健康贴士。走进精心装饰的车内,温馨的环境搭配舒缓的音乐,筛查也变得亲切起来。

    筛查完毕后,会领到空白的邀请卡,可以写给身边的闺蜜同事,也可以寄给家中的女性亲戚。原本冷冰冰的社区通知单变成了闺蜜寄来的下午茶包、关心和检查邀请。

    人性化的筛检服务,时尚跳脱的视觉效果,“午后的奶察”一推出就风靡了台北。

    跨界视角回应真实需求

    从2013年到现在,“午后的奶察”项目已经6年了,杨振甫和团队一直在持续跟进,不断完善。那么为什么杨振甫们可以,而原来的医护团队不可以呢?

    “他们实际上在过去第一线业务上面就没有办法做这件事情,你怎么去强求他们做更创新的方法?”杨振甫强调,一个专业的视角是有限的,要唤起一群其他专业人士帮助。

    造点发起人程志远的感受同样如此。他曾经尝试为农产品设计包装,在访谈农民的基础上,把在地里面耕种情景印在包装,希望通过包装让年轻人在城市里面可以了解到之前没有了解到乡村,建立形象的连接。

    在与人交流时,有人突然问道:“你这个东西卖得出去吗?”原先只考虑设计、文化的程志远一下子警醒起来,“原来真的让一件事情发生,需要不同跨领域的视角,而不是我们一个视角。”程志远强调。

    单一的视角往往会忽略受助对象多方位的需求,导致公益产品的不受欢迎。跨界的视角可以避免对受益人真正需求的忽视,跨界视角的碰撞则可以产生新的想法。

    在杨振甫癌症筛查创新设计的团队里就有医学、护理、公共卫生、社区背、心理学等不同背景的人,还有非常多元的业界的专业设计师。

    由此产生的5% Design Action社会设计平台,就以设计行动的形式募集跨领域的设计师与专业人士,共同投入5%的业余时间,将原本运用在企业创新上的专业知识与设计能力,贡献于社会关键课题及挑战之中。同时串连与设计议题相关的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等一起进行价值共创,找寻可能的创新机会与解决方案。

    “如果你有方法去创造一种方式,让更多的更厉害的人加入到一个社会的行动里面去的时候,你就可以去与他协作创造更有价值的东西。”程志远强调。

    ■ 本报记者 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