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新闻
   第08版:特别报道
   第09版:特别报道
   第10版:特别报道
   第11版:新闻
   第12版:视觉
   第13版:专题
   第14版:专题
   第15版:专题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一群青年志愿者的乡村环保试验
小候鸟身边几多志愿者默默付出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特别报道

第09版
特别报道

第10版
特别报道

第11版
新闻

第12版
视觉

第13版
专题

第14版
专题

第15版
专题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18年09月04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小候鸟身边几多志愿者默默付出

    流动儿童群体在城市需要更多社会支持

    “谢谢哥哥姐姐半个月陪我们玩,教了我们很多东西。”8岁的黄春梅咧着掉了门牙的嘴巴开心地向社工们道谢。来自河源市的春梅是一名“小候鸟”,今年7月中旬参加了政府主办、企业出资、社工机构服务的“小候鸟”暑期圆梦班,半个月的课程,春梅与社工哥哥姐姐们结下深厚的友谊,毕业典礼这天,让春梅差点掉“金豆子”。

    近年来,官民合力之下,广州市针对“小候鸟”或者流动儿童的慈善事业加快发展,几乎每年暑假,都有不少针对来穗儿童的公益活动,不少是政府主办,服务中心承办。但加快发展之下,主要从事服务工作的社工机构却面临困局。

    困局:资金来源单一且不足

    据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2017年年报,自2009年以来,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已资助过34个流动儿童服务项目,覆盖珠三角至少24个社区,光是2017年在流动儿童教育上支出就约72万元,但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教育项目高级经理黄励坦言,这还远远不够。

    “运营基金会最困难的地方还是资金的筹集,无论是一线服务机构还是我们都面临资金来源单一且不足的情况。据我们观察,自2015年起,一线服务机构数量在缓慢下降,时不时就能看到合作伙伴转型。”黄励担忧地说,“实际上一个拥有五六万流动人口的社区,只用2-3名社工就能覆盖,但很多公益组织常常是付不起社工工资。”

    服务环卫工人及其子女的汇善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下称“汇善爱”)正是处于这种情况。据了解,汇善爱头两年入不敷出,直到最近才收支平衡。“汇善爱只有我和另外一名社工,办公室也是朋友免费租借给我的,但即使这样,发工资有时也比较困难,从社会各界获得的资金和资源也是专款专用到孩子身上。” 汇善爱总干事钟锦琼苦笑道,“小时候因为父母忙于工作,我基本就像个流动儿童,每天在大街小巷徘徊。长大后我一直想为他们做些什么,现在我成立了汇善爱,运营起来缺钱又缺人,靠的都是信念来支撑。”

    致力于支持流动儿童群体在城市立足发展的青草青少年成长服务中心同样如此。“从哪里能搞到钱,维持机构的正常运营,让活动能如期好好地开展,这是我们一直以来都最头疼的事情。”发起人向芯告诉记者,刚开始几年,机构规模不大,一年投入10万元基本都能搞定,但随着全职人员的增多,活动开展逐渐稳定和形成规模,青草一年的运营成本逐渐攀升到30万元,2018年的预算更是达到了50万元。“我们还是靠众筹为主,除此之外,基金会、政府、企业也都会去争取一些,但这些都没法保证,所以还是会比较困难。”

    理念:用生命影响生命

    因为资金难筹,不少社工机构的工作人员拿的薪水并不高,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社工坚守在前线?

    冯斯敏,有着7年服务流动人口及其子女的经验,她告诉记者:“我们坚信用生命可以影响生命。变化是一点一滴积累的,我们所要做的是去参与他们的生命,陪伴他们,哪怕只是一个暑假,都可能带给他们新的突破点和可能性,我们不能关爱到所有的‘小候鸟’,但只要去关爱一名,都能带给他不一样的记忆。”

    冯斯敏服务于广州市海珠区凤阳社工站,面向的流动人口主要是辖区内的制衣厂女工。“因为学历水平不高,她们不懂怎么与孩子沟通,而亲子关系恰恰是很多来穗人员的痛点。”冯斯敏解释,有的孩子从小在父母身边,因为经济等原因需要回家乡念书后会很不理解父母的做法,甚至产生怨恨的情绪;有的在家乡读了几年书再来广州,会不习惯与父母、兄弟姐妹的相处。

    怎么去改善这个情况?每到暑假,冯斯敏和她的同事会特意举办多场亲子活动,促进暑假过来广州团聚的亲子之间更多地互动了解与合作。“多场活动下来,虽然暑假后大部分亲子家庭再次分开生活,但这份情感的表达与积累,能够让家长在亲子异地沟通上更具信心,孩子也更愿意跟家长分享自己在学校里学习与人际交往的喜怒哀乐。”

    期盼:激发民间慈善活力

    “在广东,每四个儿童中就有一个流动儿童。运用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力量,增强流动儿童归属感和价值感、正面影响流动家庭的亲子关系、加强流动儿童的教育力量,都会提高流动人口对城市的福利。他们背井离乡来到广州,为广州的建设添砖加瓦,我们也有义务去关爱他们与其子女,形成正向效益。”黄励说。

    那怎么做?黄励建议,民间慈善的发展除了强调政府起主导作用外,也需要政府更多去培育、扶持和保护民间的慈善机构,激发民间慈善活力。“近年来政府也越来越关注流动儿童,比如今年几乎每个区都针对‘小候鸟’做了夏令营活动。但除了政府主导的活动,作为社会组织,我们还希望政府也能多扶持服务流动儿童的公益机构的成长,”黄励说,“因为很多公益机构会通过培养志愿大学生、志愿家长,实现民间自助互助。民间自助互助是让普通市民也能参与的文化,这样社会的参与度、对流动儿童群体的认识会更广更深,让慈善在基层开花。”

    每到假期,漫步街头或市场,总能见到这样的“镜头”——这些孩子们的“暑假画面”与弹钢琴、学画画、玩体育等相距甚远。希望有更多为他们准备的让家长放心的免费暑期活动。

    (据《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