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新闻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09版:新闻
   第10版:新闻
   第11版:新闻
   第12版:专题
   第13版:专题
   第14版:专题
   第15版:社会创新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孩子的书屋(上):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09版
新闻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新闻

第12版
专题

第13版
专题

第14版
专题

第15版
社会创新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18年09月25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孩子的书屋(上):
——助人自助,点亮“黑孩子”和失落社区

    孩子的书屋业务扩展至多个方面,图为他们开辟的菜园

    人称“陈爸”的“孩子的书屋”创办人陈俊朗

    如果得知,你居住的楼宇里有中学便辍学在家的孩子,如果看到,你的社区篮球场上有整日游荡无业的年轻人,你会做什么?

    面对这种情况,台东人陈俊朗(人称“陈爸”),选择行动起来,创办“孩子的书屋”,为这类群体开展辅导和帮助。如今,“孩子的书屋”通过鼓励弱势家庭孩子亲身参与建造“爱心土砖屋”,来培育他们的自助精神和能力,帮助他们逐步回归主流社会,同时努力复兴社区失落的互助文化,不知不觉已经走过十几个年头。

    孩子的书屋:

    这里没有“黑孩子”

    在年轻时,“陈爸”有过一段记忆深刻又难挨的打工时光。后来从台北搬回台东,在陪伴孩子的时候,他发现社区中很多弱势家庭的孩子没有得到正确的对待和教育,甚至存在食不果腹的情况。

    这一现象震动了“陈爸”,他开始有所行动。2007年,“孩子的书屋”慢慢有了雏形:利用社区里空置的晒稻厂,“陈爸”的团队开始免费为这些他人眼中的问题少年提供课程辅导和餐食照料,渐渐地,警局里的“黑孩子”走进书屋,得到了原本学校、家庭和社区理应给予的关注和照顾,“不管他们过去是打群架、逃学或是堕胎,团队就是完全接受他们的缺点”。

    2010年前后,“陈爸”团队发现,解决弱势家庭孩子的课业辅导和就餐问题,仅仅是缓解了燃眉之急,而改善这些家庭和孩子的生活状态、提升自助能力才是关键。于是,书屋的业务逐步扩展到协助家长戒毒、戒酒、戒赌,并辅导就业,甚至设立鱼池,开辟菜园,为他们提供工作机会。

    随着项目的日趋成熟、媒体报道逐渐增加,书屋模式不断地被复制到其他乡镇,开始进入创新扩散阶段。如今,“孩子的书屋”已有9个据点,分别扎根于14个社区,照顾着几百名弱势家庭的儿童和青少年。

    但书屋运作并非一帆风顺。筹资困难和场地不稳定,逐渐成为书屋最严峻的问题。在早期运作中,大部分经费都来自“陈爸”自己腰包,500万台币几乎被全部投入书屋建设中,经费压力较大。为了缓解这一问题,团队利用各种线上、线下渠道进行品牌传播和公益营销,通过公共叙事让更多人知道书屋和孩子的故事,在不断努力之下,筹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减轻。

    另一个亟待解决的就是场地问题。“孩子的书屋”以租用场地为主,通常是一年一约,如没有顺利续约就得搬家,因此书屋经常处在不稳定的状态。2015年,“陈爸”和团队决定为孩子们盖一间“不会跑掉的家”。

    不会跑掉的家:

    看到他们“眼里有光”

    决定了就要行动。在台东青林,“陈爸”用一名善心地主以象征性价格让售的土地,与社会企业“以立国际服务”合作,推出“爱心土砖屋”暑期义工,广泛邀请民众参与房屋建造,从一砖一瓦开始,为孩子打造专属书屋——青林书屋。报名志愿者的有大学生、上班族、家庭主妇,志愿者共260人,分13批来到台东为书屋造砖、种菜。这一自费义工项目受到热烈欢迎,大家不仅能从中体会到劳动乐趣,更能够为“陈爸”团队贡献力量。

    更重要的是,“爱心土砖屋”鼓励已加入书屋中的孩子们和社区里其他辍学学生、失业青年等共同参与建造,藉由这一过程,让社区里的孩子与失业家长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一技之长。

    从零开始,进行设计、建造、装饰,一座书屋的诞生并非易事,很多孩子在最初的阶段产生了放弃的念头。但随着义工进驻,能动性被挖掘出来,甚至不愿意“下班”。“陈爸”说,那是他第一次看到孩子们露出如此兴奋和热情的眼神,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在做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在青林书屋落成仪式的当天,很多孩子流下了激动的眼泪,也许是因为他们知道,这将是一个永远的港湾。

    “黑孩子黑咖啡”:

    自给自足,社区复兴

    2016年,“陈爸”团队又有了新的行动:租下一间旧平房,改建为咖啡育成中心,并为中心取了一个有记忆点的好名字——黑孩子黑咖啡。和之前的思路一脉相承,团队鼓励孩子们“做中学”,让他们藉由全程参与装修过程,积累建筑经验。

    在咖啡店建成之后,项目仍在进一步开展。基于咖啡相关技术入门较为简单,书屋里的孩子有机会在中心里学习从烘豆、研磨、冲煮到品尝等一系列专业咖啡课程,一来接受新知识,二来通过培训积累服务顾客、与人相处的经验,为孩子们未来就业、创业奠定基础。团队可谓用心良苦,因为对于这些曾经被贴上标签的青少年来说,自信、从容地融入社会才是最重要的。在育成中心的舞台上,很多孩子大方地展示才艺,甚至将咖啡屋打造成了旅游打卡地。

    从一开始的课业辅导、餐食照料到后来的家庭及个体就业辅导、能力培训,“陈爸”团队的使命逐渐从“助人”变为“助人自助”,而与此同时,社区里的人情味正慢慢被找回。正如“陈爸”所言,书屋只是“鱼竿”,当弱势家庭,尤其是弱势家庭中的孩子,真正掌握好“钓鱼”技术的那一刻,书屋和育成中心的使命也许会终结,从一个个社区中退出,而社区互助文化复兴,在小小一片天地里,社区人实现食物、精神的自给自足。

    项目亮点

    纵观孩子们的书屋、爱心土砖屋和育成中心的发展历史,我们能够发现该项目的最大亮点:创新、扩散与迭代。十年来,“陈爸”团队的项目运作思路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转变为“透过现象看本质”,甚至做好了项目使命终结的准备。的确,面对弱势家庭孩子,提供学习辅导和生活照顾是首要任务,但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一步,一旦他们脱离了书屋的管理和监督,重回旧轨只是时间问题。团队认识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于是,项目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帮助和干预开始渗透到家庭层面,同时,项目以积极正面的参与式学习方式影响曾经的“问题少年”。逐渐地,扎根于社区的鱼池、花坛、书屋、咖啡屋,越来越多的弱势家庭孩子重拾自信,可以过上体面、有尊严的生活。未来,也许项目会进入到第三阶段——社区互助文化复兴,自给自足一定程度变为现实,书屋完成其历史使命并最终退出社区。

    (据公益慈善学园)

    ■ 王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