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新闻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09版:新闻
   第10版:新闻
   第11版:新闻
   第12版:新闻
   第13版:专题
   第14版:专题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慈善家吴炽昌与广州爱育善堂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09版
新闻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新闻

第12版
新闻

第13版
专题

第14版
专题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19年06月18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慈善家吴炽昌与广州爱育善堂

    吴炽昌(前排右二)

    爱育善堂天平街义学图

    爱育善堂西医赠医所

    ■ 陈晓平

    1871年成立的爱育善堂是广东第一个近代型善堂,到1954年被接收,一直都是广州资产规模最大的慈善机构之一。

    宣统《东莞县志》指出:爱育善堂“规模之大、积储之厚、捐输之广、施济之宏,尤前此所未有”,遇到有灾荒出现时,善堂牵头组织救济,一呼百应,受惠者几乎遍及全省。爱育善堂的创办及其奉行的慈善思路、管理制度,与、慈善家吴炽昌有莫大的关系。

    爱育善堂的创办人之一吴炽昌是广东人,一生非常传奇,是中国近代企业家,开过航运公司,担任过开平矿局会办,受命参与过建设华北、东北铁路网建设……

    近代企业家

    吴炽昌(1828-1897),字炳勋,号南皋,英文名Woo Nan-ko,1828年7月14日出生于广东四会县城东门一个殷实的书香世家。他10岁丧父,16岁丧母,80岁的祖父双目失明。面临家庭剧变,又受族人在广州十三行经商经历的启发,吴炽昌决心放弃科举,投笔从商。他征得祖父母同意,筹集资本,毅然前往上海。

    上海开埠以后,原在广州的洋行纷纷移师北上,怡和洋行为其中巨擘。吴炽昌出任怡和洋行的“经理人”,到江浙各地收购生丝。

    1860年,当他押运大批生丝经过绍兴时,被丝捐局扣押。来自会稽县渔家渡的丝商董庆章,为他代缴捐税。两年后,怡和洋行出资8000两,交给吴炽昌、董庆章创立丝茶行,董庆章很快就成为沪上巨富。

    吴炽昌长期与怡和洋行打交道,逐渐精通英文,了解世界大势,也感受到外国轮船对中国航运的威胁。1868年,他向江苏巡抚丁日昌建议,开办中国自己的轮船公司,集资购买四艘轮船,承办漕粮(朝廷在南方各省征收的大米)北运。4年后,李鸿章采纳吴炽昌的思路,创办轮船招商局,以承接漕粮海运为基础,逐步发展揽载业务。吴炽昌的建议成为招商局创办的先声。

    1881年,李鸿章上奏朝廷,调吴炽昌担任开平矿局会办(相当于“常务副局长”)。吴炽昌实际主持开平矿务局工作,使得煤炭产量和利润逐年上升,1885年获利7万两,1886年获利15万两,1888年开始发放6厘股息。吴炽昌还在争取开平煤炭出口减税、创办水泥厂、制定煤矿管理制度等方面,发挥了决定性影响。开平矿务局由此成为当时洋务企业中最成功的一家。

    吴炽昌还受命参与建设华北、东北铁路网。

    1886年,吴炽昌会办开平铁路公司,招集股本银25万两,修筑了胥各庄至阎庄的65里铁路,后又将铁路展筑至大沽、林西矿,又从林西展筑至开平。随后,开平铁路公司改组为中国铁路公司,伍廷芳、吴炽昌分任正、副总办。1888年,唐山至大沽铁路通车,不久展筑至天津。

    1890年4月,李鸿章计划建设关东铁路,“派吴炽昌带熟手员匠驰往勘路”。吴炽昌与总工程师金达跋涉东北各处,前后三月,为李鸿章制订总体规划提供了翔实可靠的数据和初步设想。关东铁路的修建,有力地抵制了俄国对东北的侵略。1894年,吴炽昌因年老畏寒告老回乡。

    创办爱育善堂

    在上海经商时,经叔父吴宗瑛介绍,吴炽昌结识江南大善士余治。余治(1809-1874),号莲村,江苏无锡人,为近代江南最著名的慈善家之一。在清军与太平军持续交战的情况下,江南地区受到战争摧残,哀鸿遍野,惨不忍闻。余治组织绅商创设各类慈善机构,救孤抚寡,并“采取古今各种善举章程足资仿办者”,编成善书《得一录》,吴宗瑛于1869年约集唐廷枢、吴炽昌捐资刊行。1869年,余治在上海创办慈善机构普育堂,吴炽昌担任董事,负责劝捐事务。但普育堂官方色彩浓厚,服务门类过多,仍属于传统善堂之列。

    吴宗瑛写了一篇文章《粤东创建启蒙义学引》,收录在《得一录》中,提出在广州广泛创办义学(面向贫寒子弟的免费教育)的建议,认为“我粤广州系属省垣,地广人稠,建塾地方,城内则新城旧城,须各门分设,城外则东南西北关,须择适中之地分设几处”。吴宗瑛的建议,由吴炽昌在创办爱育善堂时付诸实施。

    1871年春,商人钟觐平、买办陈次壬等联手发起爱育善堂,不久买下盐商潘仕成的大宅作为总部(西关十七甫,今十八甫路)。吴炽昌这时刚好回到广州,参与了爱育善堂的创建与章程设计。

    吴炽昌是上海普育堂董事,在他积极参与下制定的爱育善堂章程,声明仿照上海普育堂做法办理,但实际上则有所改进。

    爱育善堂以办理免费教育、施医赠药为主要服务内容,着眼于改善人的身体素质和知识水平,使之有更好的条件谋生发展。爱育善堂最重要的特点,是由多个行业商人组成,各行业进行轮值,每年由轮值行业推选代表担任善堂绅董,大大提升了商人参与慈善的积极性,使善款来源保持稳定。创办当年,爱育善堂在广州重印《得一录》,使江南慈善思想在岭南得到广泛传播。

    爱育善堂开办的义学,最高峰时达到27处,按照吴宗瑛、吴炽昌的设想,在城内、西关、河南等处,按人口密度合理分布,让失学儿童得到教育。善堂在80多年里坚持向贫民施医赠药,免费种牛痘,后来更增加西医医疗服务,善声卓著,一直是广州慈善界的中坚。当时水利设施失修,珠江三角洲经常遭遇洪水肆虐,爱育善堂都主动承担救灾赈灾责任,组织省港澳商人筹集大笔资金开办平粜(向平民低价出售粮食),降低灾荒对社会的危害。

    吴炽昌的叔父吴宗瑛是上海广肇公所(广州、肇庆人同乡组织)创始人,爱育善堂与广肇公所建立了长久的合作关系。广肇公所定期将客死上海的同乡灵柩运回广东,由爱育善堂接力发运到家乡落葬。

    每当广东发生自然灾害,一经爱育善堂提出,广肇公所都会向旅居上海的广东同乡募集大笔资金。灾害发生时广东粮价常常暴涨,爱育善堂委托广肇公所商人,从芜湖米市购买大米,直接用轮船运到广州平粜,及时平抑粮价,使平民百姓得以渡过难关。

    爱育善堂是广东第一个近代型的善堂,由于其奉行稳健的经营路线,一直到1954年被接收为止,都是广州资产规模最大的慈善机构之一。

    热心公益慈善

    吴炽昌一直热心参与地方公益慈善。1851年,他才23岁,经商稍有积蓄,就捐资修建家乡四会县城南门街石路。1885年,四会发大水,城墙墙根因水浸而渗漏,吴炽昌独力捐资修建城西北石坝、东城根石堤,得到清代光绪皇帝嘉奖,奉旨建“乐善好施”牌坊。

    1892年,吴炽昌从唐山告假回乡,协助知县刘德恒创办四会矜育善堂,实际负责筹建工作,开设施医赠药、施棺殓葬、义学、赠种牛痘等慈善服务。此次创办善堂,吴炽昌除自身捐献外,还派人到港澳、东南亚向华侨广泛募捐,使善堂在短时间内筹建完成。

    1896年,广东省筹设商务局,任命吴炽昌为总办。吴炽昌考虑到商务局关系全省民生,不顾病体支离,力疾晋省,不幸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在广州逝世。

    从学术角度看,吴炽昌帮助爱育善堂设计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促成广东各地仿照爱育善堂做法创办慈善机构,这是他对岭南近代慈善事业最大的贡献。

    (据《善城》杂志,作者系广州公益慈善书院档案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