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新闻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09版:新闻
   第10版:新闻
   第11版:新闻
   第12版:新闻
   第13版:专题
   第14版:新闻
   第15版:新闻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珠海连续3年居百座城市榜首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09版
新闻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新闻

第12版
新闻

第13版
专题

第14版
新闻

第15版
新闻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20年12月08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价报告(2020)》发布
珠海连续3年居百座城市榜首

    中国省级可持续发展综合排名情况(颜色越深,表示可持续发展综合排名越高)

    中国省级可持续发展均衡程度(极差越大,表示可持续发展越不均衡)

    ■ 本报记者 高文兴

    12月1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阿里研究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可持续发展蓝皮书: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价报告(2020)》。

    报告基于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对2019年我国除西藏以外的3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与100座大型中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表现进行了分析梳理。从100座大中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综合排名来看,珠海、北京、深圳及东部沿海部分经济最发达地区的城市的可持发展排名依然比较靠前,珠海更是连续三年排名首位。

    报告基于的指标体系由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院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共同制定,由经济发展、社会民生、资源环境、消耗排放和环境治理等五个主要领域构成。

    省级排名京沪浙前三

    报告显示,可持续发展情况位居前10位的省份分别是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安徽、湖北、重庆、山东和河南。

    其中,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和天津等省市在经济发展、社会民生、消耗排放、环境治理等方面均排在前列,在资源环境方面处于劣势。

    报告显示,安徽省在中部地区中排名最高,且进步较大,从2018年的第10位升至2019年的第6位。从综合排名来看,东西部地区差距仍较大,西部地区中仅重庆位列前十(第8位),其余西部省份的可持续发展综合排名均在前十名之外。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用各地经济发展、社会民生、资源环境、消耗排放和环境治理五项一级指标排名的极差来衡量可持续发展均衡程度,极差越大表示可持续发展越不均衡。

    据统计,差异值≤10(即比较均衡)的仅有4个省份,分别为浙江、江西、四川和山西。

    而中等不均衡和高度不均衡(差异值>10)的省份则多达26个,包括北京、安徽、河南、上海、江苏、广东等。

    报告认为,大部分省级区域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空间很大。例如,云南省的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排名第一,经济发展排名第10,但在社会民生和环境治理指标存在较明显短板。

    珠海连续三年居城市首位

    从100座大中城市可持续发展情况来看,首都北京、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珠海、深圳及东部沿海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综合状况较好,其中珠海连续三年排名首位。

    在去年的可持续发展综合排名中,位列前十名的城市分别是:珠海、北京、深圳、杭州、广州、青岛、无锡、南京、上海和厦门。其中,北京较前年上升一位,深圳则从第二位下降到了第三位。

    经梳理发现,今年整体得分再次排名第一的珠海,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财政性科学技术支出占GDP比重”“人均社会保障和就业财政支出”三方面得分最高,分别位列第一、第三与第三位。

    经济特区建立40年来,珠海没有走一条拼环境、拼资源、拼速度的传统发展道路,逐步建设成为珠三角地区发展空间最广、发展环境最好、发展政策最优的城市之一。

    近年来,在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推进等重大机遇下,珠海在社会治理、营商环境、创新制度、人才聚集等方面的发展优势愈加显著。围绕“特、大、高、多”四大战略任务,当前珠海正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打印设备为重点,加快培育五个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着力建设高质量发展新特区,率先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可持续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就在上个月,珠海第五次获得“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荣誉,将粤港澳大湾区魅力之城的名片越擦越亮。与此同时,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与经济日报社联合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第18次报告》显示,珠海在2020年中国城市经济活力竞争力指数榜单上也闯进“全国前五强”。

    此外,在今年的排名中,无锡、上海、厦门分别从第11位、第13位、第12位进入了前十,分别排在第7、第9、第10位;而武汉、长沙、宁波则跌出了前十。乌鲁木齐、大连、桂林、保定和固原排名变化显著,皆上升了十位以上;而惠州、郴州和黄石则下降了十位以上。

    从五大类一级指标分类来看,中国东部沿海的主要城市在经济发展方面表现依旧最佳。此外,南京的经济类指标排名较均衡,不存在明显短板,排名较去年上升两位;武汉经济发展质量有所提高,经济发展指标从2018年的第9位上升至2019年第6位。

    值得关注的是,报告中在社会民生方面排名靠前的城市大部分仍然位于内陆地区。除沿海城市珠海、青岛以外,其它在社会民生领域发展较好的城市均位于经济发展排名的前十之后,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民生的发展并不同步进行。报告认为,这说明大量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很多民生问题。

    在环境方面,2019年环境治理领先城市与2018年相比变化较为明显,加入了宜宾、许昌、唐山和秦皇岛等城市;而珠海、天水、金华和深圳则跌出了环境治理领先城市。

    报告认为,鉴于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要高质量推进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国仍需出台系统的应对方案,动态地保持经济、社会、环境三者相互作用下有质量的平衡,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转型升级,推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

    为此,报告建议:第一,立足内需构建国内大循环,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第二,以绿色理念和“两山”理论为统领,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第三,以数字化转型为核心,通过创新驱动、科技引领,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第四,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通过全面经济体制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活蛰伏的发展潜能;第五,以大都市圈和城市群为主轴,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布局,激发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构建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第六,以疫情防控为契机,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加快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第七,以制度型开放为抓手,推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提高开放条件下经济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