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新闻
   第08版:专题
   第10版:新闻
   第11版:新闻
   第12版:封面报道
   第13版:新闻
   第14版:新闻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驰援通化防疫
打造“政社协同”样本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专题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新闻

第12版
封面报道

第13版
新闻

第14版
新闻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21年02月02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驰援通化防疫
打造“政社协同”样本

    ■ 本报记者 张明敏

    “1月18日,吉林省通化市宣布‘封城’应对疫情,从1月22日起,居民全员居家。但由于生活物资配送不及时、不到位,志愿服务人手不够等问题频现,引发居民吐槽,社会关注。

    面对着局部暴发的疫情,如何让在封闭状态下的社区居民生活得到正常保障,社会有序运转,不再‘一封了之’,隔离病毒不隔离爱,成为当地政府的一道考题。

    看到问题的社会组织纷纷行动起来。1月25日,中国扶贫基金会及其人道救援网络派出4名队员抵达吉林通化,与属地社会组织迅速集结,一场临危受命的抗疫支援战正式打响。

    截至记者发稿时,中国扶贫基金会首批被褥、消毒液、防护服、泡面等数十万元的防疫物资发往通化市,保障社区志愿服务。

    临危受命责任担当

    根据通化市政府发布的通告,社区封闭期间对通化居民基本生活物资按照每户5天需求量供应“蔬菜包”,并按市场半价配送到户,对低保户、孤寡老人等困难群体免费配送,以缓解因封闭管理而导致的物资供应紧张问题。

    政府发布通告后,物资供应紧张的情况有所缓解,但长久来看,解决市民因封闭产生的“断粮”问题,仍需要大量人员和物资投入。另外,一些个体商户因疫情闭店,店里用于销售的蔬菜水果等生活物品滞销,等待着只能是过期和变质。

    状况的改善急需大量社会力量参与,志愿服务首当其冲,但当地政府因封城应对事务太多,志愿者招募、管理及使用均处于滞后状态。

    朱一存是中国扶贫基金会灾害救援与项目管理部主任、人道救援网络成员机构代表,获知通化情况后,她带领着部门3位伙伴一同前往吉林通化。这3名队员一名负责需求物流管理、一名负责医疗资源支持、一名负责后勤信息对接,她们将基金会资源、人道救援网络资源与属地救援资源进行梳理汇总,然后与通化志愿服务组织对接。

    “当地志愿者体系搭建、协调、赋能需要资源介入。目前看来,志愿者人手不足,加之社区封闭,这样一来志愿等社会性服务就面临较大考验。”朱一存说。

    据朱一存介绍,人道救援网络中有6家社会组织响应吉林通化救援,组织中不乏经历过湖北疫情的志愿者服务、集中采购等各个方面经验的专家。基金会的4名队员作为人道救援网络前方指挥团队将为后续参与的社会组织提供沟通、协调。同时,人道救援网络线上平台将向属地志愿者队伍提供资源梳理、志愿者招募及培训等服务。

    自下而上“政社协同”

    “政府要应对事情太多,志愿服务暂时无暇顾及,我们的工作挑战性还是蛮大的。”朱一存说。

    由于“封城”事发突然,政府事务还有很多尚未处理,对当地志愿者招募、培训、使用需要有一个过程,暂未建立志愿者联络通道,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介入,对接信息尚不明确,这给社会组织参与带来考验。

    出发前,朱一存就通过中国扶贫基金会和人道救援网络对通化当地社会组织进行摸底,并与吉林省属、通化市属的几家志愿服务组织成功对接。

    抵达通化后,他们第一时间与当地核心志愿组织建立联系,搭建、梳理志愿网络,建立需求专班、进行资源匹配,将志愿者后勤保障与社区服务分开。

    “以前,政府会向社会组织明确需求,精准信息就能让社会组织直接去到需求点,很快执行并完成任务,但现在需求不明确,这需要社会组织自行寻找需求,并有效切入。”朱一存说。

    吉林省华益爱心志愿者协会是2011年11月在吉林省民政厅登记的公益组织,该组织旨在通过组织协调和指导全市志愿者,为困难群体和社会各项公益事业提供各方面的志愿服务。

    作为一家省属志愿者组织,华益爱心志愿者协会在第一时间通过自身能力链接资源、统筹队伍,与中国扶贫基金会进行对接,逐步摸索形成属地志愿者救援梯队,通过人道救援网络线上平台开始招募、培训志愿者,让其尽快形成抗疫支持的社会力量,参与到防控中。

    朱一存表示,基金会及人道救援网络主要进行资源梳理工作,形成一套能战斗的志愿者操作方法,具体执行均由属地社会组织来进行。“防护服如何穿戴”、“志愿者如何培训”这些通过人道救援网络在线上均能完成。

    “第一,希望帮助梳理当地志愿服务相关信息,建立渠道。第二,希望引起其他社会组织对通化事件的关注,期待更多伙伴加入。第三,希望通过这种自下而上的方式形成‘政社协同’救援的样本。”朱一存说。

    目前,中国扶贫基金会首批志愿者保障物资被褥350套、泡面4200桶、防护服5000件、消毒液5吨、500个女性关爱包发往通化市,为社区志愿者提供物资保障,金额总计127500元。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一汽集团以及通化市本地爱心车队,搭建从长春市到通化市的运输专班和绿色通道,协助来自各界捐赠的物资顺利运抵通化市。

    据悉,壹基金、爱德基金会等社会组织也已经开始行动,将资源向通化倾斜。

    人道救援网络力量

    2014年4月7日,由中国扶贫基金会发起,国内外29家公益组织共同组建的中国扶贫基金会人道救援网络成立。

    许多灾害区域,都留下了人道救援网络成员的救援足迹,人道救援网络成员通过实际行动努力诠释了人道救援的使命。

    六年来,人道救援网络伙伴坚守人道救援使命,积极参与救灾及减防灾项目,累计启动灾害救援207次,募集救灾款物共计2.6亿元,足迹遍布国内32个省(市/自治区),以及缅甸、尼泊尔、海地等5个国家。开展减防灾活动超600场,建设校园减灾教室73所,直接受益人群达28.2万人次。

    中国扶贫基金会副秘书长王军曾表示,通过六年的发展,人道救援网络从最开始的自然灾害救援,到现在包含自然灾害救援、战争难民救助、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助;从最初的属地救灾,到现在的同时多地响应;救援网络从最初只在国内响应灾难,到目前能够在国际上响应灾难。“这六年来,我们共同见证了人道救援网络的成长。”

    当前,通化市社区封闭管控措施已经解除,但抗疫行动仍在持续,当地对志愿者服务的需求仍显突出。

    据悉,共青团通化市委和青年志愿者协会已迅速响应,开展青年志愿者招募工作。有统计显示,一个小时之内报名人数即突破500人,建立了11个工作群,并且还有源源不断的报名信息正在整理汇总。

    防疫青年志愿者经紧急培训后,分别到通化市各大街道、社区等协助社区工作人员维持核酸检测秩序、登记统计核酸检测人员信息、防疫物资运送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