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新闻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09版:新闻
   第10版:新闻
   第11版:新闻
   第12版:新闻
   第13版:新闻
   第14版:年检
   第15版:社会创新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老铁食堂”,社区居民的“心头好”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09版
新闻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新闻

第12版
新闻

第13版
新闻

第14版
年检

第15版
社会创新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21年04月13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老铁食堂”,社区居民的“心头好”

    合肥的一家社区食堂

    在重庆的社区食堂,5元能吃饱,100元可摆席

    伴随着油煎声,色香味俱全的油条出锅了。

    3月18日早上7点,位于江西南昌市西湖区南站街道铁路二村社区邻里中心的“老铁食堂”菜品窗口前,来买早餐的人排起了长队。

    “油条看着酥脆、吃着喷香,价格也便宜,只要一元一根。”住在附近的黄永兰几乎每天都会来这买早餐,“食堂是开放式后厨,隔着玻璃,就可以看到饭菜生产的全过程,吃得安心、放心、舒心。”

    近年来,不少居民小区同铁路二村社区一样,逐渐开办了一批服务居民的社区食堂,面积虽然不大,但物美价廉、就餐便利,有效解决了附近居民的用餐问题。

    食堂顾客盈门

    3月18日中午时分,家住“老铁食堂”对面铁路二村37栋的84岁居民罗美菊给自己和老伴点了一份粉蒸肉、一份红烧茄子。“以前买菜、洗菜、切菜、煮饭、炒菜,几乎每天都要花半天时间来做饭。自从有了食堂,我就彻底‘解放’了。”罗美菊说。

    “南铁生活区共有60岁以上老人5000余名,占总人口的30%,仅铁路二村社区8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248名,其中很多是空巢、独居、失能老人。”南站街道党工委书记廖小兵介绍道,社区干部入户征求意见时了解到,辖区许多老人被“做饭难”的问题困扰多年,家里只有1-2个人,做多了怕浪费,做少了太单调,对建设社区食堂的需求十分迫切。

    “去年上半年铁路二村社区邻里中心刚建成,社区就让我们投票表决该中心的使用方式。包括我自己在内的40%的人投了建社区食堂,在林林总总十几项需求中排在第一位。”今年71岁的社区居民叶金汉对这次投票印象深刻。

    2020年7月24日,社区食堂正式营业了。在运营之初,食堂并没有确定名字,叫铁二食堂、爱心食堂、老年食堂的都有。后来南站街道开展了一次食堂征名活动,一周时间征集了30多个名字,初步筛选出10个名字后,通过网络投票最终确定为“老铁食堂”。

    “叫‘老铁食堂’有双重寓意,一是因为这里是铁路生活区,铁路职工多,二是因为‘老铁’也是铁哥们的意思,寓意社区邻里和谐、关系融洽。”叶金汉说。

    食堂的开业,将好事办到了群众心坎里。“如今看到食堂每天顾客盈门,真让人感到欣慰!”廖小兵说。

    合力破解难题

    社区食堂虽然不大,但要办好不容易。廖小兵告诉记者,办好社区食堂要解决不少问题。

    相关证照怎么办?“老铁食堂”成立之初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证照办理问题。“一开始,因为场地面积狭小,难以单独配置消毒间、操作间、切配间等,很难符合监管要求,街道办了解情况后,出面帮我们跟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及时调整布局,加快了办证进度。”“老铁食堂”负责人熊壮壮回忆道。

    运营资金从哪儿来?“完全靠政府部门资金补贴,这样的食堂不可持续,所以我们引进第三方市场化运营,通过政府部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的方式,按照‘政府部门补一点、企业让一点、个人掏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办法,让老百姓吃上可口饭菜的同时感觉到实惠。”廖小兵说。

    现在,社区对“老铁食堂”免费提供场所,不收租金,但水电气、人员工资等费用由餐饮企业自行承担。60岁以上的老人凭卡消费,享受八折优惠。

    目标定位准不准?一开始,“老铁食堂”的目标消费群体就是老年人,但后来经过走访发现,社区还有数量庞大的上班族、不会做饭的年轻人、家里有娃没时间做饭的双职工家庭等,他们也有就餐需求。如何在满足老年群体需求基础上,更多更好辐射社区其他人群,同时又不给食堂带来额外的资金负担,成为一个待破解的难题。好在经过整合区里、街道、社区以及其他社会支持力量的资金,这个问题平稳解决了。现在,社区食堂也面向中青年人提供餐饮。

    3月18日中午时分,在附近超市上班的魏玮买了两份菜,豆泡烧肉配青菜,一荤一素,只要13元。虽然不住在这个社区,但魏玮每天中午都在这儿用餐,“干净卫生便宜,吃完还能回办公室睡会午觉。”

    据熊壮壮介绍,食堂运营以来,没有做过任何形式的广告宣传,仅靠居民们的口口相传就吸引了大量消费者。截至今年3月中旬,食堂每天接待量达到400余人,办理充值卡2794张,已经激活使用的有2165张,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周边独居、空巢、行动不便的老人和部分附近职工吃饭难的问题。

    “今年元宵节,我们推出‘大菜预订’服务,准备了汗蒸鸡、红烧扣肉两道菜,专门提供外卖服务,一经推出就预订了70多份。”熊壮壮表示,未来计划每周推出一道主题菜品,让不会做饭的年轻人在家也能吃上大餐。

    记者了解到,与其他营利性质食堂不同的是,作为一家社区食堂,“老铁食堂”吸引了一大批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务。“我们每天都会在小区业主群里发布菜单,遇到刮风下雨等天气,行动不便的老人可以通过电话提前点菜,社区的志愿者会免费将饭菜送到家中。”熊壮壮告诉记者。

    撬动社区服务

    随着到“老铁食堂”就餐的社区居民越来越多,“老铁食堂”逐渐成为社区居民特别是老人们的活动中心。在这里,不仅饱了老人们的胃,也暖了老人们的心。

    “我们经常一起练习书法,每次练习完就到食堂一起聚餐,每个人点一个菜,大家边吃饭边交流写字心得。”社区居民蔡心浩、郭汉民、马助民是“老铁食堂”的常客,不仅常在这里会好友,还结识了一些新朋友。

    “今天太高兴了,是我最高兴的一天!”去年重阳节,102岁高龄的张继风在欢乐喜庆的氛围中,不时地对邻桌老人说。当天,家住铁路二村的10余名90岁以上的老人被请来品尝蛋糕、寿桃和寿面,在“老铁食堂”度过了一个多彩的重阳节。为老人集体过生日,是南站街道铁路二村社区基于“老铁食堂”这个平台,推出的一项敬老普惠措施。

    从吃饭延伸到聚会、祝寿等功能,离不开社区设立的“高龄老人生日关怀基金”的支持。廖小兵说,设立这个基金项目的初衷,是因为许多老人不仅需要衣食无忧的物质生活,更需要心灵的沟通和精神的抚慰。“我们就以食堂为纽带,定制适合老人的低糖、健康美食,邀请社区内高龄老人来集体过生日。”

    据了解,西湖区还以社区食堂为支点,构建“党群服务365”城市党建服务体系,提供“爱心义剪”“爱心义修”等服务,并着手建设集康复保健室、心理咨询室、书法阅读室、休闲娱乐室等功能为一体的“颐养之家”,撬动多元化养老服务,使老人们的晚年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据《人民日报》)

    【链接】

    近年来,社区食堂为何在全国遍地开花,加速发展?原因之一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末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76亿人,占总人口的12.6%。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朱迪看来,人口老龄化将为社会发展带来诸多挑战,要破解居家养老需求和服务供给间日益突出的矛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社区食堂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近年来,越来越多社区食堂采取“政府部门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引入第三方运营商,其中既有具有品牌影响力、多元化发展的专业团餐公司,也有专注社区养老的专业公司,主动进入社区餐饮并专注服务社区这一细分市场的公司也已出现。

    在北京、上海、安徽、广东、重庆、青海等被列入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的省份,除了财政资金支持,还有诸如街道社区免费为养老助餐机构提供用房、给予税收优惠等政策。

    在上海,运营社区食堂的企业,有的用“中央工厂+中心厨房+网络平台+社区配送”的全新模式摊薄成本,通过堂吃、进单位和商务楼送团餐等方式开展多元化经营。

    在山东济南,当地鼓励探索多元化的就餐服务方式,具有中央厨房且连锁化经营管理的社会餐饮企业,可在其直营连锁店设立长者助餐窗口,增加适合老年人的菜品等,方便老年人就餐。

    社区食堂的公益属性决定了其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不能用简单的投资回报率去衡量。这意味着,要实现价廉物美,做到盈亏平衡,就要在用餐人员划定和运营模式上挖掘潜力、增加供给,写好共建共享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