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09版:新闻
   第10版:新闻
   第11版:新闻
   第12版:新闻
   第13版:新闻
   第14版:新闻
   第15版:新闻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三江源·沁源行动”在京启动
公益服务证书在网上明码标价出售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09版
新闻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新闻

第12版
新闻

第13版
新闻

第14版
新闻

第15版
新闻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21年04月20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公益服务证书在网上明码标价出售

    一张加盖公章、写有志愿者姓名、志愿者服务时长的公益证书,在网上竟被明码标价出售。

    记者近日调查发现,互联网交易平台中有不少商家涉嫌伪造、贩卖公益证书。证书还被分为官方版、精装版、普通版等多种类型。有的商品链接中还有‘高级防伪,唯一证书编号’等字样。

    网上买到志愿服务证书

    3月25日,记者在某二手交易平台上联系到了一位卖家,对方在网上发布了一条卖家链接,并配文“志愿者证!保真!如图!大学生,你懂的来”。

    经过沟通,卖家建议记者购买一份去年“某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志愿者服务证书”。还特意提醒,证书制作日期是2020年12月6日之前。

    “不少学生是冲着可以拿证书加学分,才来制作证书的。大学生、留学生人数最多。”商家表示。

    该卖家还热心传授一些简单“话术”:“你不用怕老师有疑问,你买的这张志愿者证书肯定没问题。主办地是旅游城市,过来旅游顺便当志愿者很正常。”

    交纳220元的“证书制作费”后,不出两天,一份包裹就寄到了记者手中。

    打开包裹后,一份印有“志愿者荣誉证书”等字样的公益证书上清晰地写有姓名、服务时长等信息。

    该志愿者荣誉证书显示:感谢您参与“2020某某马拉松赛”志愿者服务工作,共计服务70小时,并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特此证明并予感谢。

    落款是“某某马拉松赛组委会”,时间是2020年1月5日。

    3月29日,记者以某高校教师的身份电话联系了上述马拉松赛组委会要求核实志愿者荣誉证书真伪。4月2日,该马拉松赛组委会回复邮件确认该志愿者证书由他们组委会所发。

    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律师周浩认为,该组委会可以制作并为参与志愿活动的志愿者颁发相应的证书。但是,证书不可随意流通、更不可买卖。这说明该组委会志愿服务证书管理方面存在一定漏洞。

    网络是“公益造假”重灾区

    记者在某电商平台搜索“志愿者证书”“公益证书”等关键词,瞬间就出现大量的“志愿服务证书”“荣誉证书”“感谢信”“爱心公益证书”等商品。

    多家店铺会在商品展示页附上“志愿者服务证书定制化”“内容可改、可放logo”“免费打印内芯”“专业定制”“公益类证书定制”等字样。

    记者发现,这些商品大多销售火爆。一件名为“专业定制证书内芯”的商品月销量突破1万、并有多达771条评论。这家店里部分评价还配有“成品”图片。多位顾客在网上留言:非常满意,质量不错,设计美观。在该商品展示页中还明确标有“不做假证”的字样。

    记者明确表示购买证书只是为了增加学校学分时,这家店铺卖家表示可以交易。

    另一家店铺同样表示,可以为顾客“定制证书”,并称“按照你说的内容做”。该商家配文称:“对学校评选评优,获取奖学金、考研加分、毕业后找工作等有巨大帮助,编号唯一可查。”该商品标价为120元,评论区有网友回复表示:“懂的都懂。”

    大学生成为主要买家

    优秀的志愿者经历、公益履历可以在申请相关学校的环节为申请人赢得一定优势,并且国外不少高等院校对于在校学生的志愿者经历也十分重视。

    刑法规定,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的行为,可判处犯罪嫌疑人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

    周浩表示,定制证书的行为已涉嫌伪造相关单位印章罪。一经查实,这些商家涉嫌违法犯罪的行为会受到相应处罚。部分希望“走捷径”的学生也会因造假获得的相应处分。

    周浩分析,具备相应公益类、志愿服务类证书可以为学生的个人履历添彩,为其在争取利益或评定荣誉称号时加分。因此,不少高校学生、商家铤而走险买卖虚假证书。但诚信是一个学生重要的品质,广大学生不应“因小失大”,造成不可挽回负面影响。

    周浩建议,市场监管部门应积极处理相关事项,对违法犯罪用治安处罚的方式“打早打小”。互联网平台也可以通过筛选方式屏蔽涉嫌此类违法犯罪行为的商家商品。公安部门则应加大对此类犯罪行为的破获和处罚力度。(据《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