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自 7月20日以来,河南省遭遇历史罕见持续强降雨袭击,多地发生严重内涝,多处水库河流出现险情,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遭到严重威胁。全省广大社会组织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精神,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社会组织的使命担当。 当前,洪水已经退去,河南省社会组织在这场防汛救灾中发挥怎样的作用?为此记者专访了河南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局长王凌霄。 风雨同舟 守望相助 问:自我省遭受特大暴雨以来,在新闻和短视频平台中看到很多社会组织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防汛救灾中,请问我省各社会组织的参与情况如何? 王凌霄:在防汛救灾紧要关头,河南省各社会组织响应号召,闻汛而动、向险而行,迅速投入到灾区的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4日,全省共有6800多家社会组织参与到这场防汛救灾保卫战中,共计捐款52.92亿元,捐物百万余件,折合人民币5.47亿元,累计出动救援力量19万人次。 问:有没有让你印象特别深刻的事情? 王凌霄:英雄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全省各社会组织在参与防汛救灾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令人感动的事情,可以说不胜枚举,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有三件。第一件是永城市爱心义工协会运送物资的事情。该协会将筹集的捐赠物资送至辉县市占城镇时,发现整个镇都被淹了,很多群众被洪水围困,好几天没吃没喝,义工们不顾快齐脖子的水位,立马组织人员用冲锋舟将物资一一运送至灾民手中,很多灾民拿到物资都哭了。 第二件是永城蓝天救援队转移受灾群众的事情。这次强降雨荥阳市崔庙镇王宗店村受灾特别严重,出现了山洪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永城蓝天救援队接到汛情,第一时间组织人员奔赴现场,在塌方和泥石流中搜寻救援,在七天连轴转的搜救过程中,共转移受灾群众1183人。 第三件是平顶山市永安应急救援队副队长吴志刚舍小家为大家的事情。吴志刚今年57岁,十多年来一直坚守公益援救事业,在这次汛情中顾不上住院的老母亲,带领队员连续十天战斗在防汛救灾的第一线,共转移受灾群众1600多人。 党建引领 发挥自身优势 问:在这次防汛救灾中,省社会组织管理局是如何引导动员各社会组织的? 王凌霄:面对紧急汛情,我局第一时间向全省各社会组织发布《关于“风雨同舟积极投身防汛救灾”的倡议书》,全省各地社会组织管理部门进行了转发和动员。众多社会组织响应号召,积极投身到防汛救灾中。 我们根据全省社会组织情况,提出“三个一线”和“六个侧重”,做到有的放矢。即在参与救灾过程中,坚持党旗飘在一线、堡垒筑在一线、党员冲在一线。应急救援领域社会组织,侧重参与重点目标巡护、风险隐患排查和群众转移、人员搜救、物资运送、道路疏通、志愿服务工作。公益慈善领域社会组织,侧重开展捐款捐物,帮扶受灾地区和困难群众。基层社区社会组织、社工服务机构、志愿服务组织,侧重开展灾情预警、群众安置、困难帮扶、社区服务、心理疏导、宣传动员等后勤保障工作。学术性、专业性和科技类社会组织,侧重开展专家学者和专业人才针对防汛救灾和遇险自救等科普宣传工作。各级各类行业协会商会,开展行业自律,侧重支持灾区生产企业加快复工复产,帮助恢复灾区正常经济社会和生产生活秩序。其他社会组织,侧重动员本行业、本领域、本单位力量,支持灾区抗灾救灾。 勠力同心 争取更大胜利 问:针对社会组织管理的下一步工作,您有什么想法? 王凌霄:目前,我省面临着两个非常关键的工作需要去做,一是灾后重建工作,二是疫情防控工作。 我局将严格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及疫情防控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灾后重建和疫情防控的部署安排,积极引导全省各社会组织有序规范参与,使其成为本行业、本领域、本单位和群众防疫防汛的“主心骨”,为全面夺取“灾后重建攻坚战”和“疫情防控阻击战”胜利提供有力保障。 (据《河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