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专题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社会工作
   第06版:社会工作
   第07版:新闻
   第08版:新闻
   第09版:新闻
   第10版:新闻
   第11版:新闻
   第12版:新闻
   第13版:专题
   第14版:数字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阎爱民:企业家更应具备上进之心和向善之心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专题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社会工作

第06版
社会工作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新闻

第09版
新闻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新闻

第12版
新闻

第13版
专题

第14版
数字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21年10月26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阎爱民:企业家更应具备上进之心和向善之心

    长江商学院管理学教授,对外事务、校区建设、行政事务副院长,校友事务及长江商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副院长阎爱民

    ■ 高文兴 宋厚亮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8月份,中央财经会议强调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中国企业家参与公益事业,正在从直接捐赠走向深度参与。如何进一步推动企业家参与社会创新、推动社会进步?为此,我们专访了长江商学院副院长、管理学教授阎爱民。

    研究与反思

    在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平衡

    问:发展过程中的效率与公平问题,指的是不是“把饼做大”和“如何分饼”的关系?这个问题的侧重点在发生怎样的调整?

    阎爱民:在十几年前,无论是理论界还是政府,已经在思考“效率与公平”这两者如何平衡的问题。一种观点认为,“饼”还不够大,要把“饼”继续做大,因为“饼”不够大的话,大家就分不到多少;另一种观点认为,收入分配不均以及贫富差距的问题已经比较明显,应该把“饼”分好。当时,前一种观点占据了上风。此后十余年,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被进一步落实,我们国家的主攻方向是把“饼”继续做大。这个政策非常有效,中国的经济总量目前已超百万亿元。

    前不久,中央财经会议强调共同富裕,说明如何分“饼”的问题在现阶段已经变得非常重要。从一个辅助性的数据来看,现在中国的基尼系数在0.465到0.467,1995年的时候是0.389。同时,东西部和城乡收入差距也较为突出。在这个时候,公平与共同富裕就更加重要了。然而,注重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平衡关系,仍然需要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来实现,没有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是无法达到社会发展宏伟目标的。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科学论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体现出中国社会在经济发展、企业家的崛起、社会问题和价值观方面的重大变化。

    企业越大,资源就越大,责任也就越大。企业家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应当对国家和社会存感恩之心,回馈社会是理应承担的责任。此外,企业家在经济能力、教育水平、认知能力、国际化程度等方面,都拥有更好的条件,他们投身公益也有着更多的机会和能力。

    一个健康的社会,不仅仅是富裕人群对社会问题有所关注,所有民众都应当积极关注社会问题,各自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不一定是金钱,也可以是非财务的贡献,例如志愿服务。做公益并不是少数人做大事,而是多数人做小事。我曾经写过一首诗,其中有这样两句:德行或可量薄厚,善举无须论重轻。人人皆可公益,每个人都做出自己的努力,就是尽心行善。个体的努力集合起来,就是整个社会向善的力量。

    问:据你观察,近些年中国企业和企业家的捐赠态势如何呈现?

    阎爱民:中国公益事业不同于其他国家。从捐赠数据来看,我国当前捐赠的主要来源是是先富起来的企业和企业家群体。

    第一个态势是灾害对应的捐赠,大的灾害往往伴随着大体量的捐赠,譬如去年的新冠疫情和今年的水灾。这可能因为中国人更讲感情,悲天悯人的情怀引发了慷慨的捐赠意识,就会有捐赠行动。与此同时,在灾难面前,社会的显微镜和放大镜常常会聚焦在富人的身上,他们的表现会受到更多的关注,捐赠会被视为承担责任的试金石。

    第二个态势是当前舆论往往会去追究慈善捐赠的动机。在我看来,只要是合法经营所得,他们的捐赠对社会是有益的,就无需对捐赠者的动机穷追不舍。企业家无论是捐给谁,只要是有需求的人因此受益,解决了社会问题,对社会有帮助,这些善举都是高尚的行为。当然,进一步思考,为什么有的捐赠捐给了A机构,不捐给B机构?这需要具体分析,例如,捐助方跟受捐方在某些价值上实现了彼此认同,形成了价值对接。譬如说,受捐方所做的某些事情,可能是帮助捐助方实现自己不能实现的梦想,所以他们愿意捐助。

    观察与思考

    在推动进步的共识基础上将社会创新融入企业战略

    问:改革开放之后,伴随着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的快速发展,你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以及企业家捐赠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阎爱民:在我看来,40多年以来,中国企业家参与公益事业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企业家积累财富后,发现哪里有需求,便遵从善心,捐赠财物,但对捐赠的后续问题没有持续关注,对捐赠效果没有太多要求。

    第二阶段,企业家开始关注长期性的议题,对自身关注的某个社会问题进行持续资助。例如,捐赠希望小学后,会继续关注当地是否有其他新的需求,除了对校园硬件建设给予支持,还开始关注学生的受教育质量、心理健康状况、毕业升学情况和自我发展等一系列问题。这就不再是一次性的资助,是多次性、长期性的行为,往纵深方向发展。

    第三阶段,企业家围绕自身认可的某种价值观,做出相对应的捐赠,对于一些仅依靠捐赠难以解决的问题,以多种方式采取关注和投入。例如,很多环境问题,不仅仅需要用资金来解决,还需要不断以身作则地参与、倡导。

    第四阶段,企业公益所做的事情上升到“授人以渔”的高度,即提高受助者的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赋能”,进而让受助者成为有竞争能力的一分子。我们长江商学院在甘肃瓜州做了“长江公益善果枸杞”项目,帮助当地的农民种植、生产、销售枸杞,整个过程所涉及的技术、设备、设计、平台和渠道等,都由我们的校友企业来支持。有了市场竞争力,农民收入因此增加很多。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我们的支持下成立了合作社,可以独立经营,参与市场竞争,显现出了很大的竞争优势。长江商学院还在江西吉安帮助农民种植当地特色农产品狗牯脑茶,帮助他们做产业链,覆盖从养茶、采茶、产茶到销售、品茶这一全套流程。吉安当地土生土长的企业家,其企业规模较小,市场能力不足,也缺乏资金参与商学院的课程,我们就与吉安市政府合作了“领航井岗”企业家研修班,为他们提供奖学金,每年资助30位当地企业家,提升他们的经营管理能力。5年时间,已有150名当地企业家完成学业,其中部分企业已经发展成为上市公司。

    问:目前,不少企业开始捐赠巨额资金,据你观察,这会成为一种趋势吗?

    阎爱民:我既希望它成为一种趋势,又不希望它成为一种趋势。

    从何种意义而言希望它成为一种趋势呢?这些企业家都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个人财富实现了相当的积累。无论从善心的角度,还是从社会环境的角度,投入资金促进共同富裕,都是可歌可颂的。那么,为什么又不希望它成为一种趋势呢?因为慈善捐赠同样需要可持续性,使之成为日常经营的一部分,而且把这些考量作为商业模式的一部分,而不是一次性捐赠。

    (下转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