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专题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社会工作
   第06版:社会工作
   第07版:新闻
   第08版:新闻
   第09版:新闻
   第10版:新闻
   第11版:新闻
   第12版:新闻
   第13版:新闻
   第14版:数字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文化艺术类基金会占基金会总数的5.5%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专题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社会工作

第06版
社会工作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新闻

第09版
新闻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新闻

第12版
新闻

第13版
新闻

第14版
数字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22年01月11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文化艺术类基金会占基金会总数的5.5%
《2021中国文化艺术公益白皮书》发布

    2020年文化艺术公募与非公募基金会数量及占比

    基金会平均净资产规模及变化情况

    投入领域 北京市文化艺术公益类项目

    近日,由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腾讯用户研究与体验设计部(腾讯CDC)联合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共同出品的《2021中国文化艺术公益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发布。《白皮书》定义了“文化艺术公益”这一概念,并通过全国慈善数据分析,重点呈现了近十年来公益性文化艺术机构的发展情况。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全国已有超过500家文化艺术类基金会,《白皮书》从筹资、业务、舆情等方面综合提炼出影响力指数,并汇集文化艺术公益主要类别项目案例,从而更具体清晰地描绘行业生态的发展情况。

    2015年,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联合行业内多家专业机构,以“艺术公益与艺术资助”为题举办了中国文化艺术基金会峰会,“艺术公益”这一概念开始进一步走进公众的视野。2019年,“中国艺术公益白皮书”作为重要的智库研究项目在基金会内部正式立项,并与腾讯社会研究院共同发起“中国艺术公益研讨会系列”,与各方机构代表共同探讨艺术行业与公益行业紧密连接、服务于社会的道路。

    2021年,腾讯CDC、腾讯公益与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就共同推出《2021中国文化艺术公益白皮书》达成合作,联合成立研究团队,将艺术公益的研究范围进一步拓展,不再局限于艺术,更是囊括了人文、科技、传播等领域与公益结合的典型案例。

    文化艺术类基金会

    占比5.5%

    《白皮书》指出,从细分公益领域来看,文化艺术公益主要分为七大类,包括:艺术教育、人才支持、文化扶贫、艺术科技、文化传承、社区发展、公益传播。

    以艺术教育为例。当前我国美育师资总数未能满足基本的美育教学需求,且缺口主要在乡村学校。根据《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美育课程的课时量应占全部总课时的9%至11%。这意味着,即使义务教育阶段美育课程按最低标准课时量开课,也存在由7.6%的教师承担9%的课程这样一种配置很不均衡的状况。这一情况从2015年开始已有所改善,2015年数据显示美育教师缺额乡村学校占了83.4%,若要使各省份都满足最低标准课时目标,全国尚缺美育教师14.3万人(估算)。

    《白皮书》表明,在文化艺术资源分布不均衡的条件下,社会需要以公益的形式对资源进行“第三次分配”,文化艺术公益是支持文化艺术普惠式发展和传播的有效之路、必经之路。

    此外,在数字化浪潮下,文化艺术公益正在发生“数字+文化+公益”跨界创新融合,探索一条新时代文化创新之路。数字化不仅仅可以助力文化艺术公益项目的资源管理及推广传播,还是线下活动的重要补充和延申、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动力。

    数据显示,近年来文化事业机构发展迅速,从1990年到2020年,博物馆数量增加了四倍多。而博物馆和图书馆作为公益性的文化机构,对提升全民文化素养具有重要作用,是重要的文化艺术公益发起方。

    《白皮书》透露,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基金会数量总体偏少,同期没有文化艺术类的相关基金会。随着改革开放步伐逐步加快,基金会迎来高速发展,同时文化艺术类基金会也发展迅速。

    2016年慈善法颁布之后,文化艺术类基金会增长率达到20.8%;2017年后文化艺术类基金会的增长开始逐年下降,整体增速放缓。到2020年,全国有500多家文化艺术类基金会,在基金会总数中占比5.5%。通过公平公正公开的运作,此类基金会把社会上有意资助文化事业的分散资金和资源集中起来,有效地投入到文化事业的发展中去,为发展民族文化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主要分布在

    区域经济较发达地区

    《白皮书》指出,目前各省基金会数量分布不均,广东、浙江、北京等地基金会数量较多,西北地区基金会数量较少。而文化艺术类基金会主要集中在北京、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浙江等地,以及四川等区域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

    由此可见,文化艺术类基金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呈现正向相关,同时也与地区文化底蕴及文化特色有关。《白皮书》指出,此类基金会的发展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在北广浙闽川区域经济发展优势地区去,文化艺术类基金会发展也较为强劲,数量在全国排名前五,占全国总量的57%。

    在冀陕鲁湘鄂等中部地区文化底蕴较为厚重的省份,文化艺术类基金会发展也较好。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省份基金会数量不多,但文化艺术类基金会数量占比比较高,说明他们注重区域民族文化艺术的发展。比如,在西藏地区,文化艺术类基金会占比高达33.3%。

    数据显示,文化艺术类基金会排名前十的省份中,广东、浙江、北京、福建及河北省在2016年至2020年期间,文化艺术类基金会的平均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4.6%),保持较强的发展势头。此外,在浙江、福建、上海及陕西等区域经济发展较好且文化底蕴较为厚重的省份,文化艺术类基金会增速领先全国。

    《白皮书》表明,2020年,总体而言基金会在各城市发展较为均衡,一线和新一线城市的基金会总量占全国的37.9%;文化艺术类基金会在各线城市发展较为不均,更多集中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占全国总量超一半(55.4%),呈聚集发展态势。近五年来,北京和广州的文化艺术类基金会数量稳居第一第二,深圳近三年发展强劲,超越成都跃居第三。

    筹资能力仍需加强

    据《白皮书》分析,2011年至2020年,全国市县级基金会占比约为55%,历年来占比较为稳定。文化艺术类基金会市县级占比在2013年至2020年期间逐年增高,且保持平稳增长。至2020年,三成以上文化艺术类基金会在市县层面注册,规模不断扩大。

    数据显示,2020年,文化艺术类基金会中,非公募基金会数量约为公募基金会数量的四倍,而此类基金会中的公募基金会数量连续三年无新增。在这些基金会中,由个人或企业出资发起的最多。

    2015年至2019年期间,基金会总体资产规模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共有6000多家基金会披露了财务信息,其中有400多家为文化艺术类基金会。根据数据统计,总体及文化艺术类基金会在2019年年末净资产规模分别为1614.7亿元、148.1亿元。总体基金会净资产增长率有所下降,而文化艺术类基金会增速较为稳定,且平均净资产规模也高于总体,但筹资能力仍需加强。

    《白皮书》显示,2019年,文化艺术类基金会的捐赠收入及公益支出呈现两极分化态势,各省分布不均衡,排名前十的省份捐赠收入总额达63亿元,公益支出达46.8亿元,分别占全国总额的的94.6%、93.3%,且头部效应明显。其中,北上广的捐赠收入及公益支出总额均接近全国总额的七成。

    2015年至2019年,基金会开展的文化艺术类公益项目数量及项目支出均保持增长趋势,项目数量在2018年增速最快,项目支出总额保持着大于20%的增速,到2019年增速达到30.9%。

    帮扶对象

    主要是儿童及青少年

    从文化艺术类基金会开展项目的情况看,其主要的帮扶对象是儿童及青少年学生(60.8%),说明基金会重视德育及美育,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此外,老年人及残障人士(11%)、教育工作者(9.4%)、艺术人才及工作者(9.3%)、文学工作者及学者(3.8%)也是其重要的帮扶对象。

    数据显示,从文化艺术细分领域来看,关注人才支持的基金会数量最多,在2020年达到了320家;其次是艺术教育、公益传播和文化传承,2020年基金会数量均超过200家;关注社区发展的基金会近年来发展最快,在2017年至2019年的平均增长率为11.9%。

    《白皮书》最后指出,整体而言,文化艺术公益是一个新兴的发展领域,与传统公益存在较大区别,如在筹资形式和公益帮扶表现形式等方面。聚焦当下,虽然文化艺术公益相对来说显得并没有那么迫切,但其也面临着较好的发展机遇。在需求转变、技术发展的背景下,文化艺术公益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需要从业者及社会爱心人士共同努力,共同推进。(皮磊/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