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新闻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社会公益这十年
   第06版:社会公益这十年
   第07版:社会工作
   第08版:新闻
   第09版:新闻
   第10版:新闻
   第11版:公益资讯
   第12版:公益资讯
   第13版:公益资讯
   第14版:公益资讯
   第15版:公益资讯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善行100”为近72万名大学生提供公益实践平台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新闻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社会公益这十年

第06版
社会公益这十年

第07版
社会工作

第08版
新闻

第09版
新闻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公益资讯

第12版
公益资讯

第13版
公益资讯

第14版
公益资讯

第15版
公益资讯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22年09月20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十年再出发
“善行100”为近72万名大学生提供公益实践平台

    台州学院椒江校区志愿者和捐赠人合影

    四川大学志愿者在校园内进行线下劝募

    ■ 本报记者 李庆

    十年,一粒公益的种子从萌芽破土到茁壮成长,从星星点点到离离原上。

    ‘我来自汶川,14年前那里发生了一场巨大灾难,给和我一样的孩子留下了沉重的痛。作为一名在灾区中长大的娃娃,是温暖和爱治愈了我内心的伤痛和阴影。其中一份令我记忆深刻的爱,就是爱心包裹。’何浩东回忆道。

    如今的何浩东是四川大学的一名大学生,在川大的校园里他再次看到了一群哥哥姐姐在劝募爱心包裹,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善行100”活动,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劝募了三个爱心包裹。

    何浩东是参与“善行100”活动的几十万名志愿者中的一员。在他看来,从那个需要别人帮助的少年到现在成为被别人需要的青年,这既是成长,也是慈善的传递。

    作为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原中国扶贫基金会)推动全民公益的倡导类公益项目,十年间,“善行100”活动深耕细作,提质升级,为大学生提供公益实践平台,提升青年人的公益意识,为国家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战略注入青年力量。

    唤醒青年人公益意识

    “善行100”是一个将爱延续了十年的故事。

    “我们新的公益项目设计都会瞄准新的社会需求。”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秘书长陈红涛在介绍“善行100”成立的初衷时说,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除给予贫困学生经济资助外,还希望传递全民公益理念,倡导大学生志愿者关注社会,通过公益实践增强个人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据陈红涛介绍,“善行100”缘起于新长城大学生项目,于2010年开始探索通过高校公益社团的宣传和组织,号召大学生以自愿为原则,报名成为爱心包裹劝募志愿者,利用周末或其他空闲时间在公益体验站开展爱心包裹宣传劝募活动,倡导公众进行爱心捐赠,同时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与捐赠人进行互动。劝募到的款项会以包裹的形式寄出,用于欠发达地区小学生综合发展和生活条件改善。2012年,原中国扶贫基金会将“爱心包裹劝募志愿者项目”进行了全面升级,推出“善行100·爱心包裹温暖行动”,简称“善行100”;2017年,“善行100”再次升级,在活动形式、高校支持、传播推广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和升级。

    在“善行100”项目负责人颜俊玲看来,项目开展十年,一方面找准了大学生参与公益的需求,另一方面在众多的公益活动中,项目也挖掘了大学生持续参与的动力。

    颜俊玲告诉记者,项目也会通过一些小的激励机制来进行正向鼓励:“首先是志愿服务时长和筹款金额,我们有星级志愿者证书,从二星三星到超级志愿者。比如,线下参与活动30小时,筹款达400元可以获得一星级证书;参与服务40小时,筹款1000元为二星级证书……以此类推,服务时长和筹款金额是同时增加的。”

    颜俊玲表示,为让大学生找到参与项目的意义,项目还会做一些连接,为大学生和欠发达地区小学生搭建交流平台,让大学生了解孩子们的需求,看到孩子们的真实状况,这是情感上的激励。同时,项目也会组织优秀大学生志愿者去欠发达地区探访,对于表现优秀的志愿者给予经费支持,他们可以在现场将自己劝募的爱心包裹发放给孩子们。“很多实地探访的大学生志愿者反馈,在发放包裹的那一刻,之前所受的委屈和辛酸全部都烟消云散了。”

    此外,对于全年表现突出的社团负责人,可以有来北京参加七天封闭式培训的机会,培训内容包括对公益项目的认知、项目管理、项目设计、社团管理等。项目组还会梳理优秀志愿者的个人故事进行展示,通过“善行100”公众号和官网进行推送。每周,项目组还会评选出一位单周筹款达到1000元的明星志愿者,发放一些小礼物,比如爱心包裹的抱抱小玩偶、“善行100”钥匙扣等。

    为大学生提供公益实践平台

    山西大学大四学生李晓燕是该校红枫志愿者协会“善行100”负责人,曾获得2018年“善行100”温暖行动优秀服务者以及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颁发的荣誉证书、捐赠荣誉证等。

    尽管荣誉加身,但在李晓燕看来,募捐依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募捐过程中,她遇到过很多困难,遭受过许多质疑:有人不愿捐,有人质疑活动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也有人质疑募捐所得款项的去处,甚至在商场附近进行劝募活动时还被管理人员误以为是发广告而遭到驱赶。面对路人的质疑、不理解甚至难听的语言攻击,她都没有放弃,依然坚持着。

    一个爱心包裹,从捐赠人到受助人需要经历一个相对漫长且艰辛的过程。

    李晓燕告诉记者,劝募志愿者会在学校、商场、邮局、商超等周围摆设摊点,向过往路人介绍活动意义并劝其加入募捐行动。劝募成功后,志愿者会将爱心人士带到附近的公益体验站填写“爱心包裹捐赠登记单”,捐赠人通过选择资助对象进行一对一捐赠。受助对象则主要由乡村学校自行申报,经过筛选符合受助条件的学校便成为“爱心包裹”受助对象。为确保“爱心包裹”的透明公正,学校需要准确提供受助学生的详细信息,包括学生数量、性别、年龄等。“整个流程中,劝募和申报同时进行,双方的信息汇集到邮局,落实到‘爱心包裹登记单’上,才算完成了大部分捐赠活动,最后由邮局将包裹派发给各个受助点的学生,这就完成了从捐赠人到受助人的整个流程。”

    作为组长,李晓燕在每场劝募活动中,不仅要负责路线查找、集合志愿者、与相关人员沟通、领取并发放物资、劝募流程讲解、成绩评定和录入等,活动结束后还要确认志愿者是否都安全返校。

    针对李晓燕所遇到的这些挑战,陈红涛表示,这些都是对他们人生的正向激励,“善行100”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公益实践平台,他们在做公益的同时可以锻炼个人能力。据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调查显示,大学生志愿者参加“善行100”活动后,语言表达能力、与陌生人沟通能力、耐挫力等都有显著提升。参与该活动还可以增加他们对公益慈善和社会的了解,增强自身领导力和团队组织能力。

    传播全民公益理念

    “善行100不单单是要为欠发达地区孩子筹集爱心包裹,还要搭建一个全民公益平台,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秉持播善减贫、成就他人,让善更有力量的公益理念,让志愿者、社会公众、企业、媒体、名人明星都能参与到公益中来。”在陈红涛看来,“善行100”项目的价值和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该项目推动了全民公益理念;第二,为大学生搭建了一个公益实践平台;第三,为公益行业培养人才;第四,通过项目倡导,给欠发达地区的孩子们带来了关注和爱;第五,形成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有效模式。

    颜俊玲表示,“善行100”项目改变了大学生对公益的认知,在大学生心中播下“善”的种子,树立了责任和担当意识,让他们对公益有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让一部分人愿意进入公益行业。比如,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李燃炬,2016年毕业后选择加入了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后于2021年入职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山东科技大学自强社的任帅,在校期间曾组织超过300人次参与“善行100”,累计筹集善款40多万元,毕业后在企业从事政府事务工作,从2019年兼任北京吉祥云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

    “此外,该项目也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让大家意识到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体现个人价值。”颜俊玲谈道。

    对此,陈红涛则表示,“不期望每个人未来都能从事公益事业,但希望未来大家在不同岗位都能积极参与公益、支持公益。”

    机遇与挑战并存,“善行100”经过十年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陈红涛告诉记者,项目以往是依托邮局,随着支付方式的改变,大家的习惯也在发生改变,这就需要开发新的“通道”,而这既需要成本也需要调试期。“在调试的过程中,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原本线下劝募的方式转变成了线上。不过,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我们的线上业务也逐渐开始打通。”

    自2020年开始,“善行100”改为线上活动模式,该模式打破了时间以及空间限制,参与活动的志愿者可以通过小程序发起邀请捐,生成可以在社交平台进行捐赠互动的个人专属页面,邀请他人助力,共同捐赠一个价值200元的温暖包裹。发起人在完成捐赠目标后可实时获得受益人的结对信息,捐赠过程更加公开透明。

    记者了解到,2021年,基金会共举办两场“善行100”志愿倡导活动,全国148所高校社团六万余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活动,共发动54.63万人次公众参与捐赠,筹集善款544.41万元,项目惠及我国黑龙江、青海、四川、河北及甘肃等七省以及埃塞尔比亚部分地区,受益人数为7.9万人次。其中,为欠发达地区送出2.55万份温暖包裹、224份美术包、52407份营养餐,为埃塞俄比亚送去1258份粮食包。

    截至2021年,“善行100”活动已经开展19期,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27个城市、328所高校、71.67万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累计为欠发达地区小学生筹集善款1.014亿元,67万余名欠发达地区小学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