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专题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新闻
   第08版:特别报道
   第10版:特别报道
   第11版:新闻
   第12版:公益资讯
   第13版:专题
   第14版:公益资讯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青山公益自然守护行动:搭建产业发展与自然保护桥梁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专题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特别报道

第10版
特别报道

第11版
新闻

第12版
公益资讯

第13版
专题

第14版
公益资讯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23年01月17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青山公益自然守护行动:搭建产业发展与自然保护桥梁

    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的丹顶鹤

    太白县中蜂保护产业发展协会会长陈斌在上河产业中蜂养殖基地查看蜂脾

    艺术介入保护地社区的可持续生计替代与绿色低碳项目,实现传统景点与艺术的融合

    在2023年刚开始回顾过去的一年,不仅仅是为了总结过去取得的一些进展与成效,更是为了与大家分享青山公益自然守护行动资助的项目产生的价值。分享这一年的观察与思考,让更多人愿意参与其中,这才是意义所在。

    首批资助28个公益项目

    2022年,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携手美团85万青山公益商家,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持续开展“青山公益自然守护行动”。

    青山公益自然守护行动围绕自然保护地在生态系统碳汇、固碳和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潜力,征集并资助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周边社区生计替代、一线科研实践等项目。

    首批资助的28个项目,以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为路径,切实提升保护地生态质量,提高生态系统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28个公益项目落地,将一笔笔资助转化为在地的生态保护力量。无论是生态修复还是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或是探索产业发展与自然保护之间的路径,还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乡村振兴的联系,都将是一个见效周期长、区域差异性高同时也要执着坚守、奋力探索实现的长期使命。

    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落地

    2022年,是中国湿地高光之年,青山公益自然守护行动也将触角伸向它们。青山公益自然守护行动资助的珍禽栖息地构建与监测项目已协助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修复3200亩人工湿地,重新构建珍禽栖息地,并与福建省观鸟协会开展湿地保护调查活动。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暖温带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对维护黄河下游和黄渤海生态安全十分重要。在这种特殊的地域环境既要发展经济,更要保护生态,对湿地生态保护修复进行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青山公益自然守护行动在黄河三角洲资助了三个项目,引入一流的科研力量深入一线,在地支持保护区更好守护一方绿水青山。

    在甘肃祁连山,资助甘肃省自然资源规划院开展Nbs(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视角下山水林田湖草试点工程,从中总结指标体系,为祁连山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提供管理对策建议。

    助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生物多样性一直都是生态领域永恒的主题,特别是在种类繁多的熊猫栖息地。青山公益自然守护行动资助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编制完成《千佛山猫儿沟生态科普廊道建设方案》。该方案引导了千佛山保护区建设资金的后续投入,让大熊猫的小种群可以通过廊道项目的打造,实现自由迁徙、种群的交流,找到它们能够继续生存的地方。

    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背景下,资助四川平武县关坝流域自然保护中心,完善巡护监测体系,推行协助巡护制度。

    青山公益自然守护行动还资助了大理白族自治州云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中心对长臂猿栖息地进行改善,通过社区参与生态种植,将破碎的栖息地连接,改善质量。经过一年的努力,长臂猿栖息地面积增加3-5平方公里。

    在青山公益自然守护行动的资助下,神农架华山松大小蠹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研究项目对华山松大小蠹的生活史进行了观察研究,持续对华山松大小蠹进行天敌筛选工作,为提出华山松大小蠹的绿色防控应用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资助的赤峰市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昆虫多样性调查监测项目,填补了近十年在昆虫多样性调查的学术空白,使该区的昆虫监测迈向一个新台阶。

    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青山公益自然守护行动在梅花鹿、黑熊监测与栖息地保护,反盗猎能力建设,缓解人兽冲突,提高社会公众意识等方面资助开展了多个项目。资助相关单位编制了《湖北五峰后国家自然保护区黑熊专项调查报告》《野生动物肇事补偿方案》等,让相关领域的新探索有了后续的支持。

    秦岭的森林生态系统对我国西北和华北生态环境变化起到很大作用,在青山公益自然守护行动首批资助的28个项目中关于秦岭的就占了很大比例。青山公益自然守护行动资助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西北农业科技大学等公益伙伴开展金丝猴智能保护、中蜂遗传机制及其生态价值评价、国家公园森林系统的保育,帮助公益伙伴在秦岭森林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的保护等推进科研和宣传工作。

    近几年来,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派驻一线工作人员在秦岭地区开启秦岭阔叶林物种多样性研究。青山公益自然守护行动深知生态保护的意义重大,在资助学术研究的同时还资助了驻扎在一线的工作者,期望通过逐渐恢复某种森林植被来增加生态系统的韧性。

    为鸟儿飞,也为鱼儿游。青山公益自然守护行动又变成海洋生态环境守护卫士,资助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开展珊瑚景观修复项目,该团队的研究验证了健康的珊瑚具有碳汇功能,揭示不同种类珊瑚获碳差异,这将为珊瑚礁保护赋予新的意义。

    引导社区参与乡村振兴

    2022年9月,在青山公益自然守护行动的引领下,蜕变而生的秦岭新一代养蜂人走上了现代化可持续的养蜂路,既保护了祖脉秦岭的绿水青山,又“酿”出甜蜜美好的生活。

    陕西省宝鸡市太白县是青山公益自然守护行动的重要试点。作为北接秦川、南连巴蜀,生态环境最为良好的地区之一,这里是优质的蜜源地。但这一带分布着众多农村社区,面临森林资源和中华蜂生态保护、利用、管理方面的诸多挑战。青山公益自然守护行动资助太白县中蜂保护产业发展协会启动了以改变传统经济发展和生活模式的秦岭国家公园社区生态友好型可持续发展计划,引入资金、技术和管理方法,为村民提供蜂种蜂箱、生产养殖规范化标准化、国家公园授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格局。

    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不是可持续的发展方向。在这样的认识下,青山公益自然守护行动资助公益伙伴在广东韶关开展以家庭农场为试点的碳中和农村环境整治项目,以实现环境保护、能源供应等多重效应。

    青山公益自然守护行动资助的28个项目中,很多都是在寻求一种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平衡机制和方案,有一个关键词就是“替代”。

    珠海淇澳岛素有“九湾十八峰”“珠海十景”的美誉。但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地岛民也是靠海吃海,当地财政入都直接或间接跟渔业相关,岛民对于海洋资源保护、生态系统保护意识并不高。随着近年来生态保护工作的不断开展及一系列宣传,当地居民在意识上逐渐发生了改变。

    青山公益自然守护行动就是在这关键转型期,资助中山大学项目团队在淇澳岛通过艺术赋能开展可持续生计替代和示范项目。如今,生态旅游使得当地的经济得到了一系列发展,形成了旅游业态集聚效应,当地的老百姓生态保护意识也逐渐得到了加强。

    人不负青山 青山定不负人

    从青山公益自然守护行动这一年的公益轨迹可以看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已成为解决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手段。青山公益自然守护行动搭建了产业发展与自然保护之间的桥梁,帮助更多地区获得更为理想的发展空间。

    青山公益自然守护行动项目的落地生根,是大力推动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的具体体现,同时也将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公众的自觉行动,并将继续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路径下,为实现双碳目标持续发力,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家园做出积极贡献。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青山公益自然守护行动项目伸出的是枝,长出的是叶,埋下的是根,结出的是果。

    2023年,秉承“一起青山 一起美好”的愿景,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将携手更多合作伙伴,在85万美团青山公益商家的支持与期待下,共同打造“美丽中国 我是行动者”的生动实践,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徐辉)